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普陀寺位於福建省廈門市東南五老峰下,毗鄰廈門大學。始建於唐朝末年,稱為泗洲寺,宋治平年間改名為普照寺,明朝初年,寺院荒蕪,直到清朝康熙年間才得到重建。因其供奉觀世音菩薩,與浙江普陀山觀音道場類似,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南普陀寺」,為閩南佛教勝地之一。
南普隨寺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閣等。兩旁有鐘鼓樓、禪堂、客堂、庫房,另有閩南佛學院,佛教養正院,寺前有放生池,寺後近年新建「太虛大師紀念塔」。
南普陀寺的門前有兩座白色的報恩塔,迎送著往來的相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南普陀寺門前還種植了很多鳳凰花,這些動物和花草也使整個寺廟更加像一處人間仙境一般,與世無爭。
廈門園林植物園是一座圍繞萬石巖水庫精心設計的植物園林,俗稱「萬石植物園」,植物園面積很大,植物園的巨型仙人掌是網紅拍攝景點,千萬不要錯過。
進入植物園購票即附贈內容詳細的手繪導覽圖,圖上就有三種線路推薦供選擇,為了節省時間也為了節省體力,建議乘觀光車至多肉植物區,單次車票5元,多次車票10元,穿過草坪往科普展館方向走,可以看見鐘鼓索道的起始段,一輛輛紅藍紅藍的小纜車,慢悠悠地滑過有點萌。
沙漠植物,在廈門,沙漠植物還長得這麼好 廈門一圍繞水庫設計的植物園林,意外成了網紅仙人掌必拍照之地!
廈門大學校史要比華南理工大學悠久,可以稱其為百年名校。建國前,廈門大學就算知名院校,魯迅先生也曾在這裡執教。廈門大學早期建築早已入選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和中國二十世紀文化遺產,這也能說明廈門大學建校之早和廈門大學當時的盛景以及輝煌。
華南理工大學是建國之後才成立的高校,他是匯集了華南、華中地區名校相關系科組建而成。其同廈門大學的不同點在於,華南理工大學擅長工科教研,而廈門大學建國前是多學科並舉的綜合性大學,建國後調整為文理方向的綜合性大學。兩所學校教研方向的不同,使得兩所學校管理方式和教學模式也略有不同,這都是因學科差異所致。
廈門大學改革開放之前,雖然實力很強,但是發展速度並不快;而同期的華南理工大學則相對發展較快。這一時期福建省屬於戰爭高發地區,廈門大學發展相對受限在所難免。同時這期間國內更重視工業化的發展,更重視工科人才的培養,雖然國家當時很困難,但是華南理工大學也得到了大力支持。
廈門大學突飛猛進是改革開放之後,尤其是上個世紀80年代,因改革開放需要理論支持,廈門大學也在參與其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也為廈門大學晉級副部級高校奠定了基礎。新千年以來,廈門大學的發展速度要比華南理工大學更快一些。廈門大學此時不僅僅是一所學校,也是對外宣傳的典型,因此其積極在海外建分校的同時也擴大對臺灣學生的培養,這些都獲得了更多的政策和自己支持,廈門大學的實力也得到了提升。
黑天鵝在廈大成群結隊遊來遊去,成為網紅打卡呀
廈門海邊有一對廈門雙子塔高聳入雲,成為廈門最標記性的建築,遠遠地看上去很是像兩把刀,也有人說像是帆船。
廈門雙子塔是廈門最高樓,高度達到300米,是中國第一雙子塔,斥資50億元,是廈門崛起的標記。
廈門雙子塔是廈門最高樓,高度達到300米,是中國第一雙子塔,斥資50億元,是廈門崛起的標記。
夜晚的跨海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