6歲女孩琪琪宅家三3個月,身高沒怎麼長,體重卻增加了快10斤。「孩子有點提前發育了,她媽媽說,疫情期間,為了增加體抗力,女孩跟著大人吃了不少海參、蟲草等保健品。」 浙江省人民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吳美珍說,他們對2020年3-5月與2019年3-5月兒科門診日誌作了對比分析,發現今年3-5月因出現生長發育肥胖問題而就診的小朋友佔了55.4%,而去年同期卻只有17.5%,「差別真的有點大。」
資料圖 王金輝 製圖
6歲女孩3個月增重10斤,胸部出現腫痛
「女兒宅家3個多月,沒看她怎麼長高,體重卻增加不少,這幾天出現胸部腫痛,長了什麼東西,還是……」琪琪(化名)媽媽一到診室就焦急地問吳美珍主任。
吳美珍詳細檢查了琪琪身體、骨齡、B超、性激素等,告訴琪琪媽媽,琪琪確實有點發育了。
「怎麼可能呢?琪琪才6歲,怎麼出現發育了?」琪琪媽媽疑惑,著急地問。
這是近段時間吳美珍門診經常出現這樣的情境。
吳美珍按慣例詳細問了琪琪媽媽,近段時間琪琪有沒有吃什麼特殊食物?
琪琪媽媽思考片刻後說,為了增加抵抗力,近幾個月每天雞鴨魚肉吃輪著吃,還吃了不少海參,蟲草等保健補品之類,琪琪吵著也要吃,也就讓跟著一起吃了,加上運動又少,琪琪以「肉眼可見速度」長胖,3個月體重足足增加了近5公斤,沒想到……
「近幾個月在家過得太舒適了,吃好喝好,日夜顛倒,生活沒了規律,加上儘量少外出,活動量驟減,於是只見體重增卻不長個,導致肥胖甚至性早熟孩子增多了。」吳美珍主任分析。
不過,吳美珍說,也有讓人欣慰的,像感冒等感染性疾病的小患者大大減少。疫情期間,有大人悉心照顧,免疫能力增強了,同時有戴口罩,勤洗手,多開窗通風等方面的積極防疫措施,小朋友又都待在家裡,減少了交叉感染的機率。
過度飲食營養是性早熟主因
「性早熟是指女童在8歲前、男童在9歲前出現第二性徵,即女孩表現為乳房開始發育,男孩子表現為睪丸增大。一般來說女孩比較多見,男女比約為1:4。」吳美珍主任介紹說,性早熟對孩子來說影響最大的是身高。
通常情況下,青春期開始1-2年後,身高開始加速增長,達到身高增長高峰,並持續2.5-3年。孩子出現性早熟,生長高峰提前,那身高發育停止增長提早,孩子成年後的身高也比別的孩子矮小。
還有一種情況讓父母擔心,性早熟孩子身心會有許多變化,體內產生過多的性激素,易過早對異性產生關注,易發生早戀。
吳美珍主任表示 除了不可控的體質性性早熟外,通常這些因素易導致性早熟:
1.超重甚至肥胖的孩子比正常體重的孩子更容易發生性早熟。近年來,我國兒童肥胖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大約5%-8%,大多是因為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攝入過多導致。經常食用高蛋白的兒童,可能會誘使性激素分泌,增加性早熟風險,還會促進骨齡的快速進展,讓孩子丟失了生長潛力;再者各種零食、飲料、油炸食品、膨化食品等高熱量食物攝入,導致孩子營養過剩,變得肥胖,導致性早熟發生。
2.不少家長通過保健品服用來增加孩子營養,如各種花粉、蜂王漿、人參、雞粉、三七等等,殊不知,有的保健品會促進性發育,導致孩子雌激素水平升高,雖然短時間內孩子看起來的確長高了,但孩子被「催熟」,縮短了長高的整體時間,到真正該長高的年紀反而不長了。
3,有的孩子會模仿大人的樣子塗抹護膚品,而有的護膚品中含有激素成分,也是導致孩子出現性早熟的誘因。
延伸閱讀:
孩子長時間居家警惕肥胖引發性早熟
這個「六一」很特別,很多孩子特別胖。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兒科專家提醒,孩子長時間居家活動少,肥胖找上門,警惕肥胖引發性早熟。
中大醫院兒科副主任鄭意楠主任醫師介紹,門診上遇到很多家長擔心孩子假期胖了、性早熟了。前段時間,就遇到一位家長帶著9歲的女孩來就診,孩子3個月胖了12斤,家長發現孩子胸部隆起明顯,帶著孩子來排查是否有性早熟的跡象。幸好經過各種檢查,只是單純的肥胖現象,還沒有引起性早熟。但是也要引起重視,建議進行科學減肥。
專家介紹,由於在疫情期間,在家吃得多動得少,再加上甜食、零食、飲料等高糖食物的過多攝入,長肉在所難免。兒童肥胖危害很多,如果不及時幹預,就有可能導致性早熟。很多家長認為,孩子長身體,吃多了長胖了很正常。本來春天就是孩子生長黃金期,雖然長肉了但個子也變高了。如果到醫院檢查後發現骨齡線閉合,長高的空間很有限了,這時就會後悔莫及。
專家提醒,如果女孩8歲前出現生殖器官發育等第二性徵或者在10歲之前來月經,男孩9歲前出現生殖器官發育等第二性徵,家長就要警惕孩子性早熟了。
雖然是生長發育期的孩子,但是也要注意控制體重,特別是肥胖的孩子,在調整飲食基礎上增加運動量。多進行戶外運動,可以打籃球、跳繩等,有助於孩子長個子。要孩子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晚上一定在10點前入睡。
8歲的胖豆上三年級,因為疫情,寒假後一直在家上網課,這幾天,媽媽發現豆豆說話聲音悶悶的,起初以為是感冒,用了各種辦法沒有改觀,過了幾天媽媽突然發現胖豆下巴好象有點長鬍鬚,這才著急起來……
男孩子變聲,長喉結,長鬍鬚,標誌著他進入青春期。可是胖豆剛8歲,這是怎麼回事?
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程昕然教授在受訪時表示,「男孩在9歲前變聲、長喉結,長鬍鬚,出現睪丸、陰莖長大,陰囊皮膚褶皺增加同時顏色加深,陰莖勃起增加,甚至有些男孩會有精子的產生,這些都是男孩性早熟的信號,重要的是男孩性早熟家長不容易發現。」
據介紹,男孩性早熟和女孩性早熟不一樣,臨床一般以年齡和身體性徵為節點,如果男孩9歲之前出現第二性徵發育或者是女孩子8歲之前出現第二性徵發育就是性早熟。男性的性徵包括長鬍鬚、喉結,變聲,陰莖增大、增粗、長陰毛或者睪丸增大,出現腋毛。女孩性早熟的標誌一般是乳房增大、來月經。七八歲的小姑娘大多跟媽媽比較親近,家長往往能及時發現性早熟特徵,而男孩子因為害羞,不願意媽媽幫著換衣服和洗澡,家長更容易忽視孩子的身體特徵。程昕然教授建議,趁疫情宅家多觀察孩子,如果發現異常,早點帶孩子去醫院就診。
怎麼能早發現孩子發育過快或過慢?程昕然教授指出,主要看三點:
一是看身高:孩子上幼兒園或上學都有常規體檢,如果孩子身高不達標或超高,校醫會通知家長,建議家長學校發的孩子體檢報告一定要認真看。還有個更簡單的辦法,如果孩子的衣服穿兩三年都合適,在學校排隊老是站第一排,那麼他的生長很有可能出現問題,建議去醫院兒保科或兒童內分泌科去進行專業評估。
二是看發育:女孩子8歲以前乳房發育,10歲以前來月經,那麼這個孩子很可能是性早熟,要儘早幹預,否則會影響孩子的身高。男孩子性早熟家長不容易發現,往往長鬍鬚,有喉結才發現,爸爸可以在孩子洗澡時多觀察孩子有沒有腋毛、陰毛、睪丸增大等特徵。
三是看肥胖:現在家庭條件好,孩子吃的非常豐富,如果孩子體重迅速增加也可能和性早熟有關。
專家建議,由於這段時間在家上網課,活動量少,孩子吃東西相對較多,家長要選擇健康的食品,按食品金字塔從下到上進行選擇,碳水化合物、高蛋白、纖維素是不可或缺的營養物質,要限制高糖高油,少吃零食,不要挑食,如果媽媽因為減肥不吃主食,千萬不要讓孩子模仿。春夏是孩子長個子的關鍵階段,下課後多去戶外曬曬太陽和活動,增加身體抵抗力,也能緩解在家的心理不適。
程昕然教授指出,「如果是單純性早熟很好解決,現在治療藥物非常多,就怕孩子是因為其它問題引起的性早熟,我們有個雲南患兒,4歲因為陰道出血家長帶來就診,第一次做了雙側輸卵管B超,未發現異常,按性早熟治療,治療一段時間變化不大,再做輸卵管B超,才發現孩子一側輸卵管有個瘤子,之前的那次B超因為腸道內大便擋住了輸卵管未發現。找到原因通過宮腔鏡手術切掉瘤子,孩子很快就沒事了。現在醫療條件好,網絡發達,再加上兒童專科醫院或兒科內分泌的專科門診都有家長微課堂,建議家長多關注孩子的生長發育,早發現早幹預。對於需要藥物治療的孩子,因為需要較長時間使用藥物,一些公益項目和網際網路項目也會幫助家長和醫生做好用藥管理,比如初保基金會的「呵護未來」等,使患兒能夠在疾病幹預與治療最佳時期接受規範化診療,最大程度降低因生長發育疾病給兒童帶來的身心影響。」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錢江晚報 中國新聞網
流程編輯:TF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