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嶽區十分鐘生活服務圈提升群眾獲得感
今年以來,岱嶽區天平街道板大山村新時代文明實踐點聚焦群眾需求,開展「微心願」徵集活動,根據村裡老人意願,開展「愛·從頭開始」志願服務活動,每月1日為村內老人免費理髮,圓夢「微心願」。
與板大山村一樣,道朗鎮豐山村利用老村委、老代銷點改造成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建有村民議事廳、農家書屋、棋牌室等場所,室內桌椅板凳、網絡、電視、空調等設施設備一應俱全。豐山村黨支部書記陳文華介紹,今年以來,該村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已開展教育培訓、文化活動等20餘場次,成為群眾學習科技文化知識的好平臺、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為實現文明實踐效果最優化,岱嶽區創新舉措,選取108個文明單位、文明校園與村(社區)共建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點,實施文體小廣場、文化小禮堂、文娛小庭院「三小工程」,重點建設村級文化禮堂、村民互助會、新時代文明實踐點,配套網絡、電視、圖書、棋盤等設施設備,實現了場所十分鐘抵達、志願服務十分鐘到位,構建起群眾「十分鐘生活服務圈」。
2018年,岱嶽區被列入全省首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市區)。該區大膽探索創新,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區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研究所和新時代文明實踐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制定了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十條」,編寫了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三字經」,為文明實踐工作提供了理論支持。
為確保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長效化、實效化、制度化,該區制定了《岱嶽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實施方案》《泰安市岱嶽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考核辦法》,確定了「七傳七有七進」(即傳理論、傳政策、傳道德、傳文化、傳科技、傳法治、傳健康;有機構、有場所、有隊伍、有制度、有計劃、有成效、有檔案;進村莊、進社區、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家庭、進網絡)的工作思路,將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納入全區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和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指標體系。
在新建成的岱嶽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綜合展廳,參觀人員絡繹不絕,家住附近小區的李大爺站在齊魯時代楷模蘇慶亮同志事跡展板前認真看著每一幅圖片。去年以來,該區按照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務,從凝聚群眾、引導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出發,整合資源,高標準打造了岱嶽文化禮堂和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綜合展廳。
要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這一重要陣地用好,就需要探索如何把人引過來、把人留住、產生共鳴的方法。不僅要把文明實踐場所建到群眾家門口,還要解決文明實踐「人從哪裡來」的問題,跳出單純依靠行政力量的思維定勢,把志願者作為主體力量,打造過硬文明實踐隊伍。
「俺泰安人傑地靈風光美,泰安人熱情好客人稱讚,人人爭做新時代泰山『挑山工』……」近日,72歲高齡的岱嶽藝術團團長葛業森來到道朗鎮裡峪村,在村文化禮堂表演「汶河大鼓」《爬泰山》,甫一亮嗓,便引來村民陣陣掌聲。
像葛業森一樣,目前岱嶽區有10支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100名專業宣講員和千名保潔員、千名中小學生、千名文藝骨幹兼職宣講員加入全區文明實踐隊伍,開展常態化志願服務。通過實施「十百千」工程,動員和激勵廣大黨員幹部群眾積極參與到文明實踐中,讓新時代文明實踐更有熱度。
岱嶽區以志願服務形式,圍繞「講」政策理論、「評」模範先進、「幫」群眾所求、「樂」文化生活、「慶」傳統節日,廣泛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今年以來,全區已開展志願宣講150餘場,開展各類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300餘場次。
要創新方式方法,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動員和激勵廣大群眾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培育向上、向善的力量,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群眾基礎,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岱嶽大地落地生根。要切實抓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建設,全力打造集政治引領、思想引領、文化引領、實踐引領等多種效能於一體的實踐平臺,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更有活力、更有成效、更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