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很多字,我們看起來習慣性覺得應該這樣讀,因為它的字就是那樣的,但是因為中國很多文字都是一字多音,一字多意,所以在生活中還真的不能憑感覺去讀,特別是在一些地區,本來那個地名是要用揚音去讀的,你卻用平音去讀,這讓本土的當地人聽到,還不鬧了笑話?而今天就跟大家說四個這樣的地名,它們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讀錯的。
鉛山縣位於江西省東北部,上饒市轄縣。東近浙江,西接贛中,南臨福建省武夷山市、光澤縣,北接橫峯縣。總面積2178平方公裡,境內主要通行贛語。 境內地勢由東南向西北逐漸傾斜,南北最大跨度66公裡,東西最大寬度54公裡。全縣森林覆蓋率71.3%,山林面積250萬畝,活立木404萬立方米,毛竹面積49萬畝,活立竹5000餘萬根。水能蘊藏量達50萬千瓦,已開發和正在開發裝機容量16.5萬千瓦,是國家第二批農村電氣化試點縣。
鉛山地下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產有銅、鉛、鋅、煤、石灰石、花崗巖等30餘種,全國第二大銅礦永平銅礦坐落境內。江西鉛山,它的鉛山是應該(yán shān)縣這樣讀的,位於江西省東北部,上饒市轄縣。鉛這個字不讀qian,而讀yan二聲。鉛山不僅是江西省的重點林區,還擁有亞洲第二大銅礦永平銅礦。
六安,別稱「皋城」。位於安徽省西部,處於長江與淮河之間,大別山北麓,地理意義上的「皖西」特指六安。六安之名始於公元前121年,漢武帝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置六安國,歷史悠久。因舜封皋陶於六(Lù),故後世稱六安為皋城。六安地出江淮,東銜吳越,西領荊楚,北接中原,江淮分水嶺,由西南向東偏北橫貫本區,屬於淮河流域面積11926平方公裡,長江流域面積3064平方公裡。
六安為大別山區域中心城市,是國家級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的成員城市,安徽省會經濟圈合肥經濟圈的副中心城市,國家級交通樞紐城市。六安市素有「白鵝王國、羽絨之都」美譽,是全國重要的優質羽絨原產地和集散地。六安榮膺「國家級園林城市」、「國家級生態示範區」、「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水環境治理優秀範例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等稱號。這座城市的名稱應該是六(Lù)安,而不是六(Liù)安。
渦(guō)陽縣位於安徽省西北部,淮北平原腹地,地處亳州市中心地帶,有 "老子故裡 天下道源"之稱。渦陽旅遊資源豐富,有道教祖庭天靜宮、道源國家溼地公園、店集柘王宮遺址、嵇康墓、陳傳臥跡、範蠡冢、捻軍會盟舊址、張樂行故居、新四軍第四師司令部舊址和輝山烈士陵園、東嶽廟、東太清宮、尹喜墓等景點。
渦(guō)陽是國務院批准的對外開放市縣、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省科學發展先進縣、安徽省首批擴權試點縣、安徽省文明縣城、長三角休閒旅遊名城。渦陽縣是安徽省重點建設的中等城市,2012年11月渦陽縣被批准納入《國家中原經濟區規劃》由此渦陽的發展建設邁入國家戰略層面。同時它的讀法是渦(guō),而不是渦(wo)。
歙(Shè)縣,隸屬於安徽省黃山市,位於安徽省最南端,北倚黃山,東鄰杭州,南接千島湖,面積2122平方公裡,轄28個鄉鎮,人口49萬。徽州六縣之一,歙縣是古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和國粹京劇的發源地,也是徽商、徽菜的主要發源地。文房四寶之徽墨、歙硯的主要產地為歙縣,被授予"中國徽墨之都"、"中國歙硯之鄉"、"徽劇(徽班)之鄉"、"中國徽文化之鄉"、"中國牌坊之鄉"榮譽稱號。
歙縣於1986年被授予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稱號。歙縣古城與雲南麗江、山西平遙、四川閬中並稱為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素有"東南鄒魯"、徽商故裡"、"文物之海"、"程朱故裡"、"禮儀之邦"等美稱。2014年歙縣古徽州文化旅遊區入選國家5A級旅遊景區。歙縣自秦建制以來,歷為郡、州、路、府所在地,是古徽州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秀麗山水與古樸建築交融化合,使人步入歙縣,既仿佛踏入清麗的山水畫廊,又仿佛走進古典建築藝術的博物館。歙是個多音字,在地名上讀歙(Shè)縣,而它還有個讀音歙(xī)。
以上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被讀錯的地名,所以大家但一個陌生的地方的時候,多聽聽當地人是怎讀的,別到了那裡,憑著感覺張口就讀出來,這讓本土的當地人聽到,還不鬧出了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