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首清明古詩詞,又是一年春草綠,又是一年清明時!

2020-12-15 國學小土豆

5首清明古詩詞,又是一年春草綠,又是一年清明時。

1、《清明》

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這首詩構思獨特,每聯都用對比手法,通篇讀起來跌宕起伏。首聯一「笑」一「愁」反襯出清明時節桃紅李白的明媚景象。頷聯進一步描繪出自然萬物逢春生發的活力。頸聯由清明上墳聯想到齊人乞食,介之推辭官歸隱,一愚一賢,涇渭分明,然而「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詩歌感嘆興亡更替,發人深省。

2、《清明》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這一天,細雨紛紛降落,路上的來往行人,觸景傷情,懷念起已故的親人,一個個心情沉痛,像斷了魂似的。既是描寫春雨,也是形容情緒,而主要在於形容情緒。景中含情,景即是情。後人常引用這兩句詩來描寫春雨,借景抒情。

3、《寒食》

趙鼎

寂寂柴門村落裡,也教插柳記年華。

禁菸不到粵人國,上冢亦攜龐老家。

漢寢唐陵無麥飯,山溪野徑有梨花。

一樽徑籍青苔臥,莫管城頭奏暮笳。

這是詩人貶官粵地時逢清明而作。雖然粵地的清明習俗有些不同,但掃墓祭祖卻是一樣的,詩人觸景生情,感慨萬千。頸聯筆鋒突轉,視線從老百姓的墳頭投射到帝王陵寢,熱鬧與冷清形成強烈對比,反襯出世事變幻的概嘆。尾聯寄情山水,流露出淡然的人生態度和隱隱的憤世之情。

4、《清明日對酒》

高翥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這首以清明為題材的詩歌立意新巧,匠心獨具。首聯總寫清明掃墓的紛亂情景。頷聯進一步描寫掃墓的場面、氣氛和掃墓人的憂戚、悲傷,營造出典型的清明特質。「日落狐狸眠冢上」一反哀傷,點出墓地熱鬧之後的平靜。「夜歸兒女笑燈前」筆鋒辛辣,飽含諷刺,刻畫出人情冷暖,掃墓不過是形式而已。尾聯由此得出結論,既然如此,不如及時行樂,開懷暢飲,照應了主題。

5、《郊行即事》

程顥

芳原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圍。

興逐亂紅穿柳巷,困臨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飛。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

詩歌是詩人春遊郊外有感而作。首聯用一「入」字生動描繪出春勢不可阻擋的活力與生機。濃濃春意激起了作者的詩興,並著意奉勸世人不要辜負這大好春光。末句雖為否定句,實為肯定之意,詩人流連於春色,即使是樂而忘返也無妨。全詩由遠及近,動靜互襯,淋漓盡致地體現了詩人的樂春之情。

相關焦點

  • 有關清明的十首最美古詩詞
    清明節對於中國人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今天帶大家讀幾首古詩詞中的傳世經典之作,一起感受一下我們古人面對清明節時的心境。1| 這第一首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唐代詩人杜牧的那首《清明》:清明唐·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 有關清明節古詩詞有哪些 描寫清明緬懷先人的經典詩句
    有關清明節古詩詞有哪些  1.《清明》(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2.《寒食》(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3.
  • 唐寧遠:古詩詞裡品「清明」
    古詩詞裡品「清明」文/唐寧遠西漢劉安所作《淮南子·天文訓》中說:「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據統計,《全唐詩》和《全宋詞》中有「清明」「寒食」字樣的唐詩335首,宋詞多達520首,而「春分」「處暑」等大多數節氣詩歌則只有十來首。清明詩詞有如清明雨般淅淅瀝瀝,讓我們清晰地看到悲情與激情、沉重與快樂渾然一體的清明。
  • 只會清明時節雨紛紛?這5首詩詞寫出最美的清明,你讀過幾首?
    詩人杜牧寫下千古名篇,抒發了內心的傷感: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很多人對於清明詩詞的了解僅僅止步於此。今天,我們一起去看看這6首關於清明的詩詞!1.《寒食野望吟》唐代:白居易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儘是死生別離處。
  • 有關清明的古詩詞五十首
    和清明前即事三首【作者:廖行之】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況天氣、妝點清明,對美景、不妨行樂。拌著,向花時取,一杯獨酌。清明過了,不堪回首,雲鎖朱樓。午窗睡起鶯聲巧,何處喚春愁。綠楊影裡,海棠亭畔,紅杏梢頭。
  • 又是一年清明時!清明不應只有「香火」 還有豐富有趣的文化傳統
    「人間三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時。」清明祭掃先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通過祭掃活動,寄託今人對已逝先輩故人的哀思。清明祭掃已經成為傳承中華文明的一個載體。清明節,也是我國眾多傳統節日中獨有兩種身份的節日:節氣兼節日。
  • 古詩詞裡話清明——小摘唐代詩詞以饗清明及寒食
    既然清明寒食是中國由古至今的傳統節日,那麼在唐朝時人們是怎麼過這個節的呢?具體細節也許已不可考,不過由這首首膾炙人口的唐朝詩詞或許可以得窺一二。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 五首經典的古詩詞,寫清明時節的情、意、景,優美且如水般清涼!
    五首經典的古詩詞,寫清明時節的情、意、景,優美且如水般清涼!時光轉眼即逝,轉眼之間又是一年清明時節,在這裡小編為大家準備了五首經典的古詩詞,都是寫清明時節的情、意、景,十分的優美,讀之更如水一般清涼,在次與大家共賞美詞,賞一段春分時期的美景! 第一首:《清明》,唐代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 收下這份關於踏青春遊的古詩詞,清明小長假的旅遊讓你與眾不同!
    提起清明節氣,自然會吟誦起杜牧那首婦孺皆知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詩句。其實,古時描繪清明節的詩詞還有很多名篇佳作,清明節的很多習俗也浸在古詩詞裡的,古典又鮮活,歷久而彌新。就讓我們一起在古詩詞中追尋清明文化,一窺古人在清明時節的生活習俗吧。清潔明淨,謂之清明。
  • 從古詩詞裡感受和傳承清明文化
    新華報業視覺中心記者 宋寧 攝中國江蘇網訊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是唐代詩人杜牧所寫的詩《清明》中的名句,千百年來為後人所傳頌。那麼,還有哪些古詩詞中包含清明文化的內容呢?昨天,南京隱龍山墓園在該園十二生肖生態葬區舉辦了「品詩詞、憶先人、促改革、倡環保」暨隱龍山墓園2019清明祭掃詩詞品鑑遊園會,記者感受到了數十首有關清明的詩詞。
  • 清明讀詩:自嘆清明在遠方桐花覆水葛溪長
    原標題:清明讀詩:自嘆清明在遠方 桐花覆水葛溪長清明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承繼著許多約定俗成的習慣和活動,催發著無數詩人騷客的詩情雅興,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句。白居易有《寒食野望吟》詩:「烏啼鵲躁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 「詩詞鑑賞」在古詩詞中,感受不一樣的清明!
    鶯飛草長,桃紅柳綠,又是一年清明時。清明,是祭拜先祖的日子,更是民族的文化載體和精神寄託。 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以清明為題,留下無數詩句。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詩人杜牧,一首「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詩句。
  • 江大管院|又是一年清明時
    Traditional Festivals 清明時節細雨紛紛杏花溼衣《清明》杜牧(唐)>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習 俗明清明時節有著許多獨特的習俗,各個地方既有共性,也有個性。你的家鄉有什麼獨特的清明習俗呢?接下來和大家一同分享部分較具共性的習俗~''掃墓''掃墓,即為「墓祭」,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祭掃祖先是對先人的緬懷方式,其習俗由來已久。
  • 清明節的由來和10首清明古詩
    清明節的由來和10首清明古詩時間:2020-04-04 23:4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明節的由來和10首清明古詩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處於仲春與暮春之交,是冬至後的第108天。
  • 【讀詩詞】古詩詞中清明節的景與情
    清明節對於中國人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今天帶大家讀幾首古詩詞中的傳世經典之作,一起感受一下我們古人面對清明節時的心境。1|這第一首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唐代詩人杜牧的那首《清明》:清明唐·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 古詩裡的清明習俗
    唐白居易的「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寒食野望吟》)生動地描繪出清明掃墓、緬懷親人的悽涼場景。面對生離死別,天人永隔,怎不讓人傷心腸斷?宋代詩人高菊澗亦云,「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 清明唯美絕句102首,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5蘇堤清明即事[宋]吳惟信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53清明雨寒八首[宋] 楊萬裡脫卻單衣著裌衣,禁菸無有不寒時。一年好處君知麼,寒食千門插柳枝。60清明日雨雪,來早晴霽二首[宋] 楊萬裡清明一雨壞花時,梅杏櫻桃總脫枝。挽住落英供細舞,東風猶自妒遊絲。
  • 清明文明祭祀,這些方面要注意~
    又是一年春草綠,又是一年清明時清明祭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每到清明人們都要以各種方式祭奠已故親人表達懷念之情但同時清明時節正處在森林防火緊要期不文明的祭祀方式極易引發森林火災近年來因採用燒香、燒紙、燃放鞭炮的方式上墳祭祖所引起的火災仍有發生不僅火災當事人為此付出代價
  • 春分時雨到清明
    《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說。清明節與端午節、春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 又是一年清明至!一捧鮮花憶故人
    又是一年清明至!一捧鮮花憶故人清明節燒紙錢的陋習是中華民族上千年沉澱下來的文化糟粕。每年因燒紙造成的火災損失已不計其數。當眾人鼓起勇氣打開棺蓋時,惠娘就跳了出來。她說閻王讓她在陰曹地府推磨受苦。由於蔡莫給她燒紙,所以小鬼們就爭著為他推磨賺錢。原來陰間以紙為錢!她又把錢給閻王,閻王就放她回來了。蔡莫聽了,又去抱了兩大捆來燒,說是讓爹娘在陰間少受點苦。鄰居們一看,原來劣質紙也有這麼大好處,於是紛紛買蔡莫的紙去燒給自己的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