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器紫砂典藏《明爐》
在李衛明的早期制壺生涯中,
以臨摹歷代名師的紫砂藝術作品為主。
通過對無數傳世精品的觀察、玩味,
李衛明的藝術修為得到了空前提高,
也為日後自己的原創作品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正器紫砂典藏《明爐》
正器紫砂典藏《明爐》
一把好的作品,必定是傾注了制壺人情感的,
無論是摹古、復刻還是原創的壺,
都能夠給人一種歲月沉澱的美感。
李衛明的這把《明爐》壺便是,
承載了自己藝術情感的原創佳作。
正器紫砂典藏《明爐》
此壺在傳爐造型的基礎上進行演繹,
周身曲線圓潤得當,渾樸厚實,
又兼有青銅器的威嚴莊重。
作者在方圓的藝術造詣上自成一格,
變幻隨心,在於技巧純熟,更在於壺之風骨。
正器紫砂典藏《明爐》
正器紫砂典藏《明爐》
由壺肩至壺腹,方中帶渾,曲而挺拔,
嘴把四方,在同一水平線上遙相呼應,
蓋稜線清晰,壺鈕兩耳設計,效仿古代青銅器,
轉承銜接之處的設計,可謂精妙絕倫。
壺身刻李太白詩「古來萬事貴天出」
文人風骨在此作品上得到充分表現。
正器紫砂典藏《明爐》
正器紫砂典藏《明爐》
正器紫砂典藏《明爐》
老子曰:「大象無形,大巧不工」
《明爐》正合乎這種道家思想。
技藝融合,無界無止;心境歸一,既清且明。
壺中雖是海天一角,心中卻是日月天長。
匠人志
李衛明
1968年出生,他對紫砂壺有著獨到的見解,手法也很精湛,在業界素以「實力派紫砂藝人」著稱。將近30年的藝術歷練,賦予了李衛明的紫砂作品一種深厚、內斂的獨特古樸氣質。1986年,李衛明自高中畢業後就開啟了自己的紫砂藝術之路,師從張慶臣。而後又先後經過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漢棠等業內名家的親授和指導,對傳統手工藝術精髓有著很高的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