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昆明北市區最近的野外公園,昆明長蟲山森林公園,6月16日開放

2020-12-19 探路者頻道

雲南昆明長蟲山將於6月16日向市民開放。昆明長蟲山森林公園由紅雲紅河公司投資建造,以前只是從山腳下修了一條路通往山頂,在山上種了一些樹,建了一些木房子。由於山上缺水樹木長勢並不是很好,最近兩三年山上一直在施工。

長蟲山路上

今天小編開車上山,半道上被工作人員攔下,並告知4天後的6月16日才開放。小編發現通往山上的道路也重新鋪設,不再像以前坑坑窪窪的情況。遠遠望去,山上植被和樹木有很大改觀。工作人員介紹說,今年大部分綠化和設施已經完工並向市民免費開放。山上到底變成什麼樣子,很是期待。

長蟲山新路面

往年上山入口有兩個地方,一個是今天小編走的地方,就在紅雲路與龍泉路交叉路口處,一條公路直接通向山頂的森林公園,另一入口在昆煙原料倉庫對面有一條無名路,通往山上的虛寧寺,可以將車輛停在虛寧寺,然後徒步上山,也可以到森林公園。不過經過改造過的森林公園不知從虛寧寺還能否上去。所以,建議上山的朋友走小編走的這條路。

從通往山上的路上看山下城區

長蟲山森林公園是距昆明北市區最近的野外公園。山上空氣新鮮,視野開闊,可俯瞰市區,遙望滇池。

期待!6月16日!

相關焦點

  • 鋪上瀝青 裝好路燈 長蟲山公園道路硬化工程完工了
    記者 趙偉 攝  作為昆明市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問題整改承諾內容的一部分,五華區承諾:12月10日前,完成長蟲山公園道路路面硬化工程,將長蟲山生態公園景區品質亟待提升的問題整改落實到位。昨日,昆明日報記者來到長蟲山公園,對工程的完工情況進行實地探訪。  從龍泉路與紅雲路交叉口沿山往上,道路已全部完成瀝青的鋪設和交通標識的設置,具備了車輛和行人通行的條件。
  • 以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如今開放的長蟲山,爬山鍛鍊好去處
    最近,一直在修路的昆明長蟲山重新對市民開放,北市區又添了一個爬山鍛鍊的好去處。來到長蟲山,此前的施工圍擋已經撤去,平整的路面一直通上山。不只是路面平整,兩側的環境也有了改善。但是由於山頂路窄,目前,前來遊玩的市民不能把車開上山,只能停在半山腰的公園大門前。長蟲山 ,又叫蛇山,位於昆明市北市區龍泉鎮,大觀樓長聯"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滇池周圍的四座山金馬山、碧雞山--西山、長蟲山、白鶴山)中的"北走蜿蜒"即指長蟲山。
  • 昆明北市區瀑布公園旁的房子,接房後卻不想要了,你們怎麼看
    姐姐兩年多前買的昆明北市區瀑布公園旁的房子,今年接房後不想要了。2018年六月,昆明延續了2017年的房價漲勢,過了春節一直小幅度緩緩上升,姐姐打電話和我說現在貸款政策變了,沒有貸款的人重新買房可以貸款了,要趕快去買一套房子。
  • 昆明房企重倉南市區,看似已到盡頭的北市區難道被放棄了?
    基於這樣的研判,昆明的頭部房企對北市區的投入一直都有很高的優先度,項目布局力度也一直很大,最典型的例子還是雲南萬科,從2010年萬科金域緹香落地開始,到2018年的萬科金域水岸和萬科中天北宸,隨著外來品牌房企的進駐,帶動了北市區總體居住品質的逐步提升,也深刻影響了昆明房地產行業的格局。
  • 昆明長蟲山路面硬化完成
    原標題:路面硬化完成 登長蟲山方便啦  長蟲山,騎行、登山愛好者們的嚮往之地,但此山並不好「上」,路面滿是碾碎沙石,黃沙漫天飛舞,令遊客直呼「路難行」。近日,五華區交通運輸局發布消息,通過對長蟲山公園道路路面硬化工程的路面工程、交工質量進行實體檢測後,在今年11月份,長蟲山公園道路路面硬化工程已經全面建設完成,市民周末登長蟲山更加方便了。
  • 昆明北市區商業論道:昆明廣場、中天城闡述蛻變之路
    從「睡城」到昆明城市化發展最快的一個區域,北市區已經成為目前昆明交通和城市發展成熟度最高的一塊新開拓區域,多年城市人口基數的積累、軌道交通輻射最暢達片區,也讓其成為城市區域商業典型的代表。昆明北市區呈現了昆明商業地產不同的發展階段,但數十個商業項目布局北市區,讓北市區成為了商業的集中地,造就了一個商業「競技場」。
  • 《旅遊攻略》分享昆明三天旅遊攻略
    這段時間昆明的水果、鮮花、少數民族節日都很多,此時的昆明景色最美。6-11月:氣候涼爽,一般昆明夏季氣溫不超過30度,會經常下雨,會稍微有點影響旅遊行程,但這段時間也是遊覽昆明的好時節。12-2月,冬季開始,溫差比較大。
  • 昆明又添一個6萬方生態公園 這兩個公園也有新消息
    巫家壩中央公園月底開工掌上春城訊近日,昆明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布了《昆明巫家壩中央公園(一、五標段)施工總承包項目公開招標公告》,內容顯示,巫家壩中央公園項目分為五個標段,本次招標為第一標段官渡森林公園和第五標段漁灣印象公園,建築安裝總投資約15億元,計劃於今年11月30
  • 長蟲山,封山了
    注意啦長蟲山12月1日起至明年6月15日封山戒嚴禁止上山站在長蟲山頂可以俯瞰昆明,圖自彩龍社區@張家翰但眼下正值森林防火期,從12月1日起至明年6月15日,長蟲山已經進入森林防火封山戒嚴期,遊客、車輛及無關人員全部禁止入山。12月16日記者來到通往長蟲山的道路看到,相比周末,前來爬山的市民和遊客並不多,而在上山的路邊,都有醒目的森林防火封山戒嚴的標語。
  • 帶你看看達1.61億人次旅遊的昆明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路對岸既是西山森林公園,旁邊就是滇池海埂公園,去往西山森林公園的索道就在海埂公園內。乘坐索道直達西山龍門,站在龍門上,居高臨下,五百裡滇池盡收眼底,風光無限。所以,要問昆明八景是哪八個地方,滇池一定是其中之一。
  • 昆明北市區新增一大型生態公園,面積約6萬平方米,出資3000多萬
    這個幸運兒又是來自雲南昆明的小夥伴。住在雲南昆明北市區的羊腸片區的小夥伴們有福了,因為在這附近將會建造一所公園。這個公園是綠地公園,相信很多住在那裡的小夥伴們已經有所察覺。這個公園的投入資金如何,又會建成多達的面積呢?這所公園的投入資金是3000多萬,日後這裡將會成為佔地6萬平方米的綠地公園。現在這所公園已經到了收尾階段,大概在月底能夠完成建設工作。這所公園的修建程度如何呢?裡面大概是個什麼樣子的?
  • 昆明海埂公園2月10日起免費向社會公眾開放
    昆明海埂公園2月10日起免費向社會公眾開放 2015-02-09 17:27:052月9日電(張珺)9日,記者從昆明滇池國家旅遊度假區管委會(以下簡稱「度假區」)獲悉,深受昆明市民喜愛的海埂公園於10日起,免費向社會公眾開放,結束35年收費歷史。
  • 昆明大華·公園天下|千畝山水湖居,預見生活美好
    詩人于堅在《昆明記》一書中說到:在中國,昆明得天獨厚,它雖然成為城市,卻依然與大地保持著密切的關係,它其實只是從大地升華成了一個花園。在新一線城市昆明快速發展的腳步中,鱗次櫛比的水泥森林裡,白沙湖國際山水新城成為了都市中的理想國。擇湖畔而居,栽滿園蘭草;看雲捲雲舒,做閒雲野鶴。而這一切,恰好也是大華的所思所想。
  • 國慶昆明八大公園將免費開放
    原標題:國慶昆明八大公園將免費開放  29日,記者從昆明市城市管理局獲悉,為給市民和遊客營造濃厚的節日氛圍,市屬8個公園將在今年國慶長假期間實行免費開放,同時還將舉辦特色活動歡慶新中國成立70周年。
  • 長蟲山封山!
    注意  長蟲山  12月1日起至明年6月15日  封山戒嚴禁止上山  但眼下正值森林防火期  從12月1日起至明年6月15日  長蟲山已經進入森林防火封山戒嚴期  遊客、車輛及無關人員全部禁止入山  護林員與市民對話  護林員:「封著山森林防火,每年都是12月1號就開始封山了,封到第二年的6月15號,你們要來就從6月16號到11月30號止,可以來的。
  • 長蟲山封山!一襟晚照,明年再會
    12月1日起至明年6月15日,長蟲山封山戒嚴,禁止上山。站在長蟲山頂可以俯瞰昆明,遠眺西山滇池,一向都是市民周末出遊的好選擇,也是近年來的網紅打卡地。從長蟲山俯瞰昆明但眼下正值森林防火期,從12月1日起至明年6月15日,長蟲山已經進入森林防火封山戒嚴期,遊客、車輛及無關人員全部禁止入山。記者16日來到通往長蟲山的道路看到,相比周末,前來爬山的市民和遊客並不多,而在上山的路邊,都有醒目的森林防火封山戒嚴的標語。
  • 中秋國慶 昆明各大公園玩場多優惠多
    昨日,昆明市園林綠化局通報了今年昆明各大公園的各大看點與玩場,昆明市園林綠化局所屬各公園門票在9月30日至10月7日還進行降價或免票,期待市民快樂出遊。  昆明動物園:看動物聽明星唱歌  今年國慶期間,昆明動物園也進行了精心準備,除可以看到各種動物外,兩頭新出生的亞洲象也將與市民見面。
  • 昆明海埂公園免費開放之爭
    日前,「海埂公園能否免費開放」成為昆明市民熱議的話題,各種觀點針鋒相對。在今年雲南省的兩會上,也有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提出免費開放的建議。一個久違的、曾經與眾多昆明市民有著肌膚之親的公園,就這樣在爭議中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
  • 昆明8大公園免費開放
    記者從昆明市城市管理局獲悉,國慶假期,昆明市屬8個公園將免費對外開放。同時,各家公園會根據各景區的最高承載量對入園人數進行控制。    國慶期間,昆明動物園、大觀公園、庾家花園、金殿名勝區、黑龍潭公園、曇華寺公園、郊野公園、西華公園免費開放,免費開放時間為10月1日-10月7日,上午9:00-下午5:00。
  • 昆明大觀樓公園能否免費開放? 官方回應
    人民網昆明11月7日電 (木勝玉)近日,有網友通過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向昆明市長留言詢問昆明大觀樓何時能像翠湖(公園)一樣24小時免費開放。11月5日,昆明市城市管理局作出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