縉雲新聞網訊 8月30日下午,縉雲縣長坑小學的會議室裡笛聲悠揚,清脆與柔和相應,委婉和清亮並存,宛如天籟之音。當杜海燕老師吹奏的一曲《茉莉花》戛然而止,空氣中仿佛還有餘音嫋娜,耳畔的掌聲已經如洪波湧起。
原來是長坑小學的全體教師在召開新學年開學工作會議之前,首先笛子過關。接下來,一位位老師輪流著登臺吹奏,老師的心隨著旋律起起伏伏,隨之激越,隨之平靜,隨之悠遠……「過關!」「過關!」……本學年新入職的教師也拿到學校準備的新笛子和笛譜,眼睛閃爍著祈盼的光芒,暢想一個月後的過關考核。
縉雲縣長坑小學重視藝術教育,提倡人人會吹笛,讓每位在校學生在小學階段至少能學會一樣樂器,是浙江省藝術教育實驗學校,浙江省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可是地處農村,師資力量有限,學校科班出身的音樂老師僅有兩位,遠遠無法滿足學校藝術教育的需要。怎麼辦?學校制定自力更生,邊學邊教的辦學策略,科班音樂教師教科任教師,科任教師再教學生,教師與學生共成長,共進步。
杜海燕老師笛子過關考核
在長坑小學裡,人人都是「音樂教師」。像杜海燕老師原來語文老師,卻是全校笛子吹得最好,一直帶著學校的笛子校隊;像徐傑荷老師原來是英語老師,畢業只有三年,從剛到長坑什麼樂器也不懂,現在卻是學校裡嗩吶「專家」;像陳衛華老師年近五十,出於學校工作的需要,半路卻要她負責學校二胡校隊,今年的暑假,她就以150元一節課自費找校外的音樂培訓機構學習……在長坑小學裡,這樣的老師,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很多。
當天的笛子過關,教師先過關,然後學生再過關,辦好農村藝術教育,就要有這種自強不息、敢於爭先的長坑精神。試問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秋山風月清。
來源:縉雲新聞網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