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聞會客廳10月6日播):
方念華
主持人李小萌
李小萌:您好觀眾朋友,歡迎來到《新聞會客廳》。在神舟七號載人航天任務實施期間,觀眾朋友在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的屏幕上發現一檔節目叫做《中華看神舟》,這是一個由來自兩岸四地的四位主持人共同主持的節目,其中一位女主持人以她成熟洗鍊的風格引起了觀眾朋友了注意和好奇,不過這個好奇只是對於大陸觀眾的,對於臺灣觀眾來講,四個字,家喻戶曉,她該是來自臺灣TVBS的新聞主播方念華,今天我也把念華請到演播室,歡迎你念華。
方念華:你好,小萌好,還有央視的各位觀眾朋友大家好。
方念華,現任臺灣無線衛星電視臺TVBS新聞部資深製作人兼主播。從事電視新聞工作19年,是臺灣最具知名度、最有影響力的電視新聞主播之一。 曾專訪過陳水扁、馬英九等臺灣地區重要領導人。臺灣無線衛星電視臺TVBS是臺灣本土第一家衛星電視臺,它旗下的新聞臺是臺灣最有影響力的電視新聞頻道之一。在這次神七直播報導中,方念華與來自香港、澳門和中央電視臺的三位主持人共同主持《中華看神舟》節目。
李小萌:這次節目播出這段時間以來,有沒有直接聽到一些大陸觀眾對你的反饋?
方念華:比較特別的是,有一天我喝茶,也沒有時間吃完飯,就是我們進了老舍茶館,就有一對夫婦過來,說可不可以跟你合照,他說我昨天在旅館裡面,因為播出的時候正好接近這邊的連續放大假,他說在旅館裡面有看到,你是不是主持那個發射的節目。我跟你合照,還蠻有意思的。
李小萌:像這樣的情況我想在臺灣應該經常會發生,但是在大陸出現的話,對你來講還是一個新鮮的事情。
方念華:就是蠻新鮮的。
李小萌:像《中華看神舟》,不僅在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播出,在TVBS也會播出,在那邊的收視表現怎麼樣?
方念華:《中華看神舟》其實對於臺灣的觀眾朋友來說,最特別的一點就是它的科普性,不管在亞洲地區或者我們講在華人地區,它能夠成功地把載人飛船發射,還有出艙活動,這些都標誌了一個相當大的裡程碑,所以我們還特別製作了,對臺灣觀眾來講他有一個進入的門檻,特殊報導,不管是我或者我們另外一組,就跟你們一塊,在酒泉發射中心的記者,我們用不同的角度,另外還製作了適合臺灣觀眾朋友收看的新聞專題跟報導,有六分多鐘的、十分多鐘的。據我所了解,問了一些我們同事,還有他們所聽到的反映,他們是覺得非常新鮮,因為電視新聞畫面很重要,你所看到那些畫面,還有那些幕後團隊努力的過程,都讓大家對於外太空的遙遠,這個距離感減低,我覺得這個對電視新聞來講是很重要,就是拉近距離。
李小萌:對於神七你有一個點評,你說因為載人航天工程,人和外太空的距離都拉近了,人和人之間的距離還算什麼呢?這一句話被很多媒體在轉載,我想至少有兩個理由,一個理由是說你以一個個人的視角在看待這樣一個重要的科技事件,另外還有一個理由就是,你來自於臺灣。
方念華:我覺得可能是,因為我覺得是在記者會上比較有感而發,我但是我聽大家講的時候,很多都會把它跟國家民族的榮耀連在一起,我覺得這個是很自然的,因為你生活在這邊,目睹了從神一到神七,那麼短時間不容易的歷程,作為我來說,我覺得比較特別的是,到了9月23號,我已經看到有很多人在這個過程裡面,透過你們的報導,透過我們的採訪,還有很多無名英雄在背後,也就是說當他成就了神七發射最後圓滿成功的這件事情,是一代接一代無名英雄的心血澆制灌溉的,所以人的價值在這裡面很重要,我也感覺人的價值應該特別被突出跟彰顯。既然是臺灣來的話,如果今天中國大陸能夠做到地球跟太空的距離都可以透過這麼短的時間去拉近跟實現,我覺得兩岸之間人跟人的距離,只要同樣具備神七發射成功的三個條件,我覺得就是意志力、特殊的智慧,還要藉助普世的經驗,我覺得這三個條件在,沒有什麼做不到的,最重要就是要持之以恆,往一個希望前進的方向去努力。
李小萌:那一句話的言下之意多人都讀懂了,所以念華這次來北京是今年當中其實並不是很少見的,這次是為了神七,但是之前她已經多次來北京了,有一個節目叫做《中國進行式》,我們先來分享其中的片段。
TVBS播出的第一期《中國進行式》:「長城腳下的國際村」片段 。(講述一位曾留學美國的北京人唐亮,在慕田峪長城腳下租用農舍,辦起國際化小旅社的故事。)
李小萌:剛才這個片段當中我們看到了演播室的主持人是念華,外景的採訪記者是念華,但是對於《中國進行式》這個節目她的角色還不僅僅是一個出鏡,還有哪樣的角色是你承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