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祖籍四川,出生在中俄邊境的黑龍江,擁有湖北省的身份證號碼,拿著廣州市戶口,住在北京,走在世界的人。」從2000年開始,「旅行達人」孫劍行走了19年,足跡踏遍世界109個國家和地區。
孫劍在四川瀘沽湖景區拍照。王磊 攝
在衣索比亞,他看到了盤唇的女人;在四川瀘沽湖,他探索了神秘「東方女兒國」……人們很難想像,如今擁有300多萬粉絲的「旅行達人」曾經身患重病,還曾收到了醫生發出的病危警告。
那麼,在他的身上,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呢?
曾身患重病,他說離開前想看完世界
其實,成為一名職業旅行者之前,孫劍在一家電視臺做節目製片人和主持人。由於工作繁重,連續的加班讓他病倒了。醫院傳來的通知仿佛一道晴空霹靂,醫生告知孫劍,他被檢查出一個腎正在萎縮,如果不休息,可能會失去自己的生命。
「我一定要去把世界看完,到那個時候我再離開,也沒什麼遺憾了。」離開醫院後,孫劍請假在家休息了一年,隨著身體情況逐漸好轉,孫劍動了環遊世界的心思。
受訪者供圖
於是,趁著一個冬季,機票還比較便宜的時候,孫劍踏上了一個人的旅途。剛開始旅行,孫劍以「窮遊」為主,住過十幾個人一間的青年旅舍,為省錢在超市買菜做飯吃,也曾一個人背上背包徒步行走在完全陌生的國家。
不過,剛做「旅遊小白」時,孫劍遇到不少問題。有一次,剛到俄羅斯符拉迪沃斯託克,現實就給他結結實實上了一課。當時,為了節約費用,他與其他遊客合住在青年旅館內。由於其他遊客疏忽忘記關門,孫劍一覺醒來,發現身上的5000元人民幣不翼而飛。
「糟糕!」這5000元是他在俄羅斯出遊的經費,沒想到「三軍未動」,卻率先丟了「糧草」!不過,「出師不利」並沒有打敗孫劍,很快,他向同旅館的中國導遊借到了寶貴的100元人民幣。
拿著100元,他用很便宜的價格買了一個俄羅斯大列巴,作為自己在俄羅斯的全部乾糧,剩下的錢用來買水。「餓了就揪下一小塊麵包,渴了就買水喝。」沒想到,等到快要離開俄羅斯的時候,他身上還剩下50元。於是,他用這僅剩的錢買了一套俄羅斯套娃送給自己。
受訪者供圖
孫劍說,沒有錢的時候,他會通過寫歌詞掙取旅行的費用。隨著博客的興起,他開始在博客上分享自己的旅行經歷。在註冊博客的那一年,他剛好走完40個國家,於是他給自己取名「行走40國」。
後來實在沒有資金,他就將自己在廣東的房子賣掉。賣房所得收入三分之一用來旅行,剩下的則作為購房款首付,在廣東重新購置了兩套房子,通過出租房屋,來維持自己的旅行。
這種在常人看來不可思議的行為,讓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快樂。一直在路上、「不帶著工作性質」的旅行,讓這位曾經做旅遊節目的媒體人,真正體會到旅行的樂趣。
受訪者供圖
就這樣,旅行讓他看到了不一樣的風景,也讓他體會到不一樣的人文風情。
漸漸的,他發現一直在旅行中的自己,身體變好了,各項指標也正常了,原本因為過度勞累臃腫的體型也漸漸勻稱了起來。
英語不好的他是怎樣走遍世界的?
去了那麼多國家,如何與當地人溝通交流呢?
孫劍說,長期以來,人們都在努力學習英語,但他發現,不是人人都能學好英語,那這部分人就不能出國旅遊了嗎?於是,他開始琢磨,在英語水平不好的情況下,如何與外國人交流。
受訪者供圖
除了藉助翻譯軟體等高科技手段外,聰明的孫劍通過多年的經歷,琢磨出一套自己的方法。
「每到一個地方,我都會先學20多句當地話,並用中文標註出讀音,記下來,方便和當地人交流。」這其中就包括:「便宜點」「你很漂亮」等日常通用語言。
受訪者供圖
比如,在義大利,遇到好吃的東西,他會用「故事哆嗦」來稱讚老闆的廚藝;在馬來西亞,他會用「帶你媽看戲」來謝謝他人的善意。
別說,這樣的方法還真讓他與當地人迅速地拉近了距離。有好心的市民為他指路,也有熱心的房東怕他一個人不安全,讓自己家人陪伴他一起旅行。
受訪者供圖
除此之外,繪畫、手語等多種方式,也讓這位旅行者打破語言的桎梏:到大溪地看日落;到巴黎品嘗法式全生牛肉;到非洲一座只接待14人的浪漫小島上,坐在沙灘上看小孩玩耍;到希臘的地穴葡萄酒博物館參觀……他就這樣自由地去到任何一個他想要到達的地方。
熱愛生活,他把家裝成「百國智能家庭博物館」
如今,這位熱愛生活的「旅行達人」將自己在廣東的家打造成一座「百國智能家庭博物館」。
一走進孫劍的家,隨處可見各色旅行元素。他從世界各地帶回來的旅遊紀念品擺在家中各處;在「白雪地上的黑龍江」樹脂地面,他專門選了像晶瑩水滴的椅子;為搭配透明椅子,又淘了最簡易的北歐透明桌子,還為它們搭配了透明的「智能閃光杯子墊兒」,家中頭頂則是音符吊燈。
受訪者供圖
「一切都是我營造出來的想像中的旅行加油站的樣子。」孫劍說,「別以為旅行家的家,因為住的時間少,就會能將就就將就。其實旅行家的家,更應該能講究就講究!因為常年在世界各地奔波,回到祖國的家更希望是舒服的,養眼的,智能的,享受的。休息好了,才能有精力繼續旅行呀!」
關於未來,孫劍說,會將自己的經歷記錄下來,出書,或者以其他形式,向更多想要走出國門看世界的人提供幫助。
當被問到,是否會停止這種在路上的生活,他說,只要自己走得動,就會一直走下去。
作者:廖雪芝、韓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