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食回暖慢,線上競爭激烈,嘉和一品欲發力小程序外賣

2020-12-22 新京報

「打了多年基礎,我們原準備今年在全國大力拓展,現在看來要等現有業務恢復正常再去拓展外地市場了。」一場疫情,打亂了嘉和一品原來的規劃,創始人劉京京和她的團隊不得不暫時收起異地擴張的「野心」,將重心轉移到抗疫復工上。

當下,嘉和一品有五六十家門店恢復運營,但堂食客流極少,外賣也不足平時的20%。嘉和一品正通過團餐、半成品零售增加訂單量,並上線小程序外賣試圖發展自有線上流量。

堂食每天十幾單、外賣僅為平時的20%

眼下雖然餐廳已陸續開門迎客,但餐飲業回暖跡象並不明顯。以北京為例,「三八婦女節」恰逢周末,本該是商場人氣旺盛的日子,但朝陽大悅城仍有少數餐廳處於歇業狀態,已開業的餐廳也有眾多空位。

與大悅城相隔一條馬路的嘉和一品青年路店也顯得「冷清」。3月8日,新京報記者在店內看到,即便是在午飯高峰期也僅有2位顧客,桌間距被明顯拉大,前廳和後廚員工共有三四個人。15分鐘內,僅有2個外賣訂單被外賣員取走。店員說這家店一直在營業,每天最多有十幾位顧客。

創立於2004年的嘉和一品是主打粥品類的餐飲連鎖品牌,目前開設有150家門店,分布在北京及周邊城市。據了解,目前其在北京核心區的五六十家門店已恢復了營業,每家店保留1/3約六七名員工維持日常運營。

嘉和一品創始人、董事長劉京京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堂食客流稀少,還是以外賣為主,日均外賣單量僅為平時的20%」。她解釋稱,一方面,外賣為白領、學生群體的剛需,目前學生尚未開學、白領仍以居家工作為主。同時疫情期間外賣不能進多數小區,消費者居家點餐的意願也不高;另一方面,線上平臺也在擴容,之前沒有外賣的餐飲企業也在這次疫情之後火速上線外賣產品,導致訂單分流。

打造小程序 發力自有外賣

由於堂食恢復正常沒有明確的時間表,越來越多的餐飲企業將眼光轉向了外賣,但做外賣真的能拯救餐飲嗎?

「現在做外賣基本不掙錢,可以說訂單量越多虧得越多。」劉京京坦言,嘉和一品在外賣平臺上銷售100元,扣除各種費用,可收回53元,這53元裡還要扣除近30%的食材成本,還有人工成本、房租水電、包裝費等。而疫情期間口罩、消毒防疫類投入也給餐企帶來了一定的成本壓力。

就餐企的外賣業務,多位餐飲從業者對新京報記者透露:平臺佣金只是一方面,還有滿減折扣活動、廣告營銷、配送補貼等各項費用,餐企要想銷量上去,哪塊都不能少花。而在劉京京看來,如果平臺一味走低價、補貼的模式,一些餐企面對經營壓力不敢提價,只能降低成本,這也在無形中易給食品安全埋下隱患,破壞餐飲生態。

從餐企經營者角度,劉京京表示,「不能依賴平臺」。目前,嘉和一品重點打造的自有流量外賣小程序已上線。對於這一改變,有人認為嘉和一品除了需面對如何獲客、提升訂單量、自建配送團隊還是與第三方配送合作等諸多問題,還意味著喪失了外賣平臺這一巨大的流量入口。

針對質疑,劉京京說,「小程序外賣要慢慢積累,我們有200萬電子會員,可以將堂食與小程序外賣打通,實現會員積分互用,這對品牌認知度較高的顧客有強大吸引力。我們也可以直接跟客戶溝通,根據需求做個性化滿足」。相較於自建配送的重運營模式,嘉和一品表示配送主要與第三方物流合作,門店可作為補充運力。

除此之外,嘉和一品還推出了企業團餐和半成品套餐,其中半成品套餐在微店銷售;接下來招牌產品也會被做成半成品逐步上線,比如對特色粥品,不僅會銷售粥料,還將研發方便速食粥類或自熱粥類。

劉京京認為,疫情對餐企來說是一次歷練也是一次檢驗,能撐過去的企業,都會在供應鏈管理、食安管控、線上交易等方面有進一步提升。

【同題問答】

新京報:你當前面臨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劉京京:公司無法恢復正常運營並開展新業務。

新京報:你最想得到的支持是什麼?

劉京京:因為連鎖餐飲業性質特殊,門店多員工也多,從標準上不符合中小餐飲企業,希望我們這些連鎖餐飲企業也能夠同享中小企業的扶持政策,包括房屋減租、社保減免等。

新京報記者 張曉榮

編輯 彭雅莉 校對 王心

相關焦點

  • 疫情下的嘉和一品
    劉京京:嘉和一品目前有100多家店面,主要集中在以北京為主的華北地區。因為日常的食安保障和管理體系還比較到位,所以為了響應國家號召,保證城市餐飲供應,目前大部分門店還都在營業。當然,營業的門店都是在多重保護措施下營業的,包含員工的防疫和餐廳的消毒等措施。餐飲供應上,分為外賣和堂食兩種類型。
  • 嘉和一品:160家店年入近6億,憑的僅是一碗粥?
    2008年,劉京京將思考化為了現實,由她一手策劃的嘉和一品外賣業務正式啟動。彼時的外賣市場一片空白,嘉和一品的外賣業務上線後,營業額突飛猛進,佔到了嘉和一品總營業額的10%左右。「在2008年到2012年期間,僅外賣部分每天就為嘉和一品帶來了十幾萬的交易量。」劉京京說,客流增加了,門店人員卻有限,她擔心可能會造成線上和線下的服務失衡。
  • ...化經營快車|數位化|微信支付|嘉和一品|微信小程序|漢光百貨|快車
    作者/劉曉 編輯/楊溪出品 | 原子智庫·騰訊新聞小滿工作室「堂食基本歸零,外賣剛開始也僅有往常的1/7不到。」回想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衝擊,嘉和一品創始人兼董事長劉京京苦笑道。疫情帶來的衝擊影響著國民經濟的各個方面,而以餐飲、零售、旅遊為代表的線下經營商戶品嘗起來更為苦澀。
  • 嘉和一品創始人劉京京:堂食恢復到去年80%水平,茶飲恢復最快
    「經歷了疫情,很多顧客原來沒有點過外賣的,現在養成了點外賣的習慣;很多餐飲企業在堂食為零的情況下,通過外賣獲取現金流。現在外賣的增量比較大,堂食沒有恢復到去年同期,基本達到80%左右的水平。」 12月18日,由騰訊·原子智庫聯合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主辦的「請回答2021——2020騰訊風雲演講年會」在北京舉行。論壇以「中國經濟新徵程」與「乘風破浪啟未來」為上下篇章,聚焦2021經濟趨勢,探討新消費與大健康等熱門話題。
  • 14年粥品牌屹立不動,嘉和一品是如何搶到外賣行業的這塊蛋糕的?
    許多做過堂食的老闆,在轉型外賣時總會遭遇滑鐵盧。有過痛,才會體會到外賣根本不是傳統餐飲,傳統思維去做外賣根本行不通。為了讓正在痛的夥伴痛定思痛,為了還沒痛的夥伴避免疼痛。今天就嘉和一品這一品牌,說說他是如何在外賣行業中站穩腳跟的。
  • 微盟智慧餐飲助江南一品發力小程序 實現業績新增量
    淮揚菜高端餐飲品牌「江南一品」,依託微盟智慧餐飲解決方案,通過小程序外賣、附屬品牌運作、私域流量運營等方法實現逆勢突圍,創造了小程序單月訂單量突破5000、外賣銷售額超過40萬元、單店月銷售額破百萬元的亮眼成績。江南一品的高光表現,為高端餐飲品牌的數位化轉型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啟發。
  • 肯德基等新餐飲門店潛規則:外賣比堂食貴?
    肯德基等新餐飲門店潛規則:外賣比堂食貴?來源:聯商網2019-07-25 07:48近日肯德基、麥當勞因為外賣產品定價高於堂食的同款產品而備受關注。但事實上,餐飲門店堂食、外賣定價不一,其實早已成為行業常態。
  • 「一碗粥的小幸福」 嘉和一品行業競爭優勢有哪些?
    嘉和一品將對自然的敬意,傾注於每一款產品,努力拓展美食的邊界,以更加健康豐富、均衡的飲食,受到大家的歡迎,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嘉和一品,一起看看嘉和一品行業競爭優勢有哪些?嘉和一品從開第一家店始,就計劃著做成一個中餐行業的連鎖品牌。開店前,劉京京賣掉了之前經營的各種形態的餐飲業務,專心經營嘉和一品,花去大量時間在餐品研發上,並且從第一家店就形成統一的VI 標識,包括店內布置、餐具等等。如今北京嘉和一品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經過12年的努力,已經發展成為深受客戶喜愛的健康餐飲領軍企業之一。
  • 為帶動正餐和外賣流量 連鎖快餐品牌嘉和一品這樣做
    作為千億級大蛋糕,早餐市場成為連鎖餐飲品牌的競爭高地。快餐連鎖品牌嘉和一品也不甘示弱。   6月8日,嘉和一品在北京70多家門店推出「星級自助營養早餐」,這意味著這家主打多元化健康飲食的連鎖餐飲品牌正式開始布局中國早餐市場。「星級自助營養早餐」為顧客提供傳統精品粥類、豆漿油條、麵食點心,粗糧小菜等30多種營養食物,價格目前為15元一位。
  • 防疫探訪│餐館堂食「冷清」外賣居多,3人以上分桌就餐
    大力發展外賣、逐步開放堂食,受重創的餐飲業正陸續復產復工。疫情防控之下,北京餐飲業恢復情況如何?是否存在排隊、人群聚集現象?一線餐飲企業又怎樣保障堂食、外賣安全?新京報記者2月27日走訪北京多家餐館發現,餐企採取多種消毒防疫措施,正陸續開市迎客。
  • 嘉禾一品這樣做餐飲O2O
    而網際網路熱炒O2O概念的背後,商家其實頗為冷靜,巴人近日採訪了嘉禾一品副總田程鵬,來看看嘉和一品是如何做的。  嘉禾一品作為大眾餐飲品牌,同樣經歷著這樣的變化,目前,嘉禾一品的主要合作夥伴是淘點點、美團等網站,嘉禾一品副總田鵬程對巴人表示,目前,嘉禾一品的主要O2O方向是外賣和團購,對於這一龐大的市場,他不排除會和任何一家平臺合作。
  • 包子裡吃出大小5隻蟑螂 嘉和一品回應:不存在異物混入
    「嘉和一品」小籠包,竟有5隻「小強」?「小強,你怎麼了小強,小強你不能死啊」周星馳說這句臺詞的時候,根本想不到,嘉和一品的小籠包上,一下子死了5隻小強!消費者陳先生通過餓了麼點外賣,「嘉和一品」送來的小籠包,裡面竟然有5隻死了的「小強」!
  • 小籠包裡吃出5隻蟑螂,嘉和一品回應:不存在異物混入風險
    「小強,你怎麼了小強,小強你不能死啊」周星馳說這句臺詞的時候,根本想不到,嘉和一品的小籠包上,一下子死了5隻小強!消費者陳先生通過餓了麼點外賣,「嘉和一品」送來的小籠包,裡面竟然有5隻死了的「小強」!5月22上午9點45分,北京市消費者陳先生與20歲的侄女小南,通過餓了麼平臺叫了一份嘉和一品粥的外賣早餐,其中小籠包一份共四個。小南食用時未沒有注意,先吃了其中一個小籠包。
  • 總感覺外賣比堂食少?這是真的!實驗調查:10份外賣,8份分量少於堂食
    首先在每樣商品上貼上「外賣」、「堂食」的標籤,以作區分。然後在同一個家用廚房電子秤上,分別對20份餐品進行稱重,並記下克數,一一進行對比。  例如,在漢拿山財富中心店,北青報記者花35元點了一份「辣白菜五花肉拌飯」,服務員端來了一個石鍋,裡面包含米飯、辣白菜、五花肉、雞蛋、蔬菜等食品,隨手北青報記者找服務員要來打包盒,將石鍋內的食品全部倒入盒內。
  • 對話嘉和一品劉京京:如果動用父母的養老錢,我勸你千萬不要創業
    搜狐財經「商業列傳」大型系列對話專題第8期本期嘉賓:嘉和一品創始人、董事長 劉京京今年1到11月份,我們餐飲業消費同比下降了18.6%,是遭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領域。餐飲業應該如何應對危機?未來3到5年的發展趨勢又是怎樣的?
  • 嘉和一品「賣房」做中央廚房
    激進的創業者   在談起創辦嘉和一品的初衷和契機時,劉京京並沒有按照「套路」回答問題,而是笑道,「那是我創業歷史上最低谷的時刻」。自大一開始,劉京京就在嘗試各類投資創業,在20出頭的年紀就坐擁成府路上十幾個不同品牌、經營不同品類的店面,在外界看來,年輕的劉京京是個十分能幹、大膽的創業者。
  • 推聯名周邊產品,自助餐年卡秒殺……餐企各出奇招,堂食逐漸回暖
    堂食開放海底撈需等位 喜茶線下銷售逐漸回暖 疫情期間,吃火鍋和喝奶茶是人們最期待的兩件事情。隨著疫情基本穩定可控,火鍋店和奶茶店紛紛恢復堂食,甚至出現了等位現象。 3月12日,海底撈逐步恢復部分門店堂食服務,引得不少人前去打卡。
  • 眾店鋪倒閉,社區團購競爭激烈,線上已經成趨勢小程序也是窗口
    昨天自己在橙心優選上訂購的菜,已經如約而至了,感覺還是不錯的,最近因為線上賣菜這個機遇,很多巨頭在競爭,可以說很激烈的不管是之前的誼品到家,還是美團或者是拼多多,都有很多賣菜的小程序,現在就是群雄割據,逐鹿中原的時刻,最終還是大浪淘沙
  • 從堂食到「在家吃」,火鍋外賣能火嗎
    從堂食到「在家吃」,火鍋外賣能火嗎 企業發力火鍋到家業務,品質和性價比仍是關鍵詞 記者 黃亞蘋 攝 又到了吃火鍋的季節,你是喜歡邀上三五好友下館子,還是點一個最快30分鐘送到家的火鍋外賣? 11月4日,盒馬鮮生在APP及餓了麼上首發盒馬火鍋系列商品,囊括特色鍋底、喉肚鮮雜涮菜、火鍋蘸料等2000餘種;德莊重慶火鍋、海底撈、呷哺呷哺等主打堂食的火鍋品牌,也陸續在湖南推出火鍋外賣到家服務。
  • 總感覺外賣比堂食少?10份外賣有8份分量少
    堂食的餐品是由北青報記者在店內點菜,待每樣餐品上桌後,將餐品裝入餐盒帶回。同時,北青報記者再通過美團、百度等外賣軟體下單相同餐品。第二步 稱重對20份餐品進行稱重將10盒打包的堂食和10盒外賣購買完成後,北青報記者開始進行調查的第二步——稱重。首先在每樣商品上貼上「外賣」、「堂食」的標籤,以作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