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推送了幾種表現為大量蛋白尿、腎病症候群的腎病治療原則,許多腎友回復想要了解一下血尿和IgA腎病的診治。
IgA腎病是一個比較大的話題,患者眾多,今天對此做下專門介紹。
什麼是血尿?
血尿是尿液中的紅細胞超標了,IgA腎病最常見。
紅細胞本來是血液中的細胞,尿液中很少。顯微鏡高倍視野下,尿紅細胞一般不超過4個。
如果從顯微鏡看到尿裡紅細胞增多了,潛血(隱血)也會呈陽性,叫做「鏡下血尿」;
如果連肉眼都能看到尿液發紅了,如圖,則是更嚴重的「肉眼血尿」:
此時顯微鏡下看到的紅細胞將大於40個,滿視野,相當於在一天一夜的時間內,尿出了1毫升以上的血。
注意,有潛血不一定是血尿,還可能是正常現象,尿紅細胞超標才是血尿。
什麼是IgA腎病?病因是什麼?
IgA腎病是最常見的一種慢性腎小球腎炎,佔比達45%,基本上10個人做腎穿刺,5個是IgA腎病。
IgA是啥意思?中文名是免疫球蛋白A,本來是有免疫功能的正常蛋白質,被基因異常給「帶壞了」。
當基因存在缺陷或產生異常時,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感染會在血液內生成大量異常的糖基化IgA1。
這些異常的IgA1經過一系列反應(這裡不展開說了),隨血液流動至人體的腎臟,沉積到了腎小球的繫膜區,引起免疫炎症,導致繫膜細胞增生。(所以,IgA腎病也是一種繫膜增生性腎病)
繫膜細胞增生了,會擠壓毛細血管。當壓力突破極限時,血管破裂,血液中的紅細胞就會漏出來,混入尿液中,形成了血尿。
所以,IgA腎病是「易感基因+感染」引起的疾病。
患者本身帶有先天的易感基因,但不足以致病,所以並不是遺傳病;當後天出現了頻繁的感冒感染,才會引起發病。
如何診斷IgA腎病?
IgA腎病有如下表現:
1.年輕人多發,多在感冒後發病;
2.多伴有血尿;
3.多數患者的血清IgA/C3≥2.1,可輔助診斷。
最終確診需要腎穿刺活檢,看免疫螢光結果。
IgA腎病的尿毒症風險大嗎?
和其它各類腎病相比,IgA腎病整體的尿毒症風險中等。
不過,IgA腎病分為5級,1級尿毒症風險很小,5級尿毒症風險很大;尿蛋白和血壓較低的患者風險小,較高的患者則風險大。所以各IgA腎友之間往往有較大差異,更應注重自身的具體病情。
過去,隨訪腎穿刺為IgA腎病的患者發現:10年內約20%的患者進展至尿毒症;20年內約40%的患者進展至尿毒症——這是歷史數據,現在肯定是比過去有進步的。
IgA腎病能治癒嗎?
因為有基因參與,且腎臟的病理損傷不可復原,所以嚴格來講,IgA腎病是不可徹底治癒的。
不過,如果我們控制住了異常的IgA1導致的免疫炎症,使其不再攻擊腎臟,同時腎臟的病理改變比較輕,那麼有可能使血尿、蛋白尿恢復,且停藥後終生不再發病——這是不是治癒呢?
再者,尿蛋白不高、無水腫、病理類型輕、血壓與腎功能正常的患者,在糾正了不良生活習慣,嚴防感冒感染後,約10%的IgA腎病患者會自愈。
事實上,腎病是否可以治癒還存在爭議。停藥後終生沒有發病是治癒了?但微觀的病理損傷還在,發病風險還是比普通人更大,還需要小心地生活才能保持健康。如何定義治癒?學界尚未達成統一意見。
咱們作為腎友,目標不應是徹底治癒,而是把蛋白尿、血尿、血壓控制在理想範圍內,終生不發生尿毒症,便是治療成功。
IgA腎病怎樣治療?
1.普利/沙坦、中醫藥是治療基礎
基本上所有的IgA腎病都應積極使用普利/沙坦類藥物和(或)中醫藥治療,對緩解尿蛋白、血壓,改善病情有顯著的效果。(腎動脈狹窄者不能使用普利和沙坦)
2.激素/免疫抑制劑對抗腎衰風險
在經過普利/沙坦+中醫藥治療後,如果24小時尿蛋白定量仍大於1克;或是腎活檢顯示腎臟有明顯的炎性細胞浸潤、繫膜細胞增生、細胞性新月體形成,則要啟動激素/免疫抑制劑治療。
部分患者使用大劑量激素治療,不建議採取這種副作用大的治療方式。首選方案是「小劑量激素+來氟米特」,在達到治療效果的同時副作用最小。
3.魚油
如果普利/沙坦+中醫藥治療後,尿蛋白仍不理想,魚油也是一個可考慮的選擇(但只有部分患者有效,屬於撞運氣)。
4.微小病變型IgA腎病
少數IgA腎病沒有繫膜細胞增生,反而類似微小病變的病理。這部分患者很幸運,你的病情較輕,應用微小病變的治療方法,基本都可以完全緩解。
5.是否要切除扁桃體?
扁桃體發炎可能導致IgA腎病復發,是否切除扁桃體看兩點:
一看年齡:
兒童和少年時期,扁桃體還有比較重要的免疫功能,建議再等一等。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腺體的萎縮,扁桃體炎症可能會減少。
而25歲以上的IgA腎病患者,扁桃體功能已經所剩無幾,若頻繁發炎可考慮摘除。
二看發作頻率:
如果扁桃體炎發作頻繁,每年發作2-3次以上,可以考慮將其摘除;若扁桃體炎只是偶爾發作一次,那麼相比於炎症,它對人體的保護作用更大,則不應摘除。
最後,希望IgA腎友們一切順利,早日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