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很多鳥居的伏見稻荷大社。主要景點不多,大多數遊客都是奔著千本鳥居來的。景區入口有一塊「伏見稻荷大社」字樣的石碑,還有一座巨大的朱紅色鳥居,很多遊客來到景區之後拍的第一張照片就在於此。
這是景區的樓門,這個建築物相傳是由豐臣秀吉於天正17年(公元1589年)所建造。其上寫有「如祈求豐臣秀吉之母大政所殿病癒的心願得實現,便捐獻一萬石」的「祈命禱告文」流傳至今。門前也是熱門的拍照點之一。
接下來就是這個景區的重頭戲——千本鳥居。 崇敬者為表達祈求與感謝之心,於命婦社參道供奉鳥居的信仰,形成今日的「千本鳥居」。 作為大家最喜歡的景點,每天遊客絡繹不絕,幾乎找不到一段比較空的鳥居來合影留念。
正如橫幅指示,每一位遊客來此看到的都會遵循其指示往右邊走,然後右邊就擠滿了人,根本無法找到沒有一個人的一小段,更不用想在鳥居的轉角處留下屬於自己的照片。
走到此處再往上走鳥居就很少了,建議不求根問底的朋友們可以選擇往回走了。往回走從剛才沒走過的另一條小徑通過。千本鳥居有兩條路,一條是上山的,一條是下山返回的,那麼大多數照片其實產自這條回來的路。
這條回來的路上基本人煙稀少,很容易找到一個轉角沒有人的。只要走出越往山上走人越少景越美的慣性思維,就能發現這條極為美麗的攝影之路。此時,配合帶來的和服,可以隨意地擺造型拍攝,只會偶爾經過幾個路人,等待一下即可。和服配上千本鳥居,是十分本土的京都風格了。
如果想要合適的光線,那就等到九點左右或者下午四點左右。如果想要避開人流,那就早上早起趕來,七點左右幾乎沒人。膽子小的朋友不要晚上來,人煙稀少,朱紅色的鳥居在晚上會有點陰森。 連車站都設計得和大社相同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