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女,鳳縣河口鎮中心幼兒園教師,2013年參加工作,多次被評為「教學新星」「優秀班主任」「幼兒園先進工作者」,2015年獲得「鳳縣師德標兵」稱號。
「有愛心的教師才能夠耐心、細心和專心。」孫麗始終堅持「蹲下來說話,抱起來交流,牽著手教育」的保教理念,用愛心澆灌著每一個孩子稚嫩的心靈,用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在孩子們的心裡播下愛的種子。
2014年,孫麗帶大班。有一天,班上一個女孩子早早地來了,手裡攥著兩個紅紅的小橘子,說:「孫老師,給你吃」。那一刻,她沒有接過孩子手裡的東西,而是緊緊的抱住了她。原來孩子的父母離異,爸爸在外務工,媽媽已經很久沒有回來。在幼兒園裡,孫麗主動擔任起媽媽的角色,陪孩子讀書、做手工,聽她說開心和傷心的事情。現在,這個孩子已經上小學四年級了,但是見了面,孩子會高高的舉起手敬個隊禮,說:「孫老師好」。相信這顆愛的種子已經植根於孩子的心底。
2015年,孫麗帶中班。這一年,中班的新生比較多,很多孩子對新的環境很不適應,不停地哭鬧,家長們很不放心,她總是耐心地勸導家長要放心,每天早上在園門口微笑著抱過孩子,耐心地安慰他們,並讓歲數稍大的孩子陪他們一起玩,漸漸讓孩子感覺到老師不是陌生的,園裡比家裡更溫暖。很多孩子沒有午休的習慣,為了讓不喜歡睡午覺的孩子養成良好習慣,孫麗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天天抱著哄,讓他們在懷中慢慢入睡,這個睡著了,就哄那個;那個睡著了,又哄下一個……孫麗的愛心,換來了孩子的開心,家長的放心。孩子也從怕上幼兒園到愛上幼兒園,因為幼兒園裡有面帶微笑的老師媽媽。
一個好老師就是一個好班級,一個好班級就是一群好孩子。孫麗深知,一個好的班級對老師、孩子、家長甚至幼兒園有多麼的重要。班級裡每個孩子、家長的情況,她都做到心中有數,比如:今天哪個孩子媽媽外出上班,要給這個孩子多一些關心;明天另外一個孩子的奶奶生病住院了,換了接送、照顧的人,孩子不習慣;她都及時交流、重點予以關注。班級的環創她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她非常願意聽取並採納配班教師和保育老師的意見,大家一起動手。她還是新入職老師的大姐姐,她告訴新老師,與家長溝通交流的方法和訣竅只有一個,那就是站在家長的位置,多替他們著想,我們都是為了把孩子照顧好。
每天下午,家長們接完孩子走了,留下了安靜的幼兒園,也留下了認真備課的孫麗,她要為明天的課做好準備,課件、故事、音樂、頭飾、場景布置等等,一節課對於孩子來說20分鐘,可是她的準備是兩個小時或者更多。她還要抽出時間練習鋼琴、舞蹈,還有其他幼兒教師應該具備的技能,逢寒暑假別人玩的時候,她已經給自己報了拉丁舞學習班開始學習了。她總是堅持每天進步一點點、收穫一點點。
「我不想做老師的孩子」這是孫麗的孩子說的,因為在孩子上幼兒園的三年裡,她沒有參加過孩子的親子活動、沒有給孩子開過家長會、更沒有看過孩子在班裡表演節目。孩子上一年級了,她沒有接送過一次,沒有輔導過作業。對於孩子,她是虧欠的,每每想到這些,她的心裡都很難過。但是她又是問心無愧的,她無愧於她的幼教事業。
孫麗,一名鄉村幼教工作者,在多年的工作實踐中,堅持用愛心對待孩子,用專心對待工作,用熱心對待同事,用責任心對待事業,她所做的工作是瑣碎的,是平凡的,但正是瑣碎中孕育了偉大,用具體行動鑄就了不平凡,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師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