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蠅揭示太空飛行對心臟的影響

2020-12-20 科技工作者之家

當地時間11月25日,來自美國桑福德伯納姆普雷比斯醫學發現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在《細胞報告》雜誌中發表論文稱,果蠅的心臟在經歷長時間的太空飛行後,其結構和生化指標會產生深遠變化,而太空人很可能也會遭受類似影響。

科學家們將裝滿果蠅的小瓶送到了國際空間站。

這項研究不僅能使太空人受益,還可能有助於開發保護心臟健康的醫療措施,幫助長期臥床休息或患有心臟病的地球居民。

過去的研究表明,在微重力條件下,人類心臟的形狀會從橢圓形變成球形。太空飛行還會導致心肌萎縮,降低其向全身泵血的能力。然而,目前太空飛行中心臟研究的樣本較少,驅動其轉變的細胞和分子變化也尚未揭示。

「為了我們建立太空基地的計劃,了解長時間的微重力環境對人體的影響是非常必要的。」Sharmila Bhattacharya博士說,他是美國宇航局的首席科學家,也是這項研究的作者之一。「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微重力對心臟有巨大的影響,這意味著長時間的太空飛行可能需要醫療幹預。此外,我們的研究也為心臟病治療指明了幾個方向。」

果蠅是研究人類心臟的良好模型,它們的管狀心臟與人類胚胎期的心臟很相似。在研究中,科學家們向國際空間站運送了一批裝著果蠅的小瓶,讓它們進行了歷時一個月的太空飛行。

在太空中,這些果蠅產生了數百後代,在微重力作用下生活了3周(相當於人類30年),最終被運回實驗室進行測試分析。測試指標包括攀爬能力、心臟收縮力和心率、基因表達變化等。

結果發現,經歷過太空飛行的果蠅的心臟更小,收縮性更弱,泵血能力降低,這和太空人的症狀是一致的。此外,心臟組織也經歷了大範圍重塑:平行的肌纖維變得不對稱,與周圍纖維結構「失聯」,從而導致泵血功能受損。

更令人驚訝的是,經歷過太空飛行的果蠅心臟的纖維細胞外基質(ECM)明顯減少(在心臟受傷後,這種支持組織經常過度增生,幹擾心臟功能)。

研究通訊作者Rolf Bodmer說:「能發現一些在太空飛行中失調的ECM互作蛋白令我們十分振奮,這可能有助於減少纖維化來改善心臟功能的療法開發。」

目前,研究人員仍忙於分析這項研究的遺傳和分子數據。他們相信以上信息只是 「冰山一角」——太空飛行中的視力問題、遺傳效應也都非常值得關注。雖然這類研究的首要目標是太空人健康,但最終,地球居民可能才是最大受益者。

科界原創

編譯:花花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細胞報告》

期刊編號: 2211-1247

原文連結:

https://phys.org/news/2020-11-fruit-flies-reveal-insights-space.html

版權聲明:本文由科界平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

相關焦點

  • 研究果蠅發現太空旅行對太空人的心臟有影響
    這項發表在《細胞報告》上的研究表明,太空人在太空中花費很長的時間(前往月球殖民地或前往遙遠的火星需要這些時間)可能會遭受類似的影響,並且可能會受益於保護性措施他們的心臟健康。這項研究還揭示了新的見解,有一天可以幫助地球上長期臥床休息或患有心臟病的人。
  • 研究揭示微重力導致被送往太空的果蠅出現心臟缺陷
    幾十年來,人類已經在國際空間站上連續數月生活在太空中。但在世界各地,航天機構都在努力實現在地球月球上建立前哨站,並最終在火星上建立前哨站的更宏偉目標。為了實現這些夢想,人類將需要在微重力下度過更長時間。科學家們正在努力更好地了解太空對人體的影響,並開發治療方法來幫助抵消令人不安的副作用。已知受到太空飛行嚴重影響的一個重要器官是心臟。
  • 為什麼果蠅是太空旅行的第一批動物?
    V-2是高科技的遠程武器,可以以5632公裡/小時的最高速度飛行,並擊中321公裡外的目標。山姆大叔的軍隊意識到V-2具有巨大的科學潛力。1946,武裝部隊開始在新墨西哥的白沙飛彈靶場試射這些飛彈。那時的人們也對把人送入外太空感興趣,但是還有一些重要的技術問題需要解決。首先,科學家們想知道暴露在宇宙輻射下是否會傷害未來的太空人。
  • 果蠅在太空發生變異並開始活躍繁殖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俄羅斯科學院生物醫學問題研究所細胞生物物理實驗室主任伊琳娜∙奧格涅娃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2014年由「光子-M」生物衛星攜帶進入太空的果蠅在太空飛行期間適應了失重並發生變異
  • 太空生活不影響果蠅「生娃」生殖能力物種特性有望得以保存
    網絡配圖 長期太空生活到底會不會妨礙人類生育後代或導致物種改變?為了解答這個問題,俄羅斯科研人員派出果蠅去試了試,結果發現這種昆蟲在兩次往返近地空間和地球期間總共繁殖了4代,其物種在形態上沒有變化。 俄科學院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的別利亞金和同事在美國期刊《科學公共圖書館·綜合》上報告說,他們與俄航天集團合作,在後者於2014年7月發射的「光子-M4」返回式科研衛星的養殖箱內放入一群果蠅。在太空飛行約45天后,該衛星在俄境內順利軟著陸。
  • 上世紀︱狗、猴子和果蠅是如何拉開了一場太空競賽?
    早在巴茲和尼爾踏上月球的二十多年前,人類就已經在為這一天的到來做足了準備,事先已經把其他生物送上了太空。 1947年,美國用一架被俘的納粹V-2型火箭將果蠅送入太空。除了攜帶一包包的黑麥和棉花種子,果蠅的最初目的是想確定宇宙射線對生物體的影響。
  • 研究揭示航天飛行影響健康的關鍵樞紐
    研究揭示航天飛行影響健康的關鍵樞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4:46:04 美國宇航局(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Afshin Beheshti課題組在研究中取得進展。
  • Cell Rep:果蠅模型揭示「肥大心肌症」關鍵基因突變導致心臟功能...
    2017年10月11日訊 /生物谷BIOON/ --以果蠅為研究對象,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者們發現了一種人類心臟疾病遺傳性突變導致心臟增大變厚以及功能衰竭的分子機制。作者們發現這種突變會影響心肌收縮後的放鬆能力,並且阻止心臟再次充血以及泵血。
  • 果蠅控制飛行的法寶不是翅膀,竟然是這個器官
    固定在小棍上的果蠅。  近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高速攝像機記錄了果蠅在虛擬實境飛行模擬器中的運動,發現了果蠅利用眼球運動快速加強飛行控制的機制,並在機器人技術中模擬這種能力。  「通過研究果蠅的飛行,我們能找到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生物學中已經存在的工程解決方案,」論文的第一作者、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機械工程博士生Benjamin Cellini說。  凝視是一種很普通的現象,大多數生物都能做到。例如,我們能夠不間斷地移動我們的眼睛、頭部和/或身體來掃描一個房間。
  • 大數據揭秘太空飛行健康影響
    射線、缺氧、失重、寒冷,甚至孤獨,茫茫太空給予太空人的可能遠遠不止於次。但是,人們為了登上火星、探索深空,了解長期太空旅行對太空人的健康影響及原因,並找到解決辦法,至關重要。
  • PRL:科學家發現果蠅飛行轉向機理
    PRL:科學家發現果蠅飛行轉向機理將有助於開發出體積更小、機動性更好的微型飛行器
  • 諾獎得主Michael Rosbash論文:為什麼果蠅飛行離不開鈣
    諾獎得主Michael Rosbash論文:為什麼果蠅飛行離不開鈣 在果蠅早期飛行能力發育過程中,dStim對其神經系統是必不可少的。Richhariya et al. 鈣是一種重要的信號物質,對多種細胞活動起到調控作用。
  • 雷射成功控制果蠅心跳:或取代心臟起搏器
    該研究團隊使用的研究對象是黑腹果蠅(Drosophila melanogaster fruit flies),這種果蠅的心臟發育早期與脊椎動物有很多相似之處。「電刺激是目前對於心臟起搏最常用的方法,」這支由阿尼什?艾利克斯(Aneesh Alex)帶領的隊伍在論文中這樣寫道,「但這是一種侵入式治療方法,而且無法針對心臟組織進行治療。」
  • 長時間太空飛行會影響大腦結構與功能
    《美國神經放射學雜誌》線上版最新刊發的一項研究稱,長時間太空飛行會影響人類大腦的結構與功能。該項研究由美國南卡羅來納醫科大學神經放射學家唐娜?羅伯茨領導。研究團隊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太空人太空飛行前後的大腦磁共振成像數據進行了回顧性分析,量化了他們大腦結構的變化情況,並將這種結構變化與其認知和運動功能的臨床表現進行了比較。
  • 荷蘭研究者發明外形類似果蠅的可飛行機器人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9月13日報導,《科學》期刊最近發表了一篇研究,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研究者發明了一種外形像果蠅一樣的飛行機器人,目的是用於製造無人機。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研究者最近介紹了一款可以像昆蟲一樣在空中飛行的微型機器人,它的翅膀每秒震動17次,這樣就可以以每小時25千米的速度飛行,可以盤旋,可以飛左飛右,甚至還能翻筋鬥、做桶滾飛行。這項技術參照果蠅的翅膀的運動,科學家說它會革新人們對昆蟲飛行的理解。
  • 【科普活動】小小果蠅如何揭示行為學奧秘
    【科普活動】小小果蠅如何揭示行為學奧秘 2020-05-08 02: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型飛行機器人像果蠅一樣敏捷
    新華社華盛頓9月13日電(記者周舟)荷蘭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論文介紹,他們設計出一種昆蟲仿生機器人,可以像果蠅一樣敏捷機動,為開發新型無人機開闢了空間。這個機器人重29克,翼展33釐米,充電一次可盤旋飛行5分鐘,續航裡程可達1公裡以上。機器人還可以像果蠅一樣,在遭遇危險時,以最大傾角「逃生」。論文第一作者、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研究人員馬泰·卡拉塞克說,這個機器人最高飛行速度為每小時25公裡,可完成360度翻轉等高難度動作,如翻跟鬥。
  • 科學之謎:太空站上的有趣實驗,讓果蠅也體驗下失重的感覺
    序:早在2017年,美國將一批果蠅,乘坐龍飛船,送往國際空間站。我們知道人在失重狀態下,心臟和大腦會發生變化,那麼果蠅在微重力影響下會有什麼感覺?為什麼是果蠅?因為人類大約75%的致病基因在果蠅中同樣存在,基於此醫學家們認為果蠅可以作為一個研究太空環境中的生物變化的模型。據記載乘坐龍飛船飛向太空的果蠅非常之多,其中有心臟疾病的果蠅,都將參與本次旅行。也就是說,以果蠅為模型,了解這些分子的變化,可以有助於我們制定保護太空人的方案,也許有助於治療地球上人類的心腦血管疾病。
  • 太空飛行模擬器
    太空飛行模擬器 動作射擊 大小: 15.46M
  • 師承果蠅,能懸浮、傾斜和轉彎,機器人飛行大師來了
    飛行類昆蟲,比如蜜蜂、蜻蜓和果蠅,都有高超的飛行技術。這些技術往往在逃避天敵或者躲避人類襲擊的時大展身手。近日,荷蘭科學家製作了一個擁有類似機動性能的飛行機器「昆蟲」。儘管體積比昆蟲大多了,它還是幫助人類了解了這些自然界的高手是如何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