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衝濃一點更有營養?別再因為無知坑娃了!
寶寶的口糧問題,一直都被寶媽們所重視,不少家庭都花大價錢給寶寶買「洋奶粉」,奶粉的質量固然很重要,但奶粉的衝泡方法其實也非常重要,一旦衝泡出了差錯,再貴的奶粉也會變成「毒奶」,影響寶寶的健康。
寶媽:衝濃一點,營養更高
小藝生完寶寶後,很快回去上班了,孩子也是一直交給媽媽帶,只有周六日才會把孩子接回自己家。對於給寶寶衝奶粉,小藝並不怎麼在行,她先打電話給媽媽,問了正確的衝泡順序,但衝完以後,她感覺衝的好像有點少了。於是她又挖了一勺奶粉,隨便加了點水,她覺得衝的濃一點,營養價值更高。寶寶喝完沒多大一會,就開始「拉肚子」,這可把小藝嚇壞了,連忙打電話給孩子的姥姥。姥姥聽說女兒又加了一勺奶粉,氣的夠嗆,趕忙叫女兒送孩子去醫院。
「濃一點」好還是「淡一點」好?
根據研究發現,嬰幼兒長期食用濃度過高的奶粉,會導致腸胃滲透失衡,引發腸胃疾病,影響嬰兒的正常發育。
衝的「濃」一點。很多人覺得奶粉應多放一點,才比較有營養,寶寶也能吃的更飽。
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寶寶吃飽與否與奶粉的濃度關係並不大,反而過濃的奶粉,會讓寶寶腸胃滲透失衡,嚴重者還會引起腸壞死,影響寶寶健康。
衝的「淡」一點。但放的太淡也不行,要知道寶寶是需要營養的。特別是月齡小的寶寶,更需要奶粉中的 鈣、鐵等元素補充營養。
過淡的奶粉,容易導致孩子營養攝入不足,出現貧血等症狀,影響寶寶的正常發育。
量不能「隨心」加。寶寶奶粉放多少,可不能按照家長的心情加,寶媽們應該看好說明,給寶寶按量衝泡,取奶粉時要「平匙」量取,不要冒出來。
除了奶粉的「濃」、「淡」以外,衝泡奶粉的方法也很重要
(1)衝泡奶粉的順序錯誤
很多新手家長,並不清楚衝泡奶粉的順序,有家長喜歡先加奶粉,再加水,覺得這樣奶粉衝泡更快。但其實,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這樣很容易導致水量出現誤差,更容易導致奶粉結塊,影響寶寶吸收。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加溫水,再按量加入奶粉,搖晃均勻後,把奶滴在手背上試溫,保證溫度正常後,再給寶寶喝。
(2)往奶粉裡加料
一些媽媽怕寶寶吃不飽,經常給寶寶的奶粉了「夾帶私貨」,最常見的就是把奶粉和米粉混合,這樣的做法會讓比例失衡,奶粉中的營養,也無法被寶寶完全吸收。
另外,像一些藥物也不能放進奶粉內給寶寶喝,奶粉會影響藥的效果,藥也會影響奶粉的營養。
(3)用開水衝奶粉
奶粉中的很多物質,在高溫中會遭到破壞,尤其是奶粉中的乳清蛋白,在高溫下會快速凝塊,不利於寶寶的吸收。
還有一些寶媽,總是喜歡用開水衝奶粉,她們認為這樣能更好的把奶粉衝開。這樣做的確會更好的衝開,但奶粉中的營養物質也被破壞殆盡了。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這麼高水溫,寶寶也喝不到嘴,正常衝泡的溫度應該在4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