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6日,是開國上將陳伯鈞誕辰110周年的日子。上午10點,一批老軍人和軍郵愛好者來到位於軍辦大樓和軍博附近的北京會城門郵局大廳,參加了開國上將陳伯鈞誕辰110周年紀念郵簡首發式活動。
原高等軍事學院院長陳伯鈞,四川省達縣河市壩鎮人。1926年底由四川省立第四師範考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第六期並參加北伐,1927年5月入黨。他是我軍歷史上一位文武雙全、功勳卓著的高級將領,著名軍事教育家、軍事理論家。
在井岡山鬥爭時期,陳伯鈞率部追擊國民黨軍譚道源師,殲滅該師過半,繳獲步槍2000餘支,機槍46挺;反擊公秉藩師時,巧妙運用戰術,抄小路預先設伏,將公秉藩師全部繳械。1934年10月18日,陳伯鈞率紅五軍團第13師長徵,擔任紅一方面軍後衛。他率部血戰湘江一天一夜,保障了中央紅軍安全渡江。全師也勝利渡江。皎平度阻敵九天九夜,確保紅一方面軍全軍渡過金沙江,粉碎了蔣介石的圍殲企圖,為長徵奠定了勝利基礎。陳伯鈞因此被譽為長徵"鐵屁股"。大女兒陳進元在懷念文章中說:「父親不知道打過多少次硬仗、惡仗、險仗,但父親不論是當排長、連長還是任師長、軍參謀長、軍團參謀長,不僅指揮得當,並且都是身先士卒,英勇奮戰,曾先後3次負重傷,左、右兩腿和腹部都被打穿過,留下了終身殘疾。」毛澤東在1936年10月15日給陳伯鈞的信中,稱讚他為「紅軍幹才」。
戰爭歲月中陳伯鈞始終保持記日記的習慣,從1933年至1950年記下了4000多篇。以一個參與者的視角,記載了革命戰爭的歷史進程和人民軍隊的戰鬥足跡,涉及1933年的反「圍剿」鬥爭、二萬五千裡長徵、與張國燾分裂路線面對面的鬥爭,以及遼瀋戰役,平津戰役,衡寶戰役,廣西戰役等眾多重大歷史事件,被學術界評價為在黨史、軍史研究領域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經歷戰爭和動亂年代而被保存下來這些日記,已成為研究歷史的寶貴原始資料。1987年《陳伯鈞日記》第一冊出版時,徐向前元帥曾親筆題詞:「陳伯鈞同志的光輝業績,是永不磨滅的。」聶榮臻元帥作序,稱「他留下的珍貴日記,從一個側面,如實生動地反映了我黨我軍鬥爭歷史的一部分。讀後,會使我們對黨的這段光輝而又曲折的歷史有更感性更深刻的認識」。
這套紀念郵簡以文摘形式加上二維碼手段,匯集了大量圖文資料,可以說準確反映了陳伯鈞將軍的歷史貢獻和輝煌人生。以郵簡方式紀念陳伯鈞誕辰110周年,表達了我們對開國功勳者的深情緬懷,和繼承先輩理想信念革命精神的決心。
前來參加活動的陳伯鈞兒子陳延滴和兒媳王魯平向郵友們表示感謝,並贈送郵簡,熱情籤名。郵友們欣賞熱議郵簡的設計製作,把有籤名的郵簡寫上地址貼上郵票,蓋戳寄走。首發式氣氛熱烈,大家拉開橫幅,合影紀念。
據郵簡發行方負責人餘濱介紹,這套郵簡編號印製了4000枚,是「開國將帥元勳」系列紀念郵簡中的第七套。由老兵方陣網發起策劃,北京紀念郵簡發行中心出品,北京一九八六品牌公司設計,得到八路軍研究會和四川省達州市開國上將陳伯鈞紀念館的特別支持。以紀念郵簡的方式傳播紅色文化和老一輩的革命精神,得到社會上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和好評。
活動現場的視頻和照片即時上傳手機微信圈群,藉助郵政平臺形成優勢互動,擴大了主題紀念郵簡的社會影響。
量身定製 經典發布
微信掃描 網絡同步
郵簡文摘 公益傳播
聯繫電話:18600324086
《時史文科》
聯繫我們
投稿信箱:sswh8001@163.com
小編微信:zhengnengliang_wlh
聲明:部分文章和素材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只提供分享和交—流,不作商業用途,如您對版權有異議,請通知我們刪除。謝謝!編輯:一葉之秋 微信號:zhengnengliang_wl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