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一位十歲女孩給民警手寫了一封感謝信,內容如下:叔叔阿姨你們好,今天非常感謝你們在我媽媽最危險的時候幫助了她,讓我媽媽從險境中走了出來,正是有了你們,我的媽媽才平安無事,人民有你們,天下百姓才能安居樂業。
信中幾處還有錯別字和拼音,但絲毫不妨礙這名女孩對民警的感激之情。
女孩寫感謝信是感謝民警在7月11日救助了自己的媽媽。
女孩的媽媽姓陳,在幾天前遭遇了交通事故,雖然傷情嚴重,但是由於救助及時,陳女士很快痊癒。
陳女士和女兒這次來是取電瓶車的,女兒深受感動,就臨時在警務站找來紙和筆,寫下了上面的感謝信。
有人說,每天被警察救助的人萬萬千千,寫這個有什麼意思呢?
可真的是這樣嗎?不然。女孩正是飽存感恩之心,才會寫下上面的肺腑之言。
因為她小小年紀就知道,收到別人的幫助,一定要感謝,因為別人幫你不是本份,而是別人額外的付出。
擁有一顆感恩之心,是每個孩子存世立身之本。
1.不懂感恩的孩子自毀前途
還記得孫儷資助的那名學生嗎?
孫儷在資助這名學生的時候,剛進娛樂圈,沒什麼代表作,自然也沒有太多的收入。一次偶然的機會,她資助了這名向海清的貧困學生。
向海清經過孫儷多年資助,考上了大學。在大學期間,從來沒想過通過自己努力實現自助,反而說孫儷母女不滿自己花費過大,對自己停止資助。
他心生不滿,寫了一篇長達6000字的文章發給記者,並聲稱這是孫儷母女資助自己上學事件的全部過程。
一時間,孫儷處於風口浪尖,即便如此,孫儷也沒有過多辯解,而是懇請媒體不要過多關注,避免打擾到這個學生。
時間自會證明一切。向海清的同學後來向外界說的和他自己說的完全不是一回事,證明孫儷母女並沒有苛刻向海清,是他自己不思進取,整日依靠資助,認為孫儷是明星,掙錢容易掙錢快,向她要錢合情合理。
一旦最後沒有達到心理預期,向海清就開始了自己的瘋狂報復。
這難道不是現實版的農夫與蛇的故事嗎?都說「別人幫助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為何本是一件好事,到最後卻鬧到這般田地?歸根結底是向海清沒有感恩之心。
在他人生最無助最低谷的時候,他得到了別人的幫助,正是這份無私不求回報的幫助,讓他考上了大學,有了改變自己命運的能力。
這個時候,正是要感謝感恩對方,要自己更努力。可他並沒有,而是沉迷於自我享受當中,把別人的幫助當做理所當然。
就像歌手叢飛一樣,一直在做慈善,自己家裡連一臺冰箱都不捨得買,所得報酬大多用做了慈善事業。
叢飛在自己得了胃癌以後,已無法在從事演藝工作,就在這時,還要受助家長打電話過來要錢,還說:還不把錢送來,我們的書還念不念了?你這不是坑人嗎?
當叢飛告訴這位家長自己得的是胃癌時,對方還恬不知恥的說:那你什麼時候才能治好病演出掙錢?
試問在這樣不懂感恩的家長的教育之下,孩子會懂得感恩嗎?
「蘋果教父」賈伯斯說,一個人的成長就從學會承擔責任,消滅藉口開始。
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非但沒有學會承擔責任,對別人的付出也熟視無睹,沒有半點感恩之心,那麼他今後的際遇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2.懂得感恩的孩子格局更大
這幾日,一名甘肅籍清華女生的畢業演講紅遍全網。
這位名叫張薇的甘肅籍女生,在7月7日的清華大學2019年本科生畢業典禮上,作為唯一一名本科生代表發言。
她說自己來自甘肅省鎮原縣,這是一個國家級的貧困縣,自然而然,各方麵條件都很薄弱。
高中時期,她去省城參加物理競賽時,因沒有見過比賽所用儀器,所以她連儀器的開關都找不到,導致自己比賽失利。
可是她並沒有氣餒,而是更加奮發圖強,經過三年努力,考上了清華大學。
但是她在清華的生活並不順利也不輕鬆。自己做微積分作業比同學可以多耗時幾倍時間,競選班長不成功,報名實踐支隊長仍然失敗,就連普通的仰臥起坐也不達標。
在這樣接連失敗的困境中,張薇告訴自己:無論如何,不許退縮,不許不努力,決不許放棄。
正是這樣一股子拼勁狠勁,張薇很快就扭轉了局面。
自己在辯論賽中,和同學一起獲得了「辯論好聲音」的冠軍,仰臥起坐也及格了,也當班長了,還拿到了學業優秀獎學金和不少學校以及北京市的優秀學生的榮譽。
雖然自己的故土貧瘠,雖然自己一路走的無比艱辛,可張薇依然開朗、自信,她說不忘初心,自己在用行動感恩回饋社會。
她發起多次志願公益活動,在甘肅、雲南、陝西、內蒙古多個省份開展了8次公益活動,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了很多人。
在得到自己推研成功的消息後,她又決定延遲入學一年,自己要為教育貢獻一份力量,決定在在一年的時間裡去做一件自己終生難忘的事情。
她說:清華培養自己成為一名「肩負使命、追求卓越的人」,而「父母希望我不忘「飲水思源」」。
張薇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所以才促使自己做了推遲一年讀研的決定,讓自己在這一年當中去為教育儘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孟子講:人有四端,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有用一顆感恩之心的人,必是善良的人。人活一世,善良雖不能讓你大富大貴,但它絕對會助你成功。
3.如何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
首先,讓孩子參與到生活中來,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不易。
現在孩子缺乏感恩之心,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家庭環境。
現在的孩子多是421模式,六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孩子就是家裡最大的,無論他的什麼要求,家長都會無條件滿足。
這樣環境下的孩子,根本體會不到生活的不易,也不會體諒父母,更別說有感恩之心。
家長要對孩子有適度原則,讓孩子參與到生活當中來,只有這樣孩子才能體會到生活的不易,才能知道不管做什麼都是不容易的。
只有這樣,孩子才會對父母產生感恩之心。
其次,家長要以身作則,為孩子做一個好榜樣。
家長在日常的生活中,要以身作則。
在遇到別人幫助自己的時候,一定要說謝謝,要滿懷感恩之心。
哪怕是孩子幫你到了垃圾,洗了碗,也要謝謝孩子。這樣的耳濡目染,會讓孩子很自然的就學會了。
最後,引導孩子從身邊小事做起。
孩子在家學會感恩父母,在外學會感恩朋友,在學校學會感恩老師。
這些都要父母對孩子慢慢的引導,讓他知道別人幫助他,他一定要感謝對方,因為別人幫你並不是應該的,要感謝對方為你的付出。
4.
日本作家池田大作說,要從小就把孩子當做獨立的社會人來養育。這樣培育出來的孩子,走上社會變能夠成為獨立的社會人。
孩子終究要離開父母的庇護,獨自走上社會,獨自開啟一段屬於他自己的人生。
在這段獨自的人生中,孩子擁有一顆感恩之心,會讓他遇事不慌、遇難化解。
因為擁有感恩之心的人總會有好的際遇,擁有感恩之心的人總會獲得更多的幫助。
這就是父母為什麼要培養孩子養成感恩的心,不是為別的,是為了他獨自前行時,可以過的更輕鬆、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