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公布了17家「浙江省先進教研集體」,縉雲縣教育局教學研究室和景寧縣教育研訓中心入選。
縉雲縣教育局教學研究室
近年來,縉雲縣積極實施教育提質行動計劃,圍繞「深化改革科學抓質量、立德樹人全面抓質量」中心工作,深入開展「推進改革、決戰課堂、落實常規、科學評價」四項行動,各學段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促進專業成長,構建研修平臺
結合學校實際,根據教師需求,以骨幹研修、全員培訓、教學研討、集體備課等形式開展。一年來,組織開展了108場學科教研培訓,承辦了省教研室組織的3場鄉村教研提升培訓會,與富陽區及市縣教研部門聯合開展了16場調研、培訓等活動。
深化課程改革,開發特色課程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該縣努力探索實現國家課程校本化和校本課程特色化的有效途徑,大力建設基於自身實際和學生特點的拓展性課程。截至2019年12月,共開發拓展性課程875門,其中省精品課程12門,市精品課程83門,縣校本課程264門。
立足課堂教學,工作成效顯著
全縣教師參加市級教學評比獲獎40項,參加市級及以上論文與課題評比獲獎或發表262篇,其中市級一等獎57篇,省級一等獎82篇,國家級一等獎123篇。紫薇小學羊英君、水南小學陳蔚的課例獲國家教育部級優課;實驗中學音樂組、實驗小學六年級語文組、紫薇小學六年級數學組被評為「浙江省先進教研組」。全體教研員共隨堂聽課3512節,參與集體調研179次,學科調研281次,開設講座106項,示範課40節,市級以上論文獲獎或發表18篇。
景寧縣教育研訓中心
景寧縣教育研訓中心對景寧教育進行了一體兩翼的頂層設計,在新城區一翼實施品質課程、品學課堂、品牌德育的三品教育;新鄉村一翼實施鄉土味、小班味、家園味的三味教育,以新城區三品的「品」字與新鄉村三味的「味」字,取名「品味教育」,以「品味教育」統領全縣教育,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積極落地核心素養,穩步深化課程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質量,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圍繞 「品味教育」總體發展目標,研訓中心對2016年到2021年工作分兩個階段進行實施:2016—2018學年構建品味教育,分別是課改質量年、素養質量年、品味質量年;2019—2020學年深化品味教育研究,分別是:常規質量年、課堂質量年、評價質量年。每年搭建一些平臺,有重點的分步驟實施,形成一些有效的做法。
以兩翼推進為抓手,打造品味教育特色
在推進城區的「三品」和鄉村的「三味」過程中產生了一系列有成效的做法如:「全員曬課」「學科工作站研修活動」「暑期全員備課」「半日教研」,其中《農村小班化教育的「363新思路」概說》和《全員曬課:破解課堂教學方式的有效變革》分別獲省教研工作亮點。「農村自然小班化教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課題被浙江省政府評為2016年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018年8月,這一成果被推送到全國,並獲得國家級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
以課程改革為抓手,破解品味教育難題
品質課堂以「項目引領,破解難題」為主導,著重研究三大重點課改項目群的研究:一是深化課堂教學改革項目群,二是深化德育項目群,三是「幼小銜接項目群」。品質課程以主題引領精品課程的開發與實施,近年來有4門課程獲浙江省精品課程,53門課程獲麗水市精品課程,《探尋「面的推進+點的研究」景寧課改模式》在麗水市2017年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工作會議作典型發言。
以常規建設為抓手,夯實品味教育基礎
堅持強化「備課、上課、批改、輔導、考核」教學五常規創新與落實,同時,在「網際網路+教育」背景下,把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技術引入教學,為教學提供數據支撐,通過實施精準教學,及時診斷和反饋教學狀況,為教與學提供依據,建設新常規下的品質課堂。
以項目培訓為抓手,提供品味教育保障
充分發揮研訓一體的優勢,教師培訓工作著眼於「聚焦品味教育、推進五育並舉」的教師培訓,每年分層分類組織好每年30個平臺項目設計申報與培訓。開展名優骨幹教師、名優骨幹班主任,年輕教師等特殊人群的培訓。
浙江省優秀教研員
來源:麗水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