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1歲半不會說話,還以為是「貴人語遲」?別,小心這4種原因

2020-12-12 飯飯媽媽育兒

文丨飯飯媽

前幾天和一個寶媽聊天,她說自己孩子已經一歲半了,可是什麼話都不會說,就像簡單的「爸爸媽媽」類似的話語,其他朋友家的孩子,連簡單的句子詞語都已經很會說了,可自家孩子就是不肯張口,她也感到非常的擔心。

聽到這樣的話,我也表示非常的同情她,畢竟正常情況下,大部分孩子像她家孩子那麼大的時候都會說「爸爸媽媽」了。

不過其實,她所面臨的這個問題,我也曾經經歷過,我家孩子也是屬於晚說話的那種。

當時我閨蜜的孩子跟我差不多時間出生,那時候她家孩子不僅會說爸爸媽媽了,而且還會跟著動畫片裡面的人物說些簡單的話。

那時我家孩子連爸爸媽媽都不怎麼會叫,看到別人家孩子那麼會說話,我不由得開始擔心自己家孩子是不是身體方面有什麼問題,還特地帶孩子去醫院檢查,結果醫生說孩子是沒有問題,身體各方面都很正常。

後來,我聽了醫生的話,經常跟孩子交流,給孩子讀繪本,慢慢的孩子就願意開口說話了。

相信有很多父母也有可能遇到過類似這樣的問題,那麼到底如何讓孩子開口說話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其實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首先要了解下孩子本身的語言敏感期是什麼時候?

加之孩子語言發育階段,從而來探索孩子如何開口說話,並不是什麼貴人語遲,「貴人語遲」沒科學依據。

01孩子「語言敏感期」是什麼時候?

語言敏感期分為兩個階段:前語言期(0-1歲)和語言期(1-3歲)正常情況下,在孩子差不多4個月左右的時候,她們就已經開始進行語言的嘗試了,比如簡單的「呀、啊」之類的話語。

其實也是他們發出的對於父母話語的回應,在這個階段父母及時的回應寶寶,並且對寶寶進行一定的引導,那麼寶寶也會更早學會開口說話。

如果父母細細的觀察就會發現,孩子在差不多4個月左右的時候,就會開始模仿別人,還會認真的看大人嘴巴說話的口型,然後有事沒事的時候,就會學著如何發音。

等到6個月的時候,可能父母引導較好,孩子就會發出ba-ba一ba、ma-ma一ma」之類的發音。

等到孩子到了9個月的時候,就能聽得懂大人說的一些話語了,甚至還會和大人進行溝通交流,當然也只是簡單的程度啦。

一歲左右的時候,孩子就會明白自己所表達出來的一些詞彙,所代表的特定的意思。

實際上,大家也明白,孩子在1歲到2歲階段,確實也會有比較強烈的想要說話和想表達的欲望。因為這時候的孩子,他們不說話就會感覺有些奇怪,還會出現經常一個人喃喃自語的情況這也是正常的。

等到2歲以後,孩子的語言系統和大腦思維系統逐漸聯合在了一起,對於孩子本身語言發音有一定的作用,這時候孩子是有意識的。

當然,我們上面所說的是孩子較為正常的一個狀態,有些孩子並不會按照這個發育流程進行,反而會出現較為特殊的情況。

02什麼孩子1歲半還不會開口說話?小心這4種原因

當然有一部分家長就會非常疑惑,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一歲半了還不會開口說話?於是擔心的帶孩子去醫院檢查,可是也檢查不出個所以然來,而且孩子也沒有出現什麼其他的異常情況,就是不怎麼開口說話。

其實,出現這樣的情況和我們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也有關,而通過一些心理學兒科專家的研究發現,如果父母總是經常做這幾件事,那麼孩子不開口說話的可能性就會更高。

①父母過分的嚴厲導致孩子被嚇到

在孩子小的時候,內心是很柔弱的他們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會很害怕,或許當父母大聲說話的時候,他們也會有一定的感知。

有一部分家庭,有了孩子之後,各種各樣的矛盾就會接踵而來,甚至發生爭執,如果時間長了這種吵鬧,也會對孩子產生一定的影響的。

其實孩子長時間處於這種吵鬧的環境之下,孩子本身也是非常痛苦的,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在差不多6個月的時候,他們就會咿咿呀呀的向父母表達他們內心的想法。

但是如果此時父母表現出來較為冷漠,或者十分嚴厲的表情,就會讓親子之間產生距離,而孩子也不敢以一種較為溫和的狀態去面對父母,因此就會減少自己開口說話的次數了。

②言語糾正過激,孩子缺乏說話欲望

對於父母而言自然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家的更好,更優秀,孩子說話也是如此,父母也會希望自家孩子比同齡孩子學習更快一些。

但是有些父母比較偏激,甚至有些強迫症的感覺,一旦孩子說話的時候發音不準確,他們就會有些著急幫助孩子糾正過來。

其實在孩子慢慢學習的過程之中,他們也會了解到,到底如何正確的發音,如果父母長時間的糾正,就會讓他們喪失學習的欲望,就算看到其他孩子在說話,孩子還是不太願意,以正常的方式去和父母交流。

③父母不懂「言語刺激」,語言系統未被激發

之前鄰居家有個孩子,差不多兩歲也是不會說話,其實去過她們家的人就會知道孩子為什麼不願意說話?

因為孩子什麼都不用說,一個眼神,一個小動作,孩子的家裡人就知道孩子要什麼了,然後就直接拿給孩子了。

試想一下,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孩子用得著說話嗎?只需要用肢體語言去和父母溝通就可以,為什麼要說話呢?

如果孩子長時間如此,那麼孩子的語言系統就沒有被刺激,自然而然也就喪失了這種說話的能力。

如果父母懂得如何去刺激他們,讓他們懂得和父母進行交流溝通,才能讓她們正常的表達。

④語言環境繁雜孩子模仿能力差

現在大部分的孩子並不僅僅只是學習一種語言,或許在生活,孩子和爸爸媽媽交流是一種語言,而和爺爺奶奶交流又是另一種語言,或者和其他人交流又是一種語言。

那麼孩子處於比較複雜的語言環境,就容易導致孩子在模仿上出現迷茫的狀態,試想一下,孩子在學習這些所謂語言的過程之中,其實就像是我們面對英語、法語、漢語一樣。

是不可能一下就全部學會的,對於我們來說都有一定的困難,更何況是對於一個孩子。

03作為父母,如何幫助孩子「早開金口」

聽到孩子對自己的喊叫,其實是一件非常令人興奮的事情,也會感受到來自於孩子給父母帶來的幸福感。

而如果孩子出現說話較晚的情況,確實也會讓爸媽有些失落難過,那麼,在生活中我們除了要改正上面所說的幾個問題之外,還應該怎麼做才能幫助寶寶「早開金口」?

1給孩子營造一個豐富的語言環境

我們也會發現,當孩子想要通過言語去和別人進行交流溝通的時候,他的模仿能力,其實是非常強的。

在這個過程之中,孩子也會慢慢的激發自己的言語系統,同時去和爸爸媽媽交流,比如說簡單的咿咿呀呀之類的話語,雖然沒有什麼大的含義,但其實就是父母和孩子交流的開始。

當我們發現孩子可以發音之後,就應該考慮避免沉默寡言,甚至以一種較為嚴肅的狀態去面對他們,而是讓孩子處於一個寬鬆的語言環境,儘可能的讓他們暢所欲言。

2多和孩子進行交流溝通

所謂的語言,其實就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一種方式,那麼在這個過程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人和人,因為它是一個是互相的過程。

當孩子開始說話的時候,父母一定不能讓他們自言自語,而是主動和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

我們也會發現如果父母經常和孩子說話,那麼其實孩子的表達欲望也會更加強烈。

當然,除了所謂的語言系統,孩子還有可能加以用肢體表達,不管怎麼說,這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

如果大家發現孩子不太願意和父母說話,我們也可以考慮帶孩子多出去走走,引導孩子和周圍的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一起交流和溝通。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他也會明白,人與人之間交流最重要的就是發音,這時候不僅僅是父母刺激他們的語言,自我刺激也較為重要。

3訓練基礎發音訓練很關鍵

平時我們也會發現有一部分孩子,在說話的時候,嘴唇,舌頭的發音會有些困難,其中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孩子的肺活量的關係,因為孩子年齡小,身體的器官發育都還沒有完善,所以,說話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成長,這種情況會得到改善。

當然,也有一部分孩子是因為身體方面的問題導致了說話出現了問題,這時候父母可以帶孩子到醫院檢查一下。

4)父母規範自己的語言,鼓勵孩子表達需求

在孩子語言發展階段,我們作為父母,應該考慮他們學習的難度,這時候最好還是多說普通話。

如果孩子長時間聽普通話,他們就不會因為地方的方言而感到困惑,當孩子學會一種語言後,孩子也會和父母進行交流。

當孩子有想要表達自己的需求的時候,父母哪怕是猜到了孩子的意思,也要鼓勵孩子說出來,而不是直接就幫助孩子獲得孩子想要的,如果孩子用肢體語言就能表達,那麼孩子就不會願意用語言來表達了。

因為對於他們來說是一樣的,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到了語言發展的關鍵期,父母應該鼓勵孩子積極的表達自己的需求,這樣孩子也會更願意開口說話,而不是一味的說「不」,打擊孩子的語言積極性。

孩子的發展並不像我們所想的那麼快速,他們的身體也在不斷的成長,而本身所應該具有的語言系統、大腦思維系統,其實也是在慢慢的成熟。

所以,如果發現自家孩子說話比較晚的話,排除了本身的原因外,就應該考慮生活中自己有沒有做錯什麼事情,導致了孩子抑制了自己的語言表達,或者說是自己跟孩子溝通不夠,才導致孩子說話晚等等原因。

而不應該用「貴人語遲」來替寶寶說話晚找藉口,另外,爸爸媽媽不必太過於較真孩子說話早晚的問題,只要讓孩子在每個語言發育階段都打好基礎,等到水到渠成的時候,孩子自然就會開口說話了。

你們家寶寶什麼時候會說話的呢?

相關焦點

  • 孩子3歲還不會說話,是「貴人語遲」?其實答案是這個
    趙阿姨家的兒子小莫很愛說話,簡直嘴巴就沒有停的時候。從趙阿姨家回來之後媽媽告訴我,其實趙阿姨家的孩子在小時候說話非常晚,3歲了還不會說話。當時趙阿姨還以為孩子是啞巴,一直不說話,大家都安慰趙阿姨說「沒事,孩子和孩子不一樣,有的人就是說話晚,貴人語遲嘛!」儘管在當時趙阿姨有點忐忑,但是聽大家這樣解釋也覺得蠻開心的。但是「貴人」真的就「語遲」嗎?其實未必。
  • 孩子3歲還不會說話,是「貴人語遲」還是語言發育遲緩?真相是……
    當寶寶出現以下情況: 「說話比同齡人晚」 「過了說話年齡仍不會說話「 「開始說話後比正常孩子發展慢或出現停滯」
  • 寶寶一直不會說話是「貴人語遲」?家長小心錯過了他的語言發展期
    文|文兒孩子出生後,家長都非常期待孩子說的第一句話,是喊爸爸呀還是叫媽媽,這不僅是育兒的成就感,還是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之前在網上的育兒帖的討論中,就有關於孩子什麼時候會說話的詢問。有的家長說自己家孩子說話特別早,七八個月就能清楚叫爸爸媽媽了,有的家長很發愁孩子兩歲多了還什麼都不會說。這時候帖子裡就有網友安慰說話晚的家長,孩子說話早晚都是正常現象,到時候自己就開口說了,貴人語遲嘛,要把心放寬。這種說法不是沒有聽過,但是一味用「貴人語遲」這個說法來解釋這個情況,開解自己的情緒,顯然是不科學的,只是心理安慰。
  • 孩子3歲還不會說話,別用「貴人語遲」找藉口!這些情況請就醫
    「三歲了還不會說話,愁人啊」,「聽說愛因斯坦3歲也不會說話 說明你家娃是天才!」愛因斯坦表示沒想到自己還有這種「擋刀」作用關於孩子學說話,確實有的孩子很早就開始了,小話嘮嘰裡呱啦說個不停;有的孩子卻遲遲不開金口,家長就會聽到各種版本的「貴人語遲」,孩子的語言發育何時開始?真的存在「貴人語遲」嗎?怎樣才能讓孩子能說會道?
  • 別把「貴人語遲」當真,寶寶這個年紀還不說話,可能是腦發育滯後
    現實生活中,有些爸爸媽媽很苦惱,說自己家孩子一歲多了還不會說話,擔心孩子是語言發育遲緩,或者擔心寶寶性格太過內向,不願開口;另外一些家長認為孩子說話晚是「貴人語遲」、「大器晚成」,孩子說話越晚越聰明在古代貴人語遲指的是明智的人不會急於發表意見,並不是我們現在所理解的字面意思。當然孩子的語言天賦是有差異的,有的孩子很早就開始說話,有的人則相對晚一些,但相差不會太大。語言發育正常的寶寶,從8個月開始,就應該表現出對說話的興趣,他們會模仿一些聲音,或開始發出一些音節。到了一歲左右,能夠叫「爸」或者「媽」等一些單音節的詞。
  • 寶寶不會說話,長大就好了?家長別被「貴人語遲」欺騙了
    文/囧爸育兒(專注於原創優質文章,歡迎大家轉發分享)我們中國有句古話,即「水深則流遲,人貴則語遲」。似乎只要身邊有些寶寶說話比較晚,或者到了說話的年紀還不會說話,周圍的親戚朋友便會用這句話來安慰寶寶的家長。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孩子快3歲了還不能說整句?別告訴我說是「貴人語遲」
    有幾位寶媽安慰說,沒關係,「貴人語遲」嘛,孩子大點自然就好了。雖說孩子之間有個體差異,說話有早有晚,但要是到了3歲還不能說出一句半句來,那就跟「貴人語遲」沒多大關係了,反倒要注意孩子是不是「語言發育遲緩」。
  • 孩子不會說話,別信「貴人語遲」拖著
    ,是爸爸媽媽最期待、最欣喜的事情,可是很多爸爸媽媽在經歷漫長的等待後,寶寶卻「貴人語遲」。1歲多還不能叫「爸爸」、「媽媽」,4歲還不能說完整的句子?只會說單詞,而不會說句子?開始說話後,語言發展遠遠低於同齡孩子慢?語言應用、詞彙和語法應用均低於同齡兒童?很難理解別人的話,聽到家長指令後很難完成?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上表現,那麼,你的孩子很有可能是語言發育遲緩。
  • 遠離「貴人語遲」
    ,我們遇到過家長育兒意識特別強,孩子一歲左右,因開口發聲較少,抱來檢查語言發育的,也有4、5歲才帶著孩子來檢查的,按照正常發育規律來講,孩子在一歲開始叫「爸爸」「媽媽」,一歲半可以掌握基本常用的單詞,兩歲開始說兩詞短句,可是為什麼會有家長在孩子4、5歲還不開口說話才開始著急呢?
  • 3歲孩子不會說話是因為"貴人語遲"?廣州天使兒童醫院主任醫師為你...
    當寶寶出現以下情況:"說話比同齡人晚""過了說話年齡仍不會說話""開始說話後比正常孩子發展慢或出現停滯"廣州天使兒童醫院主任醫師石春雷提醒家長:要注意了!有可能你的寶寶存在語言發育遲緩現象。
  • 孩子說話晚,「貴人語遲」,一句貴人語遲耽誤了多少孩子
    ,甚至聽不清孩子說的什麼,會感到很焦慮,有些家長認為孩子說話晚是因為「貴人語遲」,所以有的家長覺得等孩子再大些就好了。甚至不開口說話?是什麼原因造成的?0〜3歲被認為是兒童語言發育的黃金時期。在此期間,兒童的語言發育正在突飛猛進。從咿呀學語到整句輸出,發展過程十分明顯。如果你的寶寶2歲了還只是會一些媽媽 簡單的疊詞,不會說簡單的短句。比如:喝奶 拉臭臭等。或者是能夠聽懂指令,但就是不開口,這就是語言發育遲緩的表現。
  • 孩子說話晚真的是貴人語遲嗎
    現在很多孩子說話很晚,大多依靠肢體語言交流,長輩一般都會說沒關係,說孩子說話晚正是孩子聰明的表現,孩子說的越晚越聰明,以前民間流傳":貴人語遲。&34;貴人語遲」其實是大家的誤讀,這句話本出自《論語》,原句為「貴人語遲,敏於行卻不訥於言,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由此,僅可以分析出其原意是指有內涵有思想的人,是不會多說話,也不會搶說話。然而這個詞到了現代,以訛傳訛,常被人們誤讀為說話晚的人是「貴人」的意思。
  • 寶寶開口說話的早晚,暗示了孩子智商的高低?老一輩人:貴人語遲
    但是,每個孩子的成長軌跡都不同,有的孩子開口比較早,9、10個月就已經能清楚地叫人了,但有的小傢伙開口則比較晚,一歲多了說話仍是磕磕絆絆的,而這時老一輩人就會說:「這時貴人語遲,別著急!」寶寶們開口說話的早晚,真的暗示了孩子智商的高低嗎?
  • 孩子說話晚就是「貴人語遲」?教娃說話的5大誤區,第2個最常見
    不能大意,別再拿「貴人語遲」自欺欺人了。執筆:張大貓編輯:張大貓定稿:歐陽比文「你家孩子多大會說話的?」這基本是寶媽圈裡經久不衰的話題。有的孩子不到1歲就能蹦出好多詞,1歲多就能很流暢表達自己的觀點了,而有孩子2歲多了還依然不能說出一句完整的話,就很讓人著急了。
  • 寶寶不說話、說話不清楚?別再用「貴人語遲」坑娃了!
    說話,是孩子人生的第一道起跑線。有的孩子遲遲不說話、說話不清楚,家長卻常常以「貴人語遲」安慰自己。那遲遲不開口說話的孩子正常不正常?到底是「貴人語遲」,還是「語言發育遲緩」?我們通常說的「語遲」,主要指孩子2-3歲還不會說話,醫學上稱「語言語音障礙」。
  • 寶寶說話晚,是貴人語遲還是發育遲緩?超過這個年齡就該注意了
    而有些家長,對於寶寶說話晚的問題,卻還在盲目相信「貴人語遲」、「金口難開」這些安慰的話語,殊不知再不加以警惕,寶寶的語言發育開發就真的晚了。因此,作為家長,不要再一味的相信「說話晚的寶寶智商高」等沒有科學依據的說法,要知道世上可沒有那麼多的「愛因斯坦」。
  • 小孩遲遲不說話?別相信「貴人語遲」,要警惕「語言發育遲緩」
    上個周末,一位媽媽非常苦惱,向我求助——她的孩子今年上半年過的兩周歲的生日,現在已經倆歲半了。但是,孩子還只會喊"爸爸媽媽",而且吐字還不是很清晰,含含糊糊的。平時也不怎麼不開口說話,每次想要要什麼,就用手指拼命地指著,嘴裡口齒不清,咿咿呀呀地喊著。家裡來了人,逗他玩,他也是不願意說話,蒙頭玩自己的玩具。
  • 孩子遲遲不說話是「貴人語遲」?當心是語言發育遲緩
    每個孩子都是爸媽心尖上的寶,但個體發育有差異,孩子們開口說話本就有早有晚,又該怎樣判斷孩子在不同發育階段的語言能力是否正常,何時開口說話才算正常呢?民間流傳的「男孩子說話比女孩晚」「貴人語遲」等說法又是否有依據呢?1「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其實語言發育進程都是差不多的。」
  • 別再相信貴人語遲了,孩子說話晚,可能是你做錯了這幾點
    看到一位寶媽的留言:我家寶寶已經兩歲三個月了,還不會說話。什麼都能聽懂,但是就不願開口說,想要什麼東西就用手指,或直接拉著大人的手去拿。現在只會偶爾發出爸爸媽媽的音,讓再多說點,就不肯了。婆婆說孩子「貴人語遲」又不是聽不懂話,也能喊「爸爸媽媽」,能有什麼問題?
  • 寶寶說話晚代表聰明?別拿「貴人語遲」當幌子,是語言引導沒到位
    寶寶張口說話這件事,存在著個體差異性,有些寶寶不到一歲就會咿呀學語,蹦出一些簡單的詞語,而也有的寶寶兩三歲了卻仍「守口如瓶」。這不,前段時間就有位家長留言:我家寶寶兩歲多了還不會說話,這正常嗎?女兒朵朵從小發育一切都正常,可就是在說話這件事上愁壞了人,兩歲的時候才會模糊地喊「爸爸媽媽」,其他的詞語怎麼教都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