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機構 中山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

2021-02-25 歷史地理研究資訊

中山大學歷史地理學科的發展有著較為悠長的傳統。早在1920年代,現代歷史地理學的開創者顧頡剛先生就曾在中山大學任教,並講授「古代地理研究」等課程。此後,隨著禹貢學會的成立,顧先生所倡導的歷史地理研究取向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實踐。在中山大學歷史學系的學科發展歷程中,作為歷史地理學研究分支的中西交通史及邊疆史地,一直是重點研究領域之一,如岑仲勉先生對歷代黃河變遷和西域史地的研究,陳寅恪先生對中古宗教傳播及其地理分布的研究,在學術界具有深遠的影響。歷史地理學在中山大學地理學的學科發展歷程中亦有其重要地位,徐俊鳴教授在1930年代開始在中山大學地理系任教,他長年從事歷史地理學研究,研究領域涉及軍事地理學、歷史自然地理、歷史經濟地理、城市歷史地理和海疆歷史地理等,論述精闢,見解獨到,他與同樣畢業於中山大學的曾昭璇等學者一道,共同開創了建國以後華南歷史地理研究的新局面。

在人才培養和交流等層面,中山大學與全國歷史地理學界保持了良好的互動。1950年代和1960年代,為配合《中國歷史地圖集》的編撰,中山大學地理系和歷史系陸續為這項「偉業」輸送了一批優秀的學者,包括長年在復旦大學歷史地理所工作的趙永復、周源和等教授,以及曾經在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民族研究所從事《圖集》編撰工作,後來成為孫中山研究專家的林家有教授。與此同時,由復旦大學歷史系培養的第一屆(1960級)歷史地理專業本科畢業生文錫進老師分配到中山大學歷史系工作,從事歷史地理教學。1980年代以後,中山大學的歷史地理學科迎來拓展的契機。由徐俊鳴教授培養的碩士研究生司徒尚紀,在侯仁之先生指導下獲博士學位,並回到中山大學地理系任教,司徒先生在嶺南史地、歷史文化地理和廣東歷史地圖集的編撰等方面成就卓著,任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和《歷史地理》編委等職。

1990年代後期,由於研究力量分散,中山大學在歷史地理教學、人才培養方面臨師資不足的難題。2003年後,中山大學歷史系在中國歷史地理的研究重鎮——譚其驤教授創立的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先後以「百人計劃」引進了吳滔、謝湜和於薇3名青年教師,使以上局面有了根本的改觀,逐步在歷史系本科教學體系中設立了多門歷史地理學相關課程,並開始招收明清歷史地理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吳滔和謝湜師從葛劍雄教授,且受過良好的社會經濟史和歷史人類學的訓練,擅長對民間歷史文獻的解讀,他們對歷史政治地理的研究具有非常鮮明的區域史與制度史的特色;於薇目前從事的是上古地理學研究,對「王朝——封國體制」、政區起源等重大歷史地理問題有較深入的思考。他們與校內外從事區域研究、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城市規劃、歷史人類學等領域的青年學者保持密切的學術聯繫,通過舉辦歷史地理學專題學術會議、青年學術沙龍等活動,得到了國內外相關學科權威專家的重視和大力支持。

基於研究拓展的內在需要和學科交叉的顯著趨勢,2012年7月16日,中山大學學術委員會正式批准成立歷史地理研究中心。該機構以歷史系歷史地理方向的教學和科研為依託,整合了部分地理科學和規劃學院的青年骨幹教師,葛劍雄教授出任中心名譽主任,吳滔任主任,辛德勇、唐曉峰、郭聲波等教授被聘為學術顧問。目前,研究中心的學術定位為:充分繼承本校悠久的史地研究傳統,並融合歷史人類學和社會經濟史等研究取向,將歷史地理專題研究、歷史地理文獻信息建設、歷史地理綜合實地調查有機融合,亦將學術前沿探索、人才培養及現實空間生產實踐有效結合,努力開拓具有國際前沿的研究課題,創新學術考察和合作研究的組織形式,形成中山大學歷史地理學獨特的研究特色。

相關焦點

  • 教師招聘:中山大學關於公開招聘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講師的啟事
    教師招聘:中山大學關於公開招聘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講師的啟事 2012-09-28 09:10:15| 來源:廣東中公教育
  • 國內著名的中東問題研究機構——西南大學伊朗研究中心
    2008年4月1日,在伊朗駐華大使館文化處、伊朗德黑蘭大學支持下正式成立西南大學伊朗研究中心,是國內高校規模最大的伊朗研究基地,由歷史文化學院、地理學院和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相關專家組成,中國駐伊朗前任大使劉振堂夫婦親臨揭牌儀式並指導工作。《西亞非洲》(2008年第8期)雜誌詳細報導伊朗研究中心成立情況。2017年,西南大學伊朗研究中心獲批教育部區域國別研究中心。
  • 華東師範大學「世界地理與地緣戰略研究中心」成立大會召開
    「一帶一路」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為中國地理學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同時也賦予地理學特別是世界地理學科新的重大歷史使命。近10年來,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一批中青年學者圍繞世界地理與中國地緣戰略問題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為推動世界地理學科的復興與繁榮作出了他們應有的貢獻。
  • 張萍|地理信息系統(GIS)與中國歷史研究
    因此,早期的基礎工作主要由一些科研實力較強的研究機構倡導,這些專業機構藉助有利的科研與計算機條件、充足的經費支持,嘗試了一些系統的歷史GIS平臺開發。正是這些先行者開創了歷史GIS平臺,並在實踐中運用這一技術進行歷史分析,才真正推動了歷史GIS的應用,早期歷史GIS研究者大多出自於這些重量級研究機構。
  • 研究機構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歷史地理組的成立與任務
    是研究歷史時期地理現象和人地關係之地理分布、變化及發展規律的學科。按內容分為歷史自然地理、歷史人文地理和歷史地圖學三大類。歷史地理是中國古史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門學科。史地組的建立,完全是國家任務促成的。史地組成立後,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承擔國家交來的兩大政治任務。一是接受編繪《中國歷史地圖集》任務。
  • 東南亞研究所 | 中山大學早年的東南亞史研究
    >口述人簡介餘定邦教授餘定邦,教授,博士生導師,1938年出生於廣東省臺山市,1958年考入中山大學歷史系,在本科求學期間對東南亞歷史產生濃厚興趣,1966年東南亞史專業研究生畢業,1978年起任教於中山大學東南亞研究所,曾任東南亞研究所所長,後調入中山大學歷史系,近六十年來一直致力於東南亞史的教學和研究。
  • 中山大學成立內地首個英語創意寫作研究中心
    中山大學成立內地首個英語創意寫作研究中心   中新網廣州3月18日電 (廖麗麗 蔡珊珊)中山大學英語創意寫作研究中心18日在廣州成立,旨在培養學生用英語從中國人的視角講述中國故事。
  • 數字人文國際高峰論壇暨上海師範大學數字人文研究中心成立大會在...
    希望通過跨學科、跨專業、跨院系的不懈努力,和與國內外數字人文研究中心的密切協作,將中心建設成為一個集數字人文平臺、專題資料庫、研究工具、學術研究與交流、人才培養為一體的高水平研究機構。  包弼德根據其從建立「中國歷代人物傳記資料庫」(CBDB)、「中國歷史地理信息系統」(CHGIS)等中美合作數字人文項目中所收穫的豐富啟示,提出在數字人文研究、項目的發展過程中應該擁有共享數據的精神,能夠提供一套通用的基礎數據,應該有充足的時間和經費、注重學生培養、重視數據安全並將數據向公眾開放。
  • 招聘|中山大學藥學院藥物分子設計研究中心(RCDD) 博士後與專職...
    中山大學藥學院藥物分子設計研究中心(RCDD)成立於2009年,下設藥物設計、藥物篩選、結構生物學、藥物化學與天然藥物實驗室,並管理中山大學藥學院小分子庫。研究團隊現有教授2人、副教授1人、專職副研究員3人、博士後2人、博士與碩士研究生20餘人。
  •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取得幹細胞研究新突破
    眼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暨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日前成功培育出帶有雄性恆河猴基因的小鼠,由此證明猴的表皮幹細胞在活體內具有多向分化潛能,可以分化為角膜上皮細胞、神經細胞、血液細胞等。這為人工培育再生器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國內著名的中東問題研究機構——河南大學以色列研究中心
    河南大學以色列研究中心河南大學以色列研究中心的前身為河南大學猶太研究所,2002年由著名猶太-以色列研究學者張倩紅教授創建2010年,中心被遴選為河南大學校級重點科研機構。2014年,中心獲批為河南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15年,教育部推動成立「中國猶太文化研究聯盟」,中心成為該聯盟創始成員和理事單位。2017年,中心成為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備案中心。2018年,河南大學主要依託以色列研究中心成為中聯部「一帶一路」智庫聯盟的理事單位。
  •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成立口述歷史研究中心
    2020年1月16日,經南京大學歷史學院黨政聯席會討論通過,決定成立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口述歷史研究中心,任命武黎嵩副教授為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口述歷史研究中心主任。
  • 推進新文科建設:上海師範大學成立數字人文研究中心
    2020年11月23日,數字人文國際高峰論壇暨上海師範大學數字人文研究中心成立大會在上海師範大學徐匯校區隆重舉行。來自哈佛大學、倫敦大學學院、臺灣「中研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大學、上海博物館等國內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機構、文博機構的數十名專家學者受邀出席了這一會議。
  • 國內著名的中東問題研究機構——西北大學敘利亞研究中心
    西北大學敘利亞研究中心成立於2017年10月,現為西北大學無行政級別實體研究機構,掛靠歷史學院。2017年7月獲批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備案中心, 10月13日正式掛牌成立。西北大學敘利亞研究中心的學科定位是:搭建一個以學科建設、智庫功能、學術研究、學術交流、人才培養為基本建設內涵的高端、共享、開放的學術平臺,對敘利亞問題又不限於敘利亞問題進行協同研究;致力於建設中國敘利亞高端研究智庫,為中國與敘利亞的交往提供學術研究與政策研究支持;為中國的中東國家對外政策和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提供服務;為國家的敘利亞研究領域培養專業研究人才。
  • 2013年廣東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神經科學研究中心招聘公告
    因工作需要,擬面向校內外公開招聘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神經科學研究中心單位自籌經費項目制B系列人員1名,現將有關招聘事項公布如下:一、招聘範圍面向校內外公開招聘。二、招聘崗位B-2研究助理崗,待遇參照B-7教輔四級或五級崗。三、崗位職責技術助理,側重實驗室技術工作,負責實驗室的各項專門實驗技術的操作、培訓和微觀管理工作。
  • 2016廣東中山大學天琴引力物理研究中心(珠海)招聘1人公告
    招聘啟事編號:20162186因工作需要,擬面向校內外公開招聘中山大學天琴引力物理研究中心(珠海)合同聘用人員1名,現將有關事項公布如下:一、招聘範圍面向校內外公開招聘。二、招聘崗位原B-2研究助理崗(待遇參照B-5管理六級崗)三、基本條件和要求(一)具備良好的思想素質和道德操守,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恪守職業道德,辦事公正,作風正派;(二)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工作踏實,善於合作和溝通,耐心細緻,辦事效率高,能按時完成工作任務;(三)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學士及以上學位
  • 「多學科視角下的歷史文化空間研究座談會」在第二地形測量隊召開
    12月14日,「多學科視角下的歷史文化空間研究座談交流會」在自然資源部第二地形測量隊召開,來自中國社科院考古所、西北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大學、陝西師範大學、中山大學、東南大學、希伯來大學研究中心等數十家高校和科研單位的文物保護、歷史文化、自然地理領域專家學者應邀參加會議。
  •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社會史研究中心
    本中心是一個面向國內外學術界,開展有關中國近代社會史學術研究活動、進行海內外學術交流的非實體學術組織。本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國近代社會史、社會文化史,在相關領域有幾位積有成就的專家學者。以此為平臺,本中心開展了課題研究、合作研究、邀請海外學者來訪交流、舉辦系列國際學術會議、出版系列社會史研究專輯等學術交流活動,在學術界產生了較大影響。
  • 《史學月刊》、《歷史研究》並列第一!快看2018年度歷史學科複印報刊資料轉載指數排名
    來源:中國人民大學評價研究中心
  • 2020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基礎與轉化醫學研究中心招聘6人公告
    廣東衛生人才網同步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招考公告信息:2020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基礎與轉化醫學研究中心招聘6人公告,報名時間:9月10日-20日,請考生多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