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何麗娜 通訊員 張玥潔 王玲 賀曉旭
才到農曆四月,都還沒出梅,杭州竟已有人得熱射病送急診搶救了!
幾天前的一個白天,天氣悶熱,一輛120救護車停在了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急診門前,推下一名意識不清伴發熱的老爺子,護士立刻上前測溫並詢問——體溫41℃!沒有新冠流行病學史,護士立即通知值班王玲醫生並將老爺子轉進急診搶救室。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王醫生當時就震驚了——老爺子意識模糊,渾身餿臭味,這麼熱的天,他裡三層外三層穿著衣服,而且還有加絨的秋褲,她立刻叮囑護士脫去老爺子的厚衣褲,上吸氧心電監護、測血糖、物理降溫、生理鹽水輸液、抽血準備化驗,同時向已經急壞了的家屬詢問情況。
家屬是個老奶奶,她告訴王醫生,患者張大爺今年92歲,這3天來自覺發燒沒有力氣,給他測體溫由37.5℃逐漸升至38.5℃,當時也沒在意,想著多休息就會好的,可那天早晨,老爺子不僅發燒,而且人變得糊塗,接著小便失禁,老奶奶這下急壞了,趕緊打120送老爺子上醫院。
老奶奶還告訴王醫生,老爺子是個老戰士,原來身體蠻好,就是關節不太好,一旦受涼就會出現關節疼痛不能行動。即便是酷熱的梅雨季,張大爺家仍舊是不能開風扇、開空調,不僅如此,平常還得穿著厚厚的秋褲來保暖。老奶奶一邊說著,一邊請王醫生把搶救室的空調關掉。
在一邊病史詢問一邊體格檢查後,王醫生初步判斷張大爺得了「熱射病」!繼續給予物理降溫、補液、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導尿等治療後,張大爺神志逐漸轉清。而治療反應及隨後的理化檢查結果,證實了王醫生的判斷。
王醫生說,熱射病屬於重症中暑,是一種致命性急症,指因高溫引起的人體體溫調節功能失調,體內熱量過度積蓄,從而引發神經器官受損,以高溫和意識障礙為特徵。有些患者起病前有頭痛、眩暈和乏力的前驅表現。
熱射病臨床上分為兩種類型:勞力性(或典型性)和非勞力性。勞力性熱射病主要是在高溫環境下內源性產熱過多,多在高溫、溼度大和無風天氣進行重體力勞動或劇烈體育運動時發病。非勞力性主要是在高溫環境下體溫調節功能障礙引起散熱減少,多見於居住擁擠和通風不良的城市老年體衰居民。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急診科黃世恩主任回顧這個病例後說,對於典型的「熱射病」大家並不陌生,也是公眾熟悉且引起重視的情況,夏天裡經常有許多工友、戶外運動的患者因此被送入搶救室。而對於不典型的熱射病,大家也要多加提防和重視,不單是年老體衰的人會出問題,曾有報導某產婦坐月子期間過於保暖出現熱射病致死的慘痛教訓。
所以,兩位醫生也提醒大家:在高溫天氣,要注意多喝水、多休息,儘量別在最熱的時候幹活,家裡有老人的更要注意,在室內要注意空氣流通或開空調降溫,但要避免對著風口吹或溫度過低,以免誘發呼吸道、胃腸道疾病和關節病。如果出現發熱、頭暈、噁心嘔吐等不適及時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