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丹尼爾 | 圖:Pinterest
轉載請在後臺輸入授權
「老年時最大的安慰莫過於意識到,已把全部青春的力量,都獻給了永不衰老的事業。」—— 叔本華
很多人不太明白 Profession、Career、Work 的不同區別。Profession 所指的職業,通常是指受過專業的訓練,和一定教育程度的專業人士。起初的 Profession 專指三種職業:法律、醫學、神學。後來越來越多的專業,慢慢歸入到 Profession 的行列,比如工程師、建築師、會計師、教師等等。Career 特指具有專業知識和技能,長期甚至終身從事的職業。Work 泛指一切長期從事的職業,不論專業和技能,以及是否需要學問等等。
那麼職業觀是什麼?職業觀就是職業的價值觀,是指人生目標、人生態度,和人生使命在職業選擇方面的具體方向和定位。職業(Career)並不僅僅是一份工作(Work),而是一個呼召(Calling)。現代社會幾乎不太會提及「呼召」這個詞,很多人也不太明白那是什麼。呼召(Calling)相對應的拉丁文是 Vocare, 職業(Career)的另一種說法是 Vocation,而 Vocare 正是 Vocation 的詞根。
呼召,帶著召喚的意思,包含了「上帝安排的」這一宗教意義上最初的本意。基於此,這便是工作職業的本質來源。最早的時候,工作分為兩種類型:神聖的和世俗的。神聖的工作,專指神職人員的工作。世俗的工作,也就是指所有其他的工作。直到宗教改革家馬丁 • 路德和約翰 • 加爾文,反對這樣「聖俗二分法」的職業觀。他們認為,一個牧師布道的工作,和一個洗碗工洗盤的工作,本質上沒有任何差異。這兩種工作,都有其尊貴的價值,都應當值得尊重。
約翰 • 多德和羅伯特 • 克列夫寫道,「偉大而尊榮的上帝,從不厭棄任何誠信的行業。無論它多麼卑微,上帝都給它戴上祝福的冠冕,並賦予無限的尊貴。」每個人都有各自特別的恩賜,不要揮霍上帝所賜予的才華,同時也要關心別人的幸福。只為自己的益處去做,算不上工作,更稱不上職業。真正的工作,不僅滿足個人的需要,還有益於他人和社會,最終還能贏得尊重。
現今很多人會買各種奢侈品來裝扮自己,來表示某種特別的身份,試圖以此來獲得他人的尊重。奢侈生活的興奮點,僅僅在於擁有的當下,剩下的都是無盡的莫名空洞。沒有永恆價值的東西,是永遠無法滿足人空虛的內心。強大的人格,往往不需要通過外在來贏取別人的尊重。如同一個氣質高雅的女人,不需要通過昂貴的衣裳來表明自己的魅力。又如同一個偉大謙遜的企業家,不需要通過名車豪宅來證明自己的實力。
奢侈只會導致兩種嚴重的後果,除了會使人對美德表現得越發冷漠,還會讓人更沉迷於敗壞糜爛的生活。與伏爾泰和盧梭齊名的法蘭西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說了一句更為深刻和嚴厲的話:「奢侈總是跟隨著淫亂,淫亂總是跟隨著奢侈。」奢侈是個人和民族衰弱的起點。正如古希臘的一句名言:「知足是天然的財富,奢侈是人為的貧困。」所謂勤儉永不窮,坐食山也空。不擇手段和毫無節制地追求奢侈物質生活的人,他的品格德行和精神思想,必然是貧窮的。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所成就,抑或非同凡響,一生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又渴望被別人銘記而不是遺忘。然而這一切,你都無法控制。或許你正追求完美履歷,也許你正尋求榮華富貴。不久就會發現,你甚至都無法保障自己的健康,更無法掌握自己的年歲。即使哪一天實現了最初的夢想,最終很快又被人遺忘。所有的努力,最強的奮鬥,都無足輕重。
除非有上帝。在虛妄的人生背後,有一個真實的意義和美好的盼望。那麼每個不起眼的、最簡單的努力,哪怕是碎片的,不連貫的行動,都具有永恆的價值。當你知道自己在為某個使命而努力奮鬥的時候,你便能承受任何一種狀態。不會因為成功而驕傲自大,也不會因為挫折而輕言放棄。
也許你會說,我只為自己活,只要活出自己的人生。完全不在意別人的看法,也無所謂是否被人銘記。事實上這是一種假象和假想,人終究是一個群體交流和活動的生物,很難脫離外部依附的世界。你的成就與否,都需要他人的資源或幫助,內心多少總想證明點什麼;你的喜怒哀樂,都需要有人陪伴和分享,與此同時總會期待點什麼。除非你一個人,完全毫無欲望的孤獨終老。或許外加一隻貓或狗的陪伴。這並不現實,也難以真正做到。
提摩太 • 凱勒說,「工作固然重要,但不是生活的全部,更不是生命的唯一。雖然沒有工作的生活,沒有什麼意義。然而工作的意義,也並不是生命的全部。」如果你將工作視為生命的唯一,那麼很可能工作就會成為你的偶像。即使你在教堂裡工作,上帝也不會喜悅。上帝給予人類充分的自由,包括相信和不相信祂的自由。我們完全可以自由選擇符合自己的恩賜,使內心充滿自信和激情的工作,並與上帝一起同工,有效地治理祂賜給人類的土地。
在《創世記》第二章中提到,「天地萬物都造齊了。到第七日,上帝造物的工已經完畢,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上帝賜福給第七日,定為聖日,因為在這日上帝歇了他一切創造的工,就安息了。耶和華上帝將那人安置在伊甸園,使他修理看守。」
上帝也是在創造宇宙萬物中,開始了祂自己的工作。這便是人類工作六天,休息一天的最初來源。正如凱勒所言,這種將神聖的創造,和人類受造目的關聯在一起的工作觀,是其他宗教信仰從來沒有的,更是見所未見和聞所未聞的。我們更像一個園丁,是來更好地維護和管理家園,使土地更加繁榮,使後人能得益處。
金錢現在是,將來也還是,一種被造物。工作也是。就此而論,它們既不應該被崇拜、被過分強調,也不應該被忽視。不過,人類卻很容易走向兩種極端,一種是極度的悠閒懶散,另一種是奴隸般地沉溺於工作。適當的工作是聰明,平衡的生活是智慧。《馬太福音》十六章二十六節也提醒我們,「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
或許還會有很多人會問,我又不信上帝,這和我的職業有什麼關係?不論你是否信仰上帝,也不論你的職業又是什麼,你一定有自己的使命,內心有個聲音始終無法抹去,無時無刻提醒你要做這個,要做這個,要做這個... 這個使命,並非打砸偷搶或滿足私慾的意念,而是造福於他人和社會的使命。這便是來自天上的 Calling,也就是呼召。這和信不信上帝沒有關係。上帝不會因為你信了就存在,不信就不存在。祂是既定存在的事實。
實現自我價值的工作觀,聽起來很美妙,也具有吸引力,但還太過狹隘。事實上更多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和榮耀自己的聲譽。這其實是一種容易被遺忘的成就,和相對短視的價值觀。當一個人具有強烈使命感的時候,他便會克服一切的艱難險惡,去完成偉大的使命。
比如那些完全不懂語言,遠離優越的家庭環境,不遠萬裡來到中國的宣教士們,創辦學校教書育人,建立醫院治病救人等等。他們大多數因此獻上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最後默默地死在中國,甚至埋葬在中國。這一批帶著使命的海外友人們,為中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卓越的貢獻。
當上帝呼召你從事和信仰相關的屬靈工作時,你卻迷戀世界心懷塵世,這自然不討上帝的喜悅。同樣的,從某個角度來看,當上帝呼召你從事和信仰無關的屬世工作時,你卻心不在焉思考屬靈,這自然不是一個好見證。不走極端,合乎中道,便是一種平衡的大智慧。
工作的真正意義,除了滿足個人的需要,還要透過工作來榮耀上帝,同時來服侍他人和社會。無論從事什么正當的職業,一個有信仰的人,他始終能以謙卑的姿態看待成功,和無限的感恩面對挫折。
人生的價值,在於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活出自己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