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真的能準確區分真實與虛幻,現實和想像嗎?

2020-12-22 聽哲說

昔日,莊子做夢,夢為蝴蝶,飛舞於天地之間,已然忘我。待夢醒回神,方才驚覺,原來,蝴蝶非己,己為莊周。

究竟是自己做夢化為了蝴蝶,還是蝴蝶做夢化為了自己呢?

此等詩化的哲學命題,自古以來,就吸引了無數的文人墨客。

若我們將這個命題解譯一下,它應該就是想表達這樣一個思想:

人們真的能夠準確地區分真實和虛幻,現實和想像嗎?

對於浪漫主義的詩人,這樣的問題無疑是很好的寫作素材,但對於活在現實中的我們,這個問題似乎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我們當然能夠區分現實的東西和想像的東西,要不然為什麼我在網上買東西,結果想像的模樣會和現實的模樣有那麼大的差距?為什麼我想像自己有一個女朋友,結果現實卻告訴我:醒醒,你沒有女朋友?

現實和想像,似乎就是如此地涇渭分明,只要不是傻子,都能把它們區分開來。

不過,我們也別急著先下定論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對世間萬物的所有看法,都源自於他的思想,還有他對世界的五官感知(視覺、味覺、嗅覺、觸覺、聽覺),如果脫離了或者超越了他的五官感知和思想直覺,這個世界還存在嗎?這是一個無解的問題。

我們並不知道,脫離了自己的感知,這個世界會是什麼樣子,我們就只知道,在我們的思維框架和感知框架下的世界,就只知道視覺中的世界,觸覺中的世界,味覺中的世界,嗅覺中的世界,聽覺中的世界,還有思維中的世界,就算是我們所說的現實,也不過只是我們眼中的現實,整個世界,它的實在,甚至都可以說:

只不過是我們自己的想像

所以,人們真的能夠區分現實和想像嗎?

現在想一想,這還真不是一個好否定的問題。

先不談這種晦澀難懂的哲學論述,光是現實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就可以印證:

一,當喜歡一個人

如果我們喜歡一個人,我們就會很肯定地認為,我們喜歡的就是那一個人,並不會對這一點有所質疑。

但我想問你的是,你喜歡的究竟是真實的他(她),還是想像中的他(她)呢?

如果你覺得是真實的那個他(她),那麼你就還不清楚什麼是喜歡。所有的喜歡,其實都含有想像的成分,因為我們不可能完全地了解一個人,我們往往就只能看到他的一面,然後通過這一面去想像他的另外一面。

當兩個人距離比較遠的時候,喜歡中想像的成分就會比較多,當兩個人離得比較近的話,沒有了想像的空間,這個時候就很容易發現彼此的缺點,常常會來一句:

「之前的你,可不是這個樣子的」

所以,人們真的能夠區分現實和想像嗎?

二,當進行一個決策

當人們認真地思考一個問題,想作出一個選擇的時候,就會考慮各種各樣的因素。你會搜集各種資料,分析各種數據,綜合各種方案,最後作出一個合理的選擇。

但是,這個最後的選擇真的就是合理的嗎?一個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他不能像機器那樣時刻做出最合理的分析,同時,他的選擇也會受到價值情感的影響,而且就算是他找到的資料和數據,也並不一定就是真實的,因為無論是書籍還是網絡,謠言都極為泛濫,所以,他的數據和資料的真實性,也許就只是他自己的想像;而他所做出合理的選擇,也只是他想像中的合理。

所以,人們真的能夠準確無疑地區分現實和想像嗎?

三,所謂的金錢,法律和國家

在今天,所有人都知道金錢、法律、國家指的是什麼:

錢可以用來買東西,法律會用來懲罰罪犯,而國家,就是我們身份認同的標籤。

但是,這些東西真的存在嗎?在現實中你無法找到它們,就算是找到了它們的痕跡,也無法根據這個理解它們的存在:

錢,不過就是一些紙和鐵;法律,也不過就是用一堆紙寫的一些字;而國家,更是虛無縹緲,找不著痕跡。

如果這些東西真的存在,我們只能說它存在於我們的集體想像之中:

在我們的想像中,錢不僅是紙和鐵,還能用來買東西;在我們的想像中,法律不只是一紙空文,還經常會拿來執行;在我們的想像中,國家也並不是虛無縹緲的,它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心中。

這些處於集體想像中的事物,卻被我們當做了真實存在的事物,而且不用說,很多人還沒有發現。

所以,現實和想像,真的那麼容易區分嗎?

以上這些例子,無論是在根本的哲學世界觀上,還是現實生活中的實踐上,都可以看到,人類的想像力已經足夠強大,足以與我們眼中的現實相匹敵。而現實和想像,也並非我們想像中的那樣經渭分明,甚至說更多時候,他們是彼此滲透,彼此交融的,不僅塑造了我們的觀念,也塑造了我們的生活。

所以,「莊生曉夢迷蝴蝶」,究竟是自己做夢化為了蝴蝶,還是蝴蝶做夢化為了自己呢?

或許一千年以後,這依然還是一個有趣的問題。

END

相關焦點

  • 我們的夢境真的是虛幻的嗎?我們是真實存在的嗎?
    有的你記得罷了,那麼長的時間,那麼多次的夢境,那麼夢從何來,會不會不是虛幻的,做這些夢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科學的解釋是夢是受抑制的潛意識上升為意識的東西,就是平時壓制的思想意識或者恐懼的東西在我們睡眠中大腦給充分的釋放出來,我們一直沒有想過一個細思極恐的問題 ,大腦的思想是我們人類最寶貴最重要的東西,但恰恰是我們的大腦告訴我們的,這本身就很矛盾,那麼夢境是虛幻的嗎,理性的大腦告訴我們,是的。
  • 虛幻5引擎來了,遊戲真的快讓你分不清虛擬與現實了?
    最近遊戲圈有個大新聞,那就是 Epic 正式對外公布了全新的虛幻 5 引擎。虛幻系列作為遊戲界的老牌引擎,這個消息一經公開就在網上炸開了。消息本身不是重點,人們發出的驚嘆其實來自官方放出的虛幻 5 引擎實機演示視頻。這真的是做出來的嗎???
  • 真實的世界和你想像的世界完全是兩回事
    當一個人允許自己在他人面前表達真實的觀點時,他就是坦誠的。可是我們常常會看到人們普遍存在這樣的行為,在強者面前不敢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在弱者面前又不允許別人表達真實的想法。那麼他們靠什麼去和他人打交道呢?靠猜測,他們對他人做出的任何行為反饋都基於自己對他人想法上的猜測。
  • 伏天氏——什麼是真實?什麼是虛幻?
    「因為相對,或許相對另一片時空,這裡是虛界,外面是真實的世界,但對於我們生存於此的人而言,這裡才更真實。」神落雪凝視葉伏天道:「以前我曾看過神族的一些典籍記載,傳聞三千大道界獨處一方空間世界,可能和另一個世界是重疊的,沒有距離,也並非是橫跨空間距離而來。」
  • 上海外星人店中山公園(總店):「虛幻5」那些你想像不到的事兒
    「虛幻5」的強大在於其帶來了兩大革新級別的技術,「動態全局光照」Lumen和「真正的虛擬化幾何體」Nanite。這兩項技術將讓虛擬世界的畫面得到幾何倍數的提高,甚至有極大的可能會徹底擊破虛擬和現實之間的壁壘。
  • 星座真的準確嗎?中國的星座性格刻板印象與歧視
    這些性格屬性有事實依據嗎?最近,麻省理工學院的陸冠南教授等研究者,在心理學核心期刊上發表的論文,通過9項研究,探究了西方星座在中國的流行、刻板印象與歧視的現象。研究發現,由於星座的性格屬性而造成的歧視在戀愛交友和招聘中真實存在。與此同時,研究通過20 多萬人的大樣本調查,發現星座的性格屬性並沒有事實依據,星座並不能預測人的性格。
  • 它是真實還是虛幻?聽聽科學家的答案
    相信很多人都有做夢的經歷,當你身處夢境的時候,你不會認為那是一個夢,你會覺得身處一個真實的世界。只有當你醒來後,你才發現原來那一切都是夢。每一個人的夢境都有不同,有美好的夢,也有噩夢。對於夢境自古以來就有人研究,古時候的人們認為夢境中的一切是真實發生在另一個世界的事情,所以才有了周公解夢。
  • 人生如夢,我們的所見所聞是真實亦或是虛幻
    夢,一個虛幻又真實的存在,自古以來,人類對夢的研究就沒有停止過,古有周公解夢,現有科學解夢。然而人類研究夢幾千年了,一旦提到夢,依然會不由自主的覺得它神秘而難以言表。那麼夢的依據到底是什麼?有些確實和現實生活有關,但很多時候,更多的是你夢到的事或者人,甚至夢裡的世界,你根本沒見過!而且很多時候做過的夢,剛醒你還能清楚的記得,但在很快的時間內,如果你沒刻意的記下它,你就會忘的一乾二淨。是不是夢裡的經曆本來就不屬於我們的世界,才會被迅速抹除?
  • 在幻想和現實之間
    在現實世界中發現非現實的元素,然後通過童話的隱喻將它還原到現實中,這需要生活的磨礪和思考而得出答案,需要一雙智慧的眼睛去發現。一個童話作家更需要一顆天真而純粹的心靈。在劉慧敏的童話創作過程中,寫作是生命與文字的交換,她對生活點滴的思考,在虛幻和現實的童話故事裡,用一些隱喻告訴我們現實世界裡最質樸的生活真實。
  • 人人都有的偏見與盲目:回歸平均值與虛幻的確定感
    當我們回顧以往時,由於後見之明,對有些事會產生虛幻的確定感,因此我們變得過於自信。」現實中,在我們所了解到的信息,大部分都是間接聽到或看到的,親身體驗並驗證過的信息極少。那麼,信息的可靠性——是無法保證的,信息流傳造成的扭曲性——是難以想像的。
  • 狗、神學、哲學家,真實與虛幻的邊界
    不過,狗的哲學依然停留在現實之內,局限於兩類容易混淆的真實事物。教士的神學則犯了更嚴重的錯誤,甚至從真實跨越到虛幻中。從奧古斯丁的《上帝之城》到特倫託大公會議的《羅馬探題》,在談論諸如「聖跡」或是「無形恩典的可見形式」之類的聖事時,都能顯露出這一傳統的蹤跡。甚至連託馬斯·阿奎那的《神學大全》都是如此。
  • 你懷疑過自己的存在嗎?是在真實空間還是虛擬空間,值得深思
    影片的故事背景是在2045年,那時的世界處於混亂和崩潰的邊緣,人們將救贖的希望寄託於遊戲世界,只要戴上VR設備,就可以進入這個與現實形成強烈反差的虛擬世界。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言歸正傳,這種能讓人身臨其境的技術,雖然不能真實觸摸,但和現實帶來的視覺感覺可以說是相差無二。
  • 尹朝陽,其觀察力很敏銳,作品在現實和虛幻中達到了一個平衡!
    人物的骨骼和肌膚都是堅實而有力的,之所以會呈現這種比較真實的感受,是因為他運用了寫實的手法,但這種寫實與一般的寫實又有所不同,他是帶有個人意志的,是具有一些象徵色彩的。因為有這些象徵色彩,因此看他的作品我們感覺到了虛幻和現實的微妙平衡,或者說他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已經超越了虛幻和現實的層次。
  • 月球不在太空,人們被假象給矇騙了?真實的位置難以想像
    月球不在太空,人們被假象給矇騙了?真實的位置難以想像 浩瀚的宇宙無疑是非常神秘的,在漆黑的夜晚,目之所及,除了月亮和數以萬計的星星外什麼也看不到,這時候人們就會覺得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星球了,這樣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
  • 佛陀有說世界是虛幻的嗎
    未經許可,請勿引用和改寫。在佛經裡,我們經常能讀到虛幻、虛妄的字眼。這些字眼的實義是什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的理解。有的人也會認為佛陀是在說,我們周圍存在的世界是虛幻的,人世間存在的一切是虛幻的。佛陀所說虛幻的本意,是指我們周圍的世界是虛幻的嗎?是指這個世界是不存在的嗎?
  • 觸樂夜話:「虛幻5」,它來了
    由於不是專業開發者,裡面許多名詞我都聽得似懂非懂,但也大致能理解「Nanite」意味著遊戲畫面會更加逼真,而「Lumen」是動態全局光照方案——哪怕你真的沒聽懂,演示視頻裡女主角進入山洞後的光影變化、數量眾多的塑像(160億個多邊形!)和她起跳飛翔的場景也讓人嘆為觀止。
  • 夢境到底是真實的還是虛幻的?聽聽科學家是怎麼說的
    也可以形容一場頓悟之類的在夢中經歷了許許多多,回到現實後有種滄海桑田的感覺一時難以適應過來,其實現實過了幾個小時或幾月,實際上經歷了幾百年或是幾世輪迴類似的情節。相信大家都有過做夢的經歷,有一些夢中的經歷時間非常漫長,有可能在夢中你經歷了上百年的滄桑變化。那個時候,你並不知道那只是一個夢,還以為那是真實的經歷。只有當你醒來的時候,才知道那只是一個夢,現實中的時間只不過才過了幾個小時。
  • Painting Practice公司採用虛幻引擎製作《黑暗物質》分享
    虛幻引擎在前期製作時就出現了,我們在其他一些項目中也嘗試過實時渲染:比如《黑鏡》,我們在遊戲引擎中創建了「San Junipero Night Club」用以向Charlie Booker展示它是如何導航的。所以我對技術很熟悉,接著我們開始用虛幻引擎為《黑暗物質三部曲》第四集裡的採石廠、熊等做預覽和布景設計。
  • 增強現實藝術特展 營造虛幻奇妙世界
    本報訊(記者李俐)隨著AR技術的發展,人們對藝術的既定觀念與欣賞方式正在受到挑戰。為探索這種新藝術形式的可能性,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11月28日起舉辦AR藝術特展「幻景:當代藝術與增強現實」,並對公眾免費開放。
  • 虛幻引擎4與生存遊戲產生化學反應,超真實開放世界手遊誕生
    此外,他們還介紹了基於虛幻引擎4,針對還原生存遊戲在手機平臺上的沉浸感都做了哪些努力。 技術開發與美術流程結合,虛擬環境擬真現實 1.《黎明覺醒》是個什麼樣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