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期是指0~12個月的寶寶,處於這個時期的寶寶通常都是「不會說話的」,作為新手爸爸媽媽,一定非常想知道怎麼和處於嬰兒期的寶寶交流,如何理解寶寶的想法,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寶媽們的經驗,希望能幫助到你。
語言交流 寶爸寶媽要學會自言自語●●
對於這個時期的寶寶,寶媽要養成自言自語的習慣。可能有許多媽媽對著自家不會說話的寶寶自言自語的時候,總覺得很搞笑。但有研究表明,寶爸寶媽的自言自語,可以幫助寶寶促進語言能力的提高,智力、情商、注意力、聽力等能力的發展。交流方式:寶寶剛睡醒的時候,你可以和他說,寶寶醒啦,餓了麼?來媽媽餵你……獨處的時候,可以對寶寶說些好聽的話,誰這麼棒呀?是的,就是你,你最棒!寶寶最棒啦!
關注寶寶平時喜歡看的東西,然後告訴他他正在看的是什麼或者它的名稱……無論是洗澡,吃飯,玩遊戲,還是出去散步的時候,都儘可能的用以上方式和寶寶交流。
笑容交流●●
其實寶寶很早就會微笑了,寶爸寶媽有時間可以多逗寶寶笑笑。交流方式:寶寶很會察言觀色,如果爸媽主動微笑,寶寶有時也會跟著微笑,甚至大笑,總之會對笑臉有反應。可以發出有趣的聲音逗寶寶笑,例如:呦呦呦、呀等等。
玩躲貓貓遊戲●●
躲貓貓的吸引力在於孩子會誤以為他們是看不見的,當寶寶看不見的時候,他會以為你消失不見了,而寶媽反覆出現的過程,會讓寶寶慢慢意識到,媽媽一直在,只是短暫的藏起來。這個遊戲甚至可以幫助寶寶克服離開媽媽的恐懼。瑞士心理學家Jean Piaget將這種現象稱之為「物體恆存性」。
研究發現,幼兒平均要花兩年的時間來認識到這個道理。玩法:寶媽用一個物品擋住自己的臉,說寶寶在哪呀?然後放下物品,露出寶媽的臉,同時說我看見你了。寶媽還可以用雙手擋住自己的臉,用以上的方式和寶寶玩
肢體交流●●
肢體接觸。新手爸媽,要學學新生兒撫觸,絕對是非常好的親子活動,撫觸的同時,一定要溫柔、耐心面帶微笑跟寶寶進行語言交流,這樣可以促進寶寶的大動作訓練和感覺知覺的訓練。肢體語言。你還可以使用肢體語言向他表達你的意思,比如,你一邊說「倒牛奶」,一邊做倒牛奶的動作。模仿寶寶的肢體語言非常有趣,你的模仿會讓他大笑,還能夠鼓勵他進行更多交流。總之,跟寶寶交流從來都不是意見困難的事情,前提是一定要滿懷愛心去交流,愛到深處,自然而然就知道如何交流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