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猴賽雷」的祝福裡,在支付寶春節紅包「咻」聲不停中,羊年已然遠去,猴年真真然開始啦。重新啟程的你又將在何時何處有所斬獲,成為讓人大跌眼鏡的潮人大拿?在微信、QQ、貼吧裡,你又將常念叨何詞何句?懷著對新年的熱情期待,對網友腦洞的無限憧憬,小編展開了新一年的熱詞追逐。
猴年祝福哪家強
祝你「猴賽雷」
潛力指數:★★★★☆
猴年還未到,心急火燎的猴子就迫不及待地佔領網絡陣地。央視春晚吉祥物「康康」一公布,瞬間引爆網絡。
小夥伴們可不管吉祥物的大名是什麼,全都管它叫「猴賽雷」。其實,「猴賽雷」最早並不是這隻亮瞎眼的神猴的專屬,而是2009年在網上發帖徵「優質」男友、引發網友吐槽的90後女網友的網名,網友一度也用「猴賽雷」指稱該網絡事件。「猴賽雷」還是廣東話「好犀利」的諧音,有「好厲害」的意思。
出乎意料的是,春晚上這隻「猴賽雷」吉祥物始終沒有現身,網友對此還調侃稱,「據說猴賽雷沒有通過春晚安檢」,更有好心網友到處貼「尋人啟事」。但是,「猴賽雷」卻突然演變成猴年祝福的常用語,從網絡滲入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猴年猴賽雷」成了最具特色的猴年祝福。
小編順著這態勢掐指一算,「猴賽雷」不僅會繼續當「康康」的小名,更有可能被大家用來「愛稱」那些雷到不可救藥的人和事,同時還會成為「祝福越來越強,希望精彩不斷」的代名詞。怎麼形容厲害驚人得不要不要的?一個「猴賽雷」最到位!
最霸道告白
「做我的女人」
潛力指數:★★★★☆
《羋月傳》中三個英氣逼人的漢子和羋月的愛恨糾葛可謂賺足了眼球,更引發多番話題潮,無論是溫文儒雅的情話boy黃歇還是重情重義堪稱學習典範的大叔嬴駟,都讓萬千少女心生嚮往,而霸道總裁附體的翟驪作為荷爾蒙四溢的漢子,更是男友力爆棚。男人味十足的義渠君多次向羋月直呼「做我的女人」。
這種簡單粗暴霸氣十足的告白怎能讓人hold得住,一眾網友紛紛在微博上吶喊「讓我來!我願意!」評論炸開了鍋。
@網友甲:雖然不知為何過了數年,義渠君依然沒有洗頭;但他對自己心愛的女人表達愛意總是那麼簡單粗暴,如果女人這一輩子遇到一個像義渠君這樣的男人,那麼真的是無憾了!
@網友乙:義渠君那句「誰膽子那麼大,敢動我喜歡的女人」真是帥了我一臉血啊!
@網友丙:姑娘們,遇到義渠君這樣的男人就嫁了吧!
現如今,大伙兒霸道示愛方式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從小夥伴們對這句霸道表白的反應來看,繼「這片魚塘被我承包了」、「壁咚」之後,這種赤裸裸宣誓主權的大膽表白的熱度怕是還會持續走高,指不定哪一天便成為「追女必需金句」也未可知。
小擬聲詞大內涵
「咻一咻」
潛力指數:★★★★★
「咻」本來是形容喘氣或某些動物叫聲的擬聲詞,常以「咻咻」疊用出現。大文豪蘇軾曾在《江上值雪》中寫道,「草中咻咻有寒兔,孤隼下擊千丈馳。」
如今,隨著支付寶強勢進入日常生活,「咻」更是「動了起來」——你在用支付寶進行聲波付款時,交易過程中便能聽見「咻咻咻咻」的聲音;春節前,支付寶還在首頁闢了一個「咻一咻」的金色按鈕,每天送出驚喜大禮包,「咻」變成在紅包海洋中「嗅一嗅」的代名詞,只要身邊有紅包,支付寶就能幫你「嗅」出來。除夕夜全家總動員一起狂按手機、「咻」聲不停的場景,小夥伴們一定還記憶猶新吧。
「咻一咻」除了能「咻」到福卡紅包,更有大伙兒腦洞大開創造的「咻字金句」:別說話,咻我;換個姿勢咻一咻;讓我們紅塵做伴,咻得瀟瀟灑灑……
不過,小夥伴們可不會讓自己被這些「標準玩法」困住,不少人叫嚷著:「別苦惱,和我一起『咻』起來」,不禁讓人恍然間覺得自己像待發射的火箭,隨時蓄勢待發,一飛沖天,給人濃濃的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在「咻」紅包傳遞分享的鏈條裡,快樂與喜悅也被更多人共享。
2016年,「咻」字極有可能會從擬聲詞變為動詞用法,代指「積極嘗試」,而「咻一咻」也會被大家賦予「努力拼搏,積累財富」或是「爭取幸福,傳遞快樂」抑或是「不屈不撓,積極向上」這些美好的意義和內涵呢!
二孩時代
升級版寶寶「巨嬰」
潛力指數:★★★☆☆
巨嬰,指巨大的嬰兒,即心理滯留在嬰兒水平的成年人。巨嬰一詞由巨嬰心理發展而來,成年巨嬰心理其實是一種心理病態,是由於在幼兒階段缺乏正確照顧而導致的心理缺失。
知名心理治療師武志紅說,出生至6個月大的嬰兒都處於「全能自戀」狀態,即認為所有事情都能夠實現、所有需要都能被滿足。但若這些需要無法得到監護者的準確照顧,嬰兒會產生強烈的無助感,並會演化成一種心理缺失,從而致使其在今後的生活中再次追求回到「全能自戀」的狀態。
成年人的全能自戀非常有殺傷力,可能導致一個人將其他人和萬物都當做自己的棋子來對待,而不能較好地尊重對方。
「巨嬰」從字面上來看雖是個貶義詞,可是有了「吃貨」「二」「屌絲」「土豪」這些流行詞的「前車之鑑」,我們有理由相信「巨嬰」一詞會在小夥伴們的鍵盤下擁有全新內涵。
去年大家自稱寶寶的段子層出不窮,看到或驚訝或難以相信的事情便來一句「嚇死寶寶了」。如今「巨嬰」指不定也會成為大家口中的「常用詞彙」,用來誇獎那些童心未泯,如嬰兒般純真可愛的成年人。
粉絲「黑話」
飯,你的「愛豆」還好嗎
潛力指數:★★★★☆
如今的追星圈裡,粉絲們對自己偶像的愛稱可謂五花八門。例如大家稱呼羅志祥為「小豬」,叫周渝民「仔仔」……而在韓粉圈裡,許多人更習慣稱呼自己的偶像為「愛豆」。
「愛豆」是個什麼吃食?它可不是用來吃的,實則來源於單詞「idol」的英譯,就是指自己崇拜的人。用「愛豆」取代「偶像」,更顯年輕時尚,再也不用擔心暴露年紀了!
既然都把偶像叫「愛豆」了,粉絲們當然就自稱「飯」了(同樣來自粉絲英文「fan」的英譯),於是便有了「飯隨愛豆」這樣的俗語,意思是說自己的「愛豆」(偶像)平時為人處世如何、性格如何,他的「飯」們(粉絲)就是如何。
另外,「愛豆」也被引申為人氣之意,網絡上所說的「上升你的愛豆」,其實就是「提升你的人氣」的意思。
2015年,「愛豆」還被註冊為一款專為粉絲打造的追星手機應用。截至2015年8月,「愛豆」App已開啟62位熱門明星,「飯」們可以追蹤自己「愛豆」的最新動態、看行程、看直播、交流互動,甚至玩一些有趣的明星小遊戲。
如今各個「愛豆」粉絲間的爭論此起彼伏,微博評論中的粉絲對立常常比電視劇還精彩。這讓小編有理由相信,「愛豆」將在未來擁有更高的使用頻率和擴展空間,興許還會沿用到更多的場合,代稱自己的偶像、男神女神或者是自己喜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