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培訓
在幼兒園故事教學活動中,運用多媒體能為幼兒提供形象化的語言,符合幼兒具體形象的思維水平和身心發展特點,使幼兒在與外界環境的相互作用中構建自己的認知結構。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飛速發展,幼兒園已經將多媒體運用到各種教學活動中,多媒體能以豐富多彩、充滿情趣的畫面、變化多端的動像、生動逼真的音響來充分刺激幼兒的多種感官,使他們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牢牢引起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幫助幼兒解決學習難點,幼兒樹立學習信心
在以往的語言教學活動中,有一些優秀的作品往往由於缺乏相關的配套插圖而讓教師在選擇活動內容時不得不忍痛割愛,使幼兒失去了感受和欣賞優秀作品、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多媒體幫助教師解決了這一難題,我們選好活動內容後,利用多媒體製作課件,充分發揮其聲、像、色、形等優勢,先把相關的畫面勾畫出來,再填上色彩,配上聲音,把教學內容形象、生動、鮮明地表現出來,創造立體性的教學空間,使深奧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教學時,教師移動滑鼠讓畫面展現在幼兒面前,讓教學內容變得可視、可聽,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來感受、認知和學習故事。由此可見,運用多媒體釋疑,既利於幼兒語言組織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及學習內容的擴展,也有助於教師語言教學活動的開展。
創設動態情境,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由於個性和環境的差異,幼兒之間的語言表達能力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有的幼兒能說會道、有的幼兒寡言少語,若語言活動中教師沒有豐富的語言素材,只有幾張靜態圖片等簡單教具,那麼這樣的活動環境會使幼兒缺乏興奮點。而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技術,創設具有感性的立體信息顯示的動態情境,能直接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從而使他們有表達的欲望。多媒體技術用於故事活動中,既能培養幼兒的注意力,也能使群體的語言向積極方向發展,從而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培養幼兒的語言組織概括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如果只讓幼兒聽故事,而不試著讓他們講故事,就不能很好地發揮故事的作用。幼兒在傾聽完三遍故事後,能理解故事的大概內容,記住故事中的重要人物,這時可以讓幼兒嘗試著複述故事。起初,教師可以用提問的形式,幫幼兒回憶故事的重要情節及發展過程,把握好故事的整體,但在回憶故事的過程中,要儘量讓幼兒自己組織語言,概括性地複述故事內容,當幼兒基本掌握故事內容後,就可以讓幼兒自己組織語言複述故事了,幼兒剛學習複述時只能講出故事中的片段,教師可以通過語言引導,讓幼兒把這些片段連接起來,通過多次的複述訓練,幼兒慢慢地能從複述片段過渡到複述完整的故事,在複述過程中,培養了幼兒的語言組織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培養幼兒的模仿能力與表現力
當幼兒學會複述故事後,就應當教幼兒進一步學習生動形象地複述故事。17世紀英國的教育家洛克說:「兒童的舉止大半是模仿來的。」教師在講故事時要注意自己的語音語調、神態表情、手形手勢等,不同的語音語調、豐富的神態表情、誇張的動作等不僅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在傾聽故事中有身臨其鏡般的感覺,同時也給了幼兒模仿的榜樣。在傾聽故事中,幼兒知道大灰狼的聲音是粗聲粗氣的;知道傷心的時候緊皺眉頭哭泣,驚訝時睜大眼睛、張大嘴巴 ;知道老爺爺的形象是駝著背,捋著鬍子……教師應當鼓勵幼兒對這些聲音、表情、動作等加以模仿,讓幼兒知道怎樣講故事好聽,怎樣做動作形象,並把這些語調手勢等運用到複述故事中,大膽投入地把故事講出來。在生動形象的複述訓練中,幼兒提高了模仿能力與語言表現力,為將來繪聲繪色地表達語言奠定了基礎。
培養幼兒的詞語理解能力,加深詞彙記憶
在傾聽故事的過程中,幼兒對故事中詞語的理解能力尤為重要,只有讓幼兒理解故事中的語言,知道故事裡形象生動地講些什麼,才能激發幼兒傾聽故事的欲望,集中注意力地傾聽故事。這就要求講故事者在講故事的過程中邊講邊解釋,特別是對年齡小、詞彙量少、理解能力差的幼兒,一方面可以結合本地方言進行解釋,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手形手勢或藉助實物進行解釋。例如:詞語「亮閃閃」,可以出示一面鏡子,通過輕微晃動反射出的光,讓幼兒感受亮閃閃的感覺,從而理解這一詞語的意思,同時也加深幼兒對這一詞語的印象,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經常複習、靈活運用,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經常提問幼兒,以複習的形式鞏固幼兒對詞語的認識與記憶,並在適當的時候加以運用,這不僅能加深幼兒對詞語的記憶,同時也讓幼兒學會如何運用該詞語。
培養幼兒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而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幼兒內心充滿想像,他們擁有自己豐富、天真的思想,故事虛擬、誇張等特點,正好滿足幼兒充滿想像的心理特徵。當幼兒聽到故事中的人物遇到困難時,他們迫切地想知道如何解決,結果怎樣?這時可以通過提問,讓幼兒展開想像,思考解決的辦法,也可以通過語言引導,讓幼兒說出正確的答案。例如:故事《小羊和狼》就沒有一個完整的結尾,它留給幼兒一個想像的空間讓幼兒自由發揮,許多幼兒在聽完故事後,能展開想像,給故事編一個完整的結尾。有的說:當狼要吃掉小羊時,獵人出現了,打死了大灰狼,救了小羊;有的說:小羊的朋友們來了,用石頭打跑了大灰狼;還有的說:小羊從地上抓起沙子揚向大灰狼的眼睛,趁機逃跑了……故事給幼兒無限的想像空間,幼兒雖然沒有很多的知識和經驗,但他們的思維卻不受條條框框限制,可以天馬行空地去想像。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運用多媒體完全可以為幼兒營造一個充滿情感、身臨其境的語言氛圍,構建更廣闊的想像空間,在這個空間裡激發他們運用語言的創造性。
故事具有很好的教育意義,它能培養幼兒的品質與情操,教育幼兒明辨是非、區分好壞,還能對幼兒進行感性教育、挫折教育,豐富幼兒的詞彙量,培養幼兒的注意力與語言的運用能力等,我們應把握好教育時機,讓故事陪伴著孩子的童年,讓孩子在故事中學習、成長。
END
文稿來源:楊衡(昆明市呈貢區雨花街道中心幼兒園)
視圖來源:楊衡(昆明市呈貢區雨花街道中心幼兒園)
編輯排版:秦佳麗
(媒資數據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