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為應急救援打基礎,武警進藍翔技校學挖掘機等技術
眼下南方部分地區正遭遇暴雨、洪澇等惡劣天氣災害,武警交通部隊一批官兵正在忙著搶險救災。
同時,武警交通第三總隊七支隊首批100名隊員剛結束了在山東藍翔高級技工學校為期兩個月的集中培訓,返回部隊。「各種搶險救援中,推、挖、吊、裝等大型機械設備是必不可少的,如能赴前線搶險,相信在藍翔的訓練一定能讓我們如虎添翼!」
記者了解到,這是今年藍翔技校迎來的第一批搶險救援「國家級戰鬥隊」。
技校裡來了「特殊學員」
「從培訓效果看,所有學員都達到了初級水平,甚至有部分同志達到了中高級水平,圓滿完成了培訓任務。」在7月3日舉行的培訓結業典禮上,武警交通第三總隊七支隊政治處副主任李長春表示,通過為期兩個月的集中培訓,首批100名操作手學兵專業技能水平得到明顯提升,為後續承擔應急救援任務、鍛造應急救援「國家隊」奠定了堅實的能力基礎。
記者了解到,武警交通第三總隊七支隊從1937年組建到今天走過了79年的輝煌歷程,實現了由「施工隊」向「戰鬥隊」再向「國家隊」的轉變,目前搶險救援是部隊主業。這樣一支具備專業技能的國家應急救援隊,為何選擇到藍翔技校培訓呢?
李長春介紹說,前期總隊對國內的技工院校進行了調研,看中了山東藍翔高級技工學校在技能教育方面具備過硬的專業實力和行業影響力,為此總隊才計劃與藍翔技校合作培訓三期操作手學兵,集訓的核心內容就是與部隊執行應急救援任務高度相關的推土機、挖掘機、裝載機、吊車四個科目。
就這樣,從5月3日開始,藍翔技校裡多了一批身著軍裝、隊形齊整、口號嘹亮的「特殊學員」,據了解,這100名學員是從秦皇島、大連等地千挑萬選出來,不少是入伍一兩年的新兵戰士。
著眼實戰,練的是精準
平時在部隊就是幹應急救援的活,來到藍翔技校培訓什麼呢?七支隊副參謀長楊先安介紹,作為一支國家應急救援專業力量,到藍翔一方面是為了讓操作手學兵儘快熟悉推、挖、裝、吊等科目的基本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就是著眼救援現場的實戰應用,提高實戰能力。
「像挖掘機,藍翔這邊老師的操作水平非常高,給我們演示了用挖掘機攤大餅、開啤酒瓶、寫毛筆字,甚至是用挖掘機綁上刀切胡蘿蔔,這讓我們學員印象深刻。」楊先安說,對應急搶險救援來說,對操作手的操作精度要求非常之高,「比如我們經常會到滑坡、泥石流等災害現場救援,肯定要靠挖掘機去搶救壓在廢墟下的群眾,這時候你挖掘機鏟鬥每一次下挖的深度和力度都可能直接影響到被救援人員的生命安全,我們要求精度要達到1釐米級,這就要求隊員在訓練中做到從熟練度到精準度的提升。」
記者了解到,本著理論實操一體化的原則,藍翔技校將參訓學員劃分成訓練小組,半天理論、半天實操,實訓時,採取「3+X」(1臺機械、1名教練、1名安全員、X名學員)組訓模式,學員在實操教員「一對一」指導下,結合理論要點,按照先模擬後實操、先分解後連貫、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原則,根據培訓內容逐動作、逐科目進行實際操作訓練。
六年為部隊培訓600人
事實上,藍翔技校一直注重為部隊技能人才培訓做好相關服務。記者了解到,從2010年開始,藍翔技校分別與吉林長春消防支隊、武警水電部隊三峽工程指揮部、山東省武警總隊、北京武警黃金部隊、邊防總隊(世界維和部隊)、武警交通等部隊開展合作培訓,參訓工種涉及汽車維修、工程機械操作、烹飪、電工、電焊、美發等,培訓批次從一批到五批不等,參訓總人數少則10名,多則60、100甚至200名,六年來累計培訓總人數已近600人。
「建校至今,我校先後為社會輸送過40萬名畢業生,這離不開國家的支持,部隊能夠選擇與藍翔合作也是對我們的一種肯定和支持,我們更要積極回報社會,為國防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山東藍翔高級技工學校校長榮蘭祥表示,學校幾乎每年都在向部隊輸送技能人才,累計達十幾批技術士官,學校還對退伍官兵提供免費的技能培訓,讓他們擁有一技之長,造福社會。
根據國家兵役法規定,軍隊在民辦院校、公辦院校都可以徵收技術士官、士兵、部隊幹部。榮蘭祥說,藍翔作為一所高級技工學校,部隊上也需要這方面的技能人才,藍翔的學生經過篩選和考試,就可以直接在學校入伍。還有一種就是,他們本來就是在部隊幹著技術工種的戰士、士官等,或者本身就是研究、學習工程機械的,為此雙方共同搭建培訓平臺,致力於為部隊人才持續提升專業技能水平。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馬紹棟
齊魯壹點客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