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晨獻血
RH陰性血是非常稀有的血液種類,俗稱「熊貓血」,在全國佔比不足1%。在廣陵區曲江街道古運社區,就有這麼一名年輕小夥,他體內滿腔的「熊貓血」一直在為奉獻而流淌。今年30歲的張晨,是一名退伍軍人,從事志願服務8年,先後獻血2800毫升、捐獻一次造血幹細胞,甚至還主動申請了遺體捐獻。他說,「多做對社會有益的事,心裡踏實。
因傷退伍
一人打三份工撐起一個家
昨日上午,張晨手拿簸箕掃帚,趕至古運曲水花苑小區,參與小區環境整治,清除垃圾、搬除雜物、消除隱患,忙得滿頭大汗。
身為小區物業保安隊長,張晨的日常工作錯綜複雜,既要負責安全和車輛管理,也要負責調解業主矛盾,雖然僅上崗2年時間,他卻用認真負責贏得了所有業主的好評。
初見張晨,戴著一副眼鏡,瘦瘦高高,皮膚黝黑,十分精神。在身邊親友眼裡,張晨是一名勤奮陽光的「大男孩」,性格開朗,為讓母親過上幸福生活,一直在努力工作。「父親去世得早,母親一人把我撫養成人。」談及成長於單親家庭,張晨表現出一股責任感。因傷退伍後,他為母親貸款購買了一套房子,一人打三份工償還房貸。
「當兵時,左耳受傷,聽力二級傷殘。」張晨說,2015年,當他每天奔波於三份工作時,巨大的精神壓力令他一病不起,最終在醫院治療了半年之久。可病魔並沒有將他打倒。康復後,他重新投入工作,利用業餘時間,還結對幫扶兩位獨居老人,定期上門,幫忙洗衣、燒飯,送去生活用品。
甘於奉獻
7年捐獻2800毫升「熊貓血」
在張晨的心中,除了「小家」,還有「大家」。日前,古運社區黨總支組織開展義務獻血活動,作為一張「熟面孔」,張晨第一個來到了採血點,安靜落座,擼起袖子,一次性捐獻了400毫升血漿。獻血之後,他又匆匆回到了工作崗位。
談及張晨的獻血史,古運社區人人豎起大拇指,稱讚他的奉獻精神。原來,張晨體內流淌的血液與一般人不同,B—RH陰性血,也就是人們口中的「熊貓血」。
「參加志願服務8年,獻血7年,每年400毫升。」張晨告訴記者,一次獻血時,醫護人員告知,自己的血型是稀有的「熊貓血」,血庫急需他這樣的血漿。於是,張晨開始堅持獻血,僅在生病期間斷檔一年,每次堅持400毫升「全血」,7年共捐獻2800毫升「熊貓血」。
去年獻血時,張晨從一名醫護人員口中獲知,血庫造血幹細胞告急,他二話沒說,再次伸出手臂,捐獻了造血幹細胞。2017年,他在網上看到一則關於捐獻遺體的信息,徵得母親同意後,他又填寫了捐遺申請書。
「有生之年,要極盡所能,多做對社會有益的事,心裡踏實。」張晨說。
通訊員 左芙蓉 記者 陳晨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