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哭嫁哭嫁,不哭生啞巴」是什麼意思?真的是這樣嗎?
文/農夫也瘋狂
正所謂: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在廣大的農村地區,由於各地的文化差異,所以風俗習慣也是有所不同的。社會在進步,農村也在發展,在今日農村裡有好多的風俗習慣都逐漸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裡了,很多的年輕人都是不太了解的,而一般只有一些農村的老人還記得了。
在以前,農村裡如果有誰家的閨女出嫁了,那一般都是要哭著出門才行,不然會被認為不吉利的。在民間還有著「哭嫁哭嫁,不哭生啞巴」的老話。你知道這話說的是什麼意思嗎?為什麼會有這樣奇葩的婚俗呢?
這句老話的字面意思是比較簡單的,其說的是女孩子在嫁人的時候,就應該哭哭啼啼的,不然將來生出來的孩子會是啞巴。為什麼在過去會有這樣的帶有詛咒性質的老話呢?
對於女人來說,嫁人這應該是一生中最幸福的事情了,本來是應該高高興興的。但是在過去和現在不一樣,一旦嫁為人婦了之後,那就很少再有時間回娘家了,嫁出去以後就是別人家的人了,娘家就變成了親人了,一年也難得回來幾趟,如果路途遠的話,那是幾年都未必回娘家一次。
而在結婚這一天新娘要哭著出門,一來是表達她們對於娘家的不舍,二來是以這種方式來表達對父母的養育之恩,從此以後女兒就不能在身邊伺候二老了,再加上自己也要步入一個新的陌生的家庭,以後再也不能在父母身邊撒嬌了,一切都要依靠自己了,所以想想心中自然會難受。在過去,女人出嫁基本上都是哭哭啼啼的,他們也是發自內心的真哭。而本來喜慶的日子,哭哭啼啼自然有點不合時宜,所以就有了「哭嫁哭嫁,不哭生啞巴」的說法,其實是從側面來對這種現象的一種解釋,認為哭嫁才吉利。至於生啞巴,那肯定是沒有依據的。
聽老輩人說,女孩子出嫁如果不哭則是不吉利的,別人會認為這個新娘是沒用良心的,不懂得感恩。而哭得越厲害,則會認為越吉利,都會打心眼裡祝福她。不過現在不同了,交通非常的便利了,回娘家就像是逛街一樣的方便了,只要想回就回,所以這個習俗也就逐漸不被人所熟知了。在您的家鄉還有這個習俗嗎?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聊到這裡,歡迎大家點評和轉發,您的每一次點讚、評論和轉發都是對小編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