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校區保衛處的工作人員來說,校園的流浪狗曾經是一塊心病。因為流浪狗傷人事件時有發生。抓捕流浪狗,就成了必須要解決的問題。為有效抓捕流浪狗,保衛處的老師們研發了一套名為「麻醉吹管」的捕捉「神器」。
高校內流浪狗抓捕成難題
前幾年,如何抓捕安置流浪狗,一直是擺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保衛處老師們面前的難題。「控制住流浪狗收到籠子裡,不傷害它們,給它們吃喝,也保護學生們不受傷害。」該 校長安校區保衛處肖磊老師說:「基於這個原則,我們做了很多嘗試。」
此前周內上課時間,肖磊和同事們就會在校園裡巡邏,採用目前常用的捕網式捕捉方式,將流浪在校園裡的狗狗們收容起來。
「捕網不是一個人能操作的,特別是流浪狗,逃竄起來還比較危險。而且有人愛狗,有人不愛狗,看著好幾個老師穿著工作服,手拎捕網滿校園抓流浪狗,有些愛狗的同學,擔心我們傷害了狗狗,甚至寫郵件給校長信箱投訴過。」肖磊自己在家也養狗,但說起前幾年對校園流浪狗的救助抓捕,他也非常無奈。
後來在工作中,學校保衛處老師和學生會聯動,常常進宿舍宣傳:「在校不養寵物,離校不留牽掛」。同時,結合校園流浪狗現狀,根據古代投茅捕獵的原理,自製了麻醉吹管。
老師自製「神器」麻醉吹管
11月20日下午,記者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校區保衛處,見到了老師們自製的抓捕安置流浪狗的「神器」——麻醉吹管。
「1.2米的無縫鋼管、一次性注射器、紅毛線做的尾纓,吹管用的針頭還要和橡皮圈配合。裝上藥之後,將注射器推進無縫鋼管中,利用膠皮圈收縮彈力作為針管的推藥動力,將管內液體推出。」肖磊說:「其實獸用麻醉吹管不是我們的原創,但用在流浪狗的救助和安置方面,我們學校是走在全國前面的。」
記者了解到,肖磊說的「走在全國前面」,主要是在兩方面,一方面結合目前市面上養殖場用的麻醉吹管的製作方式,肖磊和同事一起製作的麻醉吹管,加裝了紅外線定位,這樣可以保證在距離流浪狗5米之外,就能輕鬆瞄準,避免因人走得太近,驚動它們。另一方面,今年5月,學校將該麻醉吹管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了外觀設計專利。兼具瞄準、麻醉功能的吹管,獲得了專利認可。
通過在實踐中不斷完善,3年多來,肖磊和張老師已在校園裡救助並安置流浪狗300餘只。
控好藥量是最穩妥方式
有紅外瞄準,可以做到5米外「百發百中」,麻醉劑用的是正規獸藥,劑量也諮詢了專業獸醫。製作完成後也主動向轄區派出所報備,並採取專人管理。在記者採訪中,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老師們自製的麻醉吹管,被不少常年義務進行小動物救助的愛心人士稱為目前捕捉流浪狗最穩妥的方式。
昨天,西安市小動物協會秦會長告訴記者:「吹麻是目前最穩妥的方式,控制好藥量,對流浪狗相對安全。更重要的是,這種不聲不響的方式,能有效避免抓捕過程中,流浪狗出現傷人的情況。」
肖磊則表示:「因為西電有國內最好的校內監控設備,所以我們日常抓捕,除了學生現場參與之外,也有監控的鎖定。目前吹管只在白天使用,因為針頭還不具備GPS定位功能,吹到狗身上之後,需要目光跟隨,3分鐘之內藥物就能起效。」
記者了解到,早在2007年,成都警方在全市範圍內集中開展整治街頭流浪狗專項行動時,幾千名警察就首次玩起了類似古代俠客常用的獨門暗器——捕犬麻醉吹管。但當時的麻醉吹管要比西電老師們使用的複雜得多,需要先檢查針管是否完好,再將一個裝有麻醉劑的針頭插入針管,並將一個橡皮套套在針頭上,組裝成一個「子彈針頭」。這時再將打火機氣體加到「子彈針頭」裡,充完氣之後連同針頭拔出來。最後將麻醉針管裝入一根白色吹管之後,用嘴一吹,針頭牢牢射在目標物上。這時,針管上的橡皮套往後一推,針內的麻醉劑直接輸入目標物體內。但目前,西安警方主流的抓捕辦法,仍是捕網。
肖磊表示,「我們希望通過社團、學校、警方、小動物保護機構形成聯動機制,若覺得辦法好用,可複製推廣,但設備一定要專人管理。」
本報記者 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