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每個故事悲喜的過程,也是認清自己的過程。
天亮了這首歌背後,有個真實的故事。
貴州風景區,纜車墜落,一對父母在最後一刻,將兒子高高託起。
救援人員趕來時,父母都死了,但孩子安然無恙。
聽了這件事,韓紅寫下《天亮了》,並託人找到孩子,收養了他,取名韓厚厚。
其實,韓紅這些年收養了近三百名孤兒。
那些湧動的真情催人淚下,而最近,我被一條新聞戳中,看後連哭幾天。
它不及娛樂八卦惹人眼球,不及緋聞熱議連連,沒有聲勢浩大的熱搜,僅僅被關注幾天後,消失於公眾視野。
但我決定寫下他的故事,以及更多背後不為人知的悲情。
醫院,男孩在哭。
他跪在地上,垂著腦袋,摸著媽媽的臉,身子哭的一抖一抖。
有人從身後給孩子抹了把淚,很快,那戴著口罩的面龐再次被淚水打溼。
他知道媽媽要死了。
身邊圍了一圈親戚,還有醫生、記者,但是沒有爸爸。
他仿佛等候什麼似的,但自己也說不出等候什麼。四周有人嘆氣,他把頭扎在胳膊裡,哭的抬不起頭。
他唯一的心願是媽媽別走。
床上的女人臉色蠟黃,身上插滿管子,一隻手被握住,另一隻手在輸液。
她提起力氣,想多看孩子一眼,眼睛緩慢地睜開了。可沒一會,又痛苦地合上。不多久,再次陷入昏迷。
這是一個癌症晚期的媽媽。
孩子爺爺奶奶都走了。
爸爸懷疑兒子不是親生的,拋家棄子,失聯10年。
媽媽擔心11歲的兒子沒有依靠,放不下,於是她和死神打架,幾次掙脫,踉蹌著逃回了人間。
但病魔留給她的時間不多了,她的身體在刺痛,脈搏越來越弱,她快要無法呼吸,她逼著自己一次次醒來。
一周前,這條殘酷的視頻傳至網絡,虐哭千萬網友。
「我不懼死亡,卻怕你羽翼未豐無人護。」
大家被女人的堅強感動,被男孩的孝順感動。
發自肺腑希望那個可憐的媽媽能醒來,恢復健康,陪伴孩子成長。
遺憾的是,最近有了後續,痛不欲生的媽媽終究沒挺住,還是走了。
11歲的男孩,就這樣成了孤兒。
而男孩爸爸自始至終都沒來醫院一趟,連條信息都沒有。
婦聯的人想盡辦法聯繫他,想問問孩子撫養權怎麼處理。
好不容易電話接通了,男孩一聲爸剛喊出口,「吧嗒」一聲,電話被掛斷了。
只管生,不管養,自私冷血無情無義。
深夜入睡,死去的媽媽是否會去夢裡找你?
愚昧的人別生孩子。
只是那孩子真令人心疼,有著這個年紀不該有的沉默和憂鬱。
別人來看他,他也不哭,仰著臉,安靜地被人抱。
媽媽走後,舅舅讓他回去上課,他收拾書包就回了學校。
他越懂事,心裡積壓的傷痕就越多。
也許小小的他尚不懂成長的意義,但已經徹底理解了「拋棄」這個詞。
只能默默把全世界扛在瘦弱的肩上,咽下無助的苦水,硬著頭皮,拖著生活用力往前走。
還有一個男孩,經歷和他類似。
監控拍下這一幕,把我看哭了。
12歲的男孩,下了課,和老師請假,獨自到派出所為亡父銷戶。
女警察問他,怎麼自己一個人來啊。
男孩低著頭說,去孤兒院,需要這些證明,所有手續都要自己辦好。
媽媽在她9歲的時候不要他了,走了,只剩他和身患殘疾的爸爸相依為命。
不幸的是,父親因心臟衰竭離世。
爸爸走後,媽媽也音訊全無。
他除了去孤兒院,無處可去。
遺憾的是,像這樣的孤兒有很多。
我們伸手就能觸摸到的星辰,有人可能窮極一生也夠不到。
灰暗潮溼的垃圾桶,蓋子一掀開,臭氣撲鼻,令人作嘔。
難以想像,這裡竟然躺著一個男嬰。
臍帶都沒剪,他就被扔掉了。
被扔在垃圾桶的孩子不止是他。
東莞。
寒冷的冬天,僅裹著一條床單的女孩夾在垃圾中間,快要被凍壞了才被發現。
送到醫院,髒兮兮的,她身上很多擦傷,手腳凍壞了,已經發紫。
廈門。
葉女士扔垃圾,碰上了一個女人,手上拎著一個黑袋子,神色慌張,似乎出了什麼事。
她便問了句:「您這扔的什麼?」
女人趕緊說:「狗狗死掉了。」
女人走後,葉女士翻開垃圾桶,打開黑色袋子一看,裡面竟是一個渾身血淋淋,顯然剛生下來不久的男孩。
在中國,每年每天甚至每分每秒,都有孩子被拋棄。
有的地方甚至不得已貼上了棄嬰違法的標識。
但依然攔不住一些喪心病狂的人。
而因為那些無能的爹媽,被拋棄的孩子就像無根的浮萍,從此過上顛沛流離的生活。
在蜜糖中長大的人,永遠無法理解下面這些孩子的窘迫。
這是一處僅有幾平米的地方。
屋裡的擺件不多,一張床,一張桌子,幾把椅子,是這個家全部的財產。
床上摞了幾床紅花棉被,因為年歲久了,被子磨破了,表面發黑。
另一側,化肥袋子囤了一些乾糧。
爺孫三人,生活在這。
孩子的爹媽在他們3歲的時候離婚了,兩個大人相繼出走,誰都聯繫不上。
爺爺帶著苦命的孫子,日子過的很難。
有乾糧,他們就吃乾糧。
沒了就去撿垃圾,賣了,賺錢買點東西吃。
兩個孩子很聽話,爺爺撿垃圾,他們跟著。
爺爺撐著袋子撿塑料瓶,孩子們就麻利地撿紙殼。
天冷了,沒錢買手套,幹活的時候,有時候會被玻璃碎片劃傷,疼,也沒有辦法。
明明還是個孩子,他們的手卻黑黢黢的,掌紋開裂,指甲裡都是黑塵,和幹遍粗活累活的農民工並無兩樣。
然而,比起生活的窘迫,缺乏精神關懷是更嚴重的問題。
他們不像那些在愛中長大的孩子,自卑是深入骨髓的病。
不敢抬頭看人,見人就緊張,他們忍住眼淚,咬住發白的嘴唇,唯有躲避,把自己封存起來,小心翼翼地活著, 才能帶來一點點安全感。
電影《海邊的曼徹斯特》有句臺詞:
不是所有的錯誤都可以被原諒,也不是所有的傷痛都可以被撫平,總有時間也無能為力的事。
7歲的小瀅動作精悍,賣力砍柴的時候,眉宇間已是山民的氣息。
去山上砍柴,是他每天放學回家的第一件事。
幹完活把柴背在小小的肩上,踏著泥濘的山路拐回家,踩在小凳子上幫奶奶燒水做飯。
這是小孩一天的生活。
他7歲了,爸爸離世,媽媽跑了,對於父母的記憶並不多,從小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兩個老人沒錢,低保和一畝薄田是這個家唯一的收入,日子過的艱難又苦澀。
小瀅的襪子破了,奶奶不捨得扔掉,拿針線縫縫補補,襪子上添了無數補丁,讓小瀅繼續穿。
孩子乖,知道家裡窮,不鬧,乖乖穿上破襪子。
奶奶談起孩子的身世,忍不住哭了起來。
小瀅看著奶奶哭,似乎習慣了,瞪著眼只是發怔。
他經常一個人待著,坐在電視機前看動畫片,不吭聲,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他把自己牢牢地鎖了起來,沒人能靠近他,也沒人能救贖他。
我想起了小時候的經歷。
我家開藥房的,媽媽經常周末去進藥。
我很黏她,不讓她去,她一走,我就哭。沒辦法,她只好帶我一起去。
有次卻把我拋下了。
那是一個下午,我午睡醒來,家裡空蕩蕩的,只有我一個人。
我害怕,扯著嗓子喊媽媽媽媽,媽媽你去哪了。
聲音都哭啞了,沒有回音。
後知後覺地,我才意識到,媽媽把我一個人扔在家裡進藥去了。
那是一件很小的事,卻在我心裡烙下了很深的印記。
她回來後,我「記恨」她,兇媽媽不要我了,是個壞媽媽。
媽媽買了很多葡萄乾才把我哄好。
但我始終無法忘記,到處找媽媽找不到,只能哭的無助。
後來父母離婚,我在無數次深夜哭著醒來,哭著睡去。
一個沒有被「拋棄」過的人,體會不到那種恐懼。
而那些真正被拋下的孩子,他們的命運,就像栽在水泥中,動彈不得。
命運將他們使勁往下拽,可就算眼前是萬丈深淵,迷茫和膽怯也一直都在,他們也得逼著自己走下去。
因為要活著。
知乎上有個問題,孤兒的生活是怎樣的。
有個回答,我看後全身一震。
「無數次想死,也嘗試過去死。
為什麼我的生活如此孤獨,眼前只有無盡的黑暗。
好痛苦,想訴說,但沒人說,只能默默忍受。」
這也許是無數人內心最真實的寫照。
在一片漆黑中,尋找活下去的意義。
趙翔和爺爺並肩坐著,身後是他們黑漆漆的家。
院子裡積了不少雨水,門口停著爺爺撿破爛用的三輪車,牆角拴著爺爺養的兩頭羊。
趙翔站起身,回到破舊的屋裡,熟練地煮藥,走向癱瘓在床的奶奶。
屋內不時傳來奶奶痛苦的哀嚎聲,趙翔聽著爺爺的嘆息,稚嫩的肩膀又多了幾分重量。
她是被撿來的孩子,不知道爹娘在哪,生下來就到了養父母家。
可不幸,卻接二連三落到她的身世。
先是養父母雙亡,奶奶又因為疾病痛不欲生,而她自己,竟在奶奶病後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
爺爺擦著眼角的淚,喘著粗氣說:
「再窮也得想辦法把病治好,我走了孩子怎麼辦呢?」
小趙翔低聲說:
「有錢先讓奶奶看病。」
前去採訪的記者聽聞,「那你呢?」
「我不想。」
「為什麼?」
「沒錢。」
她說這兩個字的時候,很平靜,只是每個字,都重重地抖了一下。
小趙翔說最喜歡語文,理想是長大後當一名警察。
賈平凹說:「人的一生,苦也罷,樂也罷;得也罷,失也罷。要緊的是心間的一泓清泉裡不能沒有月輝。」
人最大的慈悲,是給生命救贖的機會。
這些孩子就是自己人生的解藥。
這是一間破舊的瓦房,房門斑駁得看不出原來的顏色,似乎輕輕一拉,門就能扯下來。
李順雅自己住在這裡。
1歲時,媽媽跑了。
8歲那年,她爸在地裡收麥子的時候突發腦血栓,癱在床上幾年後,撒手人寰。
沒多久,重病在身的爺爺也走了。
為爺爺送終的錢,都是村裡鄰居一起湊的。
而家人留給她的,只有那一間破房子,還有一隻小黃狗。
村裡人,包括學校同學老師,都給她籌過錢,女孩不肯收,全拒絕了。
她說別人掙錢不容易,自己不能不勞而獲。
一放學,女孩就去撿破爛,拾磚塊。
談起這個,女孩很開心。
「撿到的破爛可以賣錢,我下周就不用為吃飯發愁了。」
記者問她:
「苦嗎?」
她半天不吭聲,但雙眼打溼。
「我不怕苦,可有時候很想爸爸和爺爺。」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暈輪效應,指的是:
我們很容易以自己固有的知識和經驗以偏概全,以點概面。
我把一些事講給身邊的人,問她們的感受,有人說,
「都是孤兒了,為什麼不堅強?」
其實不必怪這些人,他們在象牙塔中長大,自小遠離貧窮疾苦的生活,斷然不能理解那些無法承受的沮喪。
不能理解狂風暴雨,夜雨傾盆的時候,就算在風雨中奄奄一息,也沒有一處院牆能遮風擋雨的殘酷。
而這,是中國至少50萬孤兒面臨的現實。
他們柔軟的一顆心,在磨礪中越來越硬,唯有升起內心不落的太陽,才能在這大千世界,為自己築起一面圍牆。
眼淚不是苦難的終點,行動才是。
希望社會能對孤兒多點關愛,有人生下來,人生就沒有選擇權。
希望那些生而不養的父母,不要再迫害孩子的人生。
創造一個生命並不偉大,只是本能;
人性與良知,才能賦予生命真正的意義。
點個讚吧,只願,所有生命都被世界溫柔以待。
來源:洞見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