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工傷怎麼辦?2020收藏版:工傷處理11個流程指引|轉需

2021-01-11 澎湃新聞

來源:飛勞動法

轉自:法務之家

特別提示:凡本號註明「來源」或「轉自」的作品均轉載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

發生了工傷怎麼辦?申請工傷認定都有哪些程序?需要收集什麼證據材料?申請工傷認定還有時限嗎?等等。今天,我們將主要的程序總結如下,至於賠付的標準,非程序內容,故本文不涉及。

要點提示

一、收集能證明工傷事實的證據

二、補繳工傷保險

三、收集相應申請工傷需要的材料

四、在時限內提出工傷申請,有三個法定的時限

五、發生了工傷,但單位拒絕承認勞動關係時,通過裁判確認勞動關係

六、向行政部門提起行政訴訟,要求確認工傷

七、向專業鑑定機構,申請鑑定工傷等級

八、申請先行支付

九、申請調解

十、提起勞動爭議仲裁

十一、未及時主張工傷賠償的,最後的救濟——提起人身損害的民事訴訟

1、第一步、收集能證明工傷事實的證據

證明工傷的事實,尤其是交通事故的現場,要第一時間拍照、拍視頻,有目擊證人的,要儘量留下聯繫電話。

另外,儘量報警。對於用人單位而言,則應保留就醫的票據,以證明單位支付醫療費的事實。

2、第二步、補繳工傷保險

對於一些沒有繳納工傷保險的員工而言,如果傷殘等級較高的,法定賠償金額也會較高,為了避免企業無法賠付而最終員工權益受損,員工可要求企業補繳。

《工傷保險條例》第六十二條第三款:用人單位參加工傷保險並補繳應當繳納的工傷保險費、滯納金後,由工傷保險基金和用人單位依照本條例的規定支付新發生的費用。

3、第三步、收集相應申請工傷需要的材料

申請工傷需要的材料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八條的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傷認定申請表;

(二)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係(包括事實勞動關係)的證明材料;

(三)醫療診斷證明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鑑定書)。

工傷認定申請表應當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以及職工傷害程度等基本情況。

工傷認定申請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一次性書面告知工傷認定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材料。申請人按照書面告知要求補正材料後,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受理。

《工傷認定辦法》也有相關規定。

4、第四步、在時限內提出工傷申請,有三個法定的時限

NO.1

一個月內(用人單位一方的申請時限)

不過實踐中,只要單位申請延期,往往是可以的(這一點很重要,程序簡單,但權利義務區別很大)。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七條第一款規定,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鑑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鑑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經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

又第四款規定,用人單位未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時限內提交工傷認定申請,在此期間發生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工傷待遇等有關費用由該用人單位負擔。

所以,如果沒有及時申請工傷認定,且又沒有申請適當延長的,超過一個月的,那麼這段時間內的工傷待遇費用就由單位承擔了。

NO.2

一年內(可由工傷職工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申請的時限)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七條第二、第三款規定,用人單位未按前款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鑑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NO.3

特別情形下,可超過一年(不屬於職工或者其近親屬自身原因)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七條的規定,以下可超過一年(應當認定為不屬於職工或者其近親屬自身原因):(一)不可抗力;(二)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三)屬於用人單位原因;(四)社會保險行政部門登記制度不完善;(五)當事人對是否存在勞動關係申請仲裁、提起民事訴訟。

NO.4

認定工傷,需要多長時間?最長不超過75日

1).受理時間15日內

根據《工傷認定辦法》第八條的規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收到工傷認定申請後,應當在15日內對申請人提交的材料進行審核,材料完整的,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決定;材料不完整的,應當以書面形式一次性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材料。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收到申請人提交的全部補正材料後,應當在15日內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決定。

2).作出工傷認定的時間最長不超過60日

根據《工傷認定辦法》第二十條的規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並書面通知申請工傷認定的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和該職工所在單位。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對受理的事實清楚、權利義務明確的工傷認定申請,應當在15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

也即認定工傷的時間,最長不超過75日。

當然,根據該二十條第三款的規定,作出工傷認定決定需要以司法機關或者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結論為依據的,在司法機關或者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尚未作出結論期間,作出工傷認定決定的時限中止。

5、第五步、發生了工傷,但單位拒絕承認勞動關係時,通過裁判確認勞動關係

(一)要通過裁判程序確定存在勞動關係。

(二)不過也要切記,有些情形下,無需認定勞動關係即可認定工傷。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2014年4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13次會議通過 法釋〔2014〕9號)第三條規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認定下列單位為承擔工傷保險責任單位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四)用工單位違反法律、法規規定將承包業務轉包給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或者自然人,該組織或者自然人聘用的職工從事承包業務時因工傷亡的,用工單位為承擔工傷保險責任的單位;(五)個人掛靠其他單位對外經營,其聘用的人員因工傷亡的,被掛靠單位為承擔工傷保險責任的單位。

前款第(四)、(五)項明確的承擔工傷保險責任的單位承擔賠償責任或者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工傷保險待遇後,有權向相關組織、單位和個人追償。

6、第六步、向行政部門提起行政訴訟,要求確認工傷

如行政部門拒絕認定工傷,則需提起行政訴訟。

《工傷保險條例》第五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關單位或者個人可以依法申請行政複議,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一)申請工傷認定的職工或者其近親屬、該職工所在單位對工傷認定申請不予受理的決定不服的;(二)申請工傷認定的職工或者其近親屬、該職工所在單位對工傷認定結論不服的;(三)用人單位對經辦機構確定的單位繳費費率不服的;(四)籤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輔助器具配置機構認為經辦機構未履行有關協議或者規定的;(五)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對經辦機構核定的工傷保險待遇有異議的。

7、第七步、向專業鑑定機構,申請鑑定工傷等級

(一)由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鑑定委會員會鑑定。

(二)60日內作出鑑定結論,必要時延長30日,結論要送達勞動者及單位。

《工傷保險條例》第二十五條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收到勞動能力鑑定申請後,應當從其建立的醫療衛生專家庫中隨機抽取3名或者5名相關專家組成專家組,由專家組提出鑑定意見。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根據專家組的鑑定意見作出工傷職工勞動能力鑑定結論;必要時,可以委託具備資格的醫療機構協助進行有關的診斷。

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應當自收到勞動能力鑑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勞動能力鑑定結論,必要時,作出勞動能力鑑定結論的期限可以延長30日。勞動能力鑑定結論應當及時送達申請鑑定的單位和個人。

(三)不服從初次鑑定,向上級鑑定機構,申請再次鑑定(切記,不能否提起訴訟)。

因為這是技術鑑定而非行政認定,只能向省級的勞動能力鑑定機構申請鑑定。

《工傷保險條例》第二十六條:申請鑑定的單位或者個人對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作出的鑑定結論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該鑑定結論之日起15日內向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提出再次鑑定申請。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作出的勞動能力鑑定結論為最終結論。

8、第八步、申請先行支付

(一)申請支付令。

《勞動爭議調解載法》第十六條規定,因支付拖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事項達成調解協議,用人單位在協議約定期限內不履行的,勞動者可以持調解協議書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令。

(二)向仲裁委員會申請先予執行。

《勞動爭議調解載法》第四十四條規定,仲裁庭對追索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的案件,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可以裁決先予執行,移送人民法院執行。仲裁庭裁決先予執行的,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一)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關係明確;(二)不先予執行將嚴重影響申請人的生活。

9、第九步、申請調解

如工傷以及工傷等級已確認,但企業拒絕支付的,可申請調解。

根據勞動能力鑑定結果,與用人單位就工傷賠付進行協商,如未能協商一致時,向調解組織要求調解:

(一)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

(二)依法設立的基層人民調解組織;

(三)在鄉鎮、街道設立的具有勞動爭議調解職能的組織;

(四)各地現在也有一些新型的其他調解組織。

同時,也可以向勞動監察部門尋求行政幫助。

10、第十步、提起勞動爭議仲裁

如協商及調解均未達成一致(當然,前述協商及調解均非法定程序),可申請仲裁,主張相應的工傷待遇。

11、第十一步、未及時主張工傷賠償的,最後的救濟——提起人身損害的民事訴訟

當然,在司法實踐中,有不同的處理模式,有的地方是一裁二審,有些是仲裁不受理,僅以廣東省為例: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廣東省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關於審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座談會紀要》(粵高法〔2012〕284號)4「用人單位未為勞動者建立工傷保險關係,且用人單位以及受到事故傷害或者被診斷、鑑定為職業病的勞動者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均未在法定期間申請工傷認定,以致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不受理工傷認定申請,勞動者或者其近親屬請求用人單位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的,勞動人事仲裁機構或人民法院應駁回勞動者或者其近親屬的申請或起訴,並告知其可另行主張人身損害賠償,但用人單位對構成工傷無異議的除外。」

相關焦點

  • 發生工傷怎麼辦?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怎麼處理或者覺得工傷處理好麻煩,那麼怎麼處理?流程是怎樣?有哪些步驟?申請工傷認定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17條規定,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鑑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鑑定為職業病之日起
  • 發生工傷公司應該賠什麼錢?發生工傷公司不管應該怎麼辦?
    大律師網小編今天給大家帶來「發生工傷」的相關內容,那麼,發生工傷公司應該賠什麼錢?發生工傷公司不管應該怎麼辦?發生工傷自行申請工傷認定要提交什麼材料?下面,一起閱讀了解吧。發生工傷公司應該賠什麼錢?  3、 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工傷5-10級的人員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係的,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五級傷殘:36個月的本人工資;六級傷殘:30個月的本人工資;七級傷殘:20個月的本人工資;八級傷殘:16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12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8個月的本人工資。
  • 發生工傷,你得這麼辦!附具體操作流程及工傷的那些期限
    發生工傷怎麼辦?你得這麼辦!不論用人單位有沒有給勞動者辦理工傷保險,只要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係確立,那麼勞動者發生工傷後都會得到法律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唯一的區別就是,參加保險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工傷待遇,沒參加保險的由用人單位承擔賠償責任。小編附上具體操作流程和工傷的那些期限圖解版。
  • 工傷認定的流程及標準!
    政策解讀工傷認定的流程及標準……最新消息來了!— 工傷認定 —1需在什麼時限內提出申請? 用人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鑑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用人單位未按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鑑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22需提交什麼材料?
  • 2020版:工傷認定流程及賠償標準
    特別注意: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17條規定,如果單位沒有在30日內提交工傷認定申請,在此期間發生的工傷待遇等有關費用由該用人單位負擔。本人工資×23個月  四級傷殘  本人工資×21個月  五級傷殘  本人工資×18個月  六級傷殘  本人工資×16個月  七級傷殘  本人工資×13個月  八級傷殘  本人工資×11個月  九級傷殘  本人工資×9個月
  • ...律師》先別走,這個工傷劇情bug你必須知道!(內附工傷處理流程)
    這次就很有必要就跟大夥聊一聊這部劇關於工傷處理的劇情bug,做個糾正。電視劇的第一集中,女主戴曦初次登場時是在和一個外賣小哥聊天。外賣小哥訴苦自己父親在上班途中,騎摩託車自己摔傷了,但公司不認工傷。女主非常自信地斷定外賣小哥他父親屬於工傷,並以女主「人形中國法律庫」的人設信手拈來地引用了《工傷保險條例》與《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最後建議外賣小哥先發個律師函。
  • 支招:公司未給我繳納工傷保險,發生了工傷該怎麼辦?
    當事人在建築施工場地做木工,沒有與施工單位籤訂書面勞動合同,公司也沒有繳納工傷保險,工資由包工頭不定期支付給自己。在施工過程中,當事人突然被高空墜落的鐵護欄砸中,頭部、頸部、手臂等多處受傷,並且多處骨折。現在公司只同意賠付幾萬塊錢,雙方就賠付數額無法達成一致。發生這樣的情況勞動者應該怎麼辦呢?
  • 【普法】工傷事故賠償糾紛處理辦法
    工傷事故賠償糾紛其實也就是工傷事故當中關於對工傷職工或工亡職工家屬的賠償,在雙方之間產生的一種糾紛。現實中,這樣的糾紛是大量存在的,而對於工傷職工一方來講,就很有必要知道該怎麼處理此類糾紛。工傷事故賠償糾紛怎麼處理1、進行工傷治療;2、委託律師全程代理;3、申請工傷認定;4、申請工傷鑑定(勞動能力和自理能力鑑定);5、確定賠償項目及賠償數額;6、進行工傷保險理賠;
  • 2020版:工傷認定流程及賠償標準(1-10級、工亡)
    一、需在什麼期限內提出申請(一)用人單位一方的申請時限根據《工傷保險條例》、《工傷認定辦法》的規定,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鑑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鑑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 工傷鑑定不服怎麼辦?工傷鑑定需要什麼材料?
    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文章,是《工傷鑑定不服怎麼辦?工傷鑑定需要什麼材料?》,是關於勞動法的內容,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導讀:一旦員工遭受工傷,需要到相關地點進行鑑定等待結果,那麼工傷鑑定不服怎麼辦?工傷鑑定需要什麼材料?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2020年工傷認定流程及賠償標準都在這,一次告訴你!
    工傷後,公司不願意賠償怎麼辦?工傷鑑定怎麼做?我鑑定十級傷殘可以拿多少賠償?……這些基本上都是我們之前遇到過了工傷類的諮詢,小尊平時也只是工傷類型科普的比較多,但是對於怎麼去認定工傷,以及工傷怎麼賠償科普的很少,所以今天小尊就把工傷認定流程及賠償標準一次性都告訴你!大家如果還有疑問的話,也可以評論留言或者直接私信諮詢!
  • 這6種情況下受傷,不能認定為工傷!(含工傷認定流程,收藏!)
    2、在上下班途中發生交通事故但本人負主要責任或全部責任的上下班交通事故是工傷認定的常見類型,但並非所有在上下班途中發生交通事故都能認定為工傷,這裡需考慮員工在交通事故中的責任大小。需特別注意的是,過失犯罪導致的傷亡不影響工傷認定,比如交通肇事罪、重大責任事故罪。
  • 工傷沒社保
    未繳工傷保險發生工傷怎麼辦人的勞動能力評估要求用人單位、工傷名員工或其直系親屬向市級市勞動能力評估委員會提出申請,並提供工傷人的認定決定和員工工傷醫治的相關材料。市轄區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收到勞動能力鑑定申請後,應當從其建立的醫療衛生專家資料庫中隨機選出3或5名有關專家,組成專家組,由專家組組成。提供一個專家小組。
  • 2020版:工傷認定流程及賠償標準(1-10級、工亡)
    、鑑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鑑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鑑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按照本辦法第四條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 沒有和企業籤訂勞動合同,發生工傷,怎麼辦?
    在沒有籤訂勞動合同發生工傷怎麼處理呢一、工傷流程第一步,申請工傷認定第二步,申請勞動能力鑑定(評定傷殘等級)第三步,提起勞動仲裁第四步,法院起訴二、工傷認定1. 地點:工作單位所在的區社保局2.期限:1)發生工傷後,用人單位應當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起30日內向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 新手人事,遇到工傷事件,馬上就勞動仲裁了,該如何處理?
    公司工傷事故接連不斷,工傷處理一直未上正軌,昨天老闆要求人力資源經理調離本崗位去專門做工傷處理,主管未答應,遂被離職,換上我一個從未接觸過人力資源的新人來接手他的工作。  我是一個月前才來到這個公司的,之前主要是做行政主管職務,人力資源工作尚在學習之中,立馬要我處理這個工傷事故,我確實無從著手,真心希望各位前輩不吝賜教。
  • 工傷賠償金遲遲不給,該如何處理?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發生工傷後,用人單位可以為勞動者申請工傷認定,確定屬於工傷後,工傷保險對相關費用進行賠付,那麼工傷賠償金遲遲不給,怎麼辦?下面由李陽律師為大家進行相關介紹:一、工傷賠償金遲遲不給,該如何處理?認定工傷後,工傷保險基金相關部門遲遲不支付賠償金的,有關單位或者個人可以依法申請行政複議,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 山東工傷7年後獲賠110000元。律師:打贏工傷賠償案勝訴3個前提
    山東德州工傷7年後獲賠110000元。山東工傷律師:打贏勞動爭議工傷賠償案勝訴的3個前提山東德州當事人,2006年發生工傷事故,未能及時申請工傷認定,2013年準備要求工傷賠償,已經超過申請工傷期限,無法認定為工傷,委託專業律師再次獲賠11萬。
  • 在同一單位連續發生多次工傷,用人單位如何賠償?
    」  員工發生工傷  可以依法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但在同一單位工作期間  連續發生多次工傷  用人單位應如何賠償?2019年3月11日確定支付袁某2018年6月13日工傷的一次性傷殘補助金12138元以及於2019年6月14日確定支付袁某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3402元。
  • 申請工傷認定需要哪些材料?工傷賠償標準一覽表
    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單位或個人可以提出申請:1、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鑑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鑑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