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渴望愛,更渴望那種被愛包圍的溫暖感覺,特別是女人,都喜歡被人呵護著,愛著,感覺那就是幸福。
還有一種女人是因為缺愛,所以她不停地在找愛。可能是原生家庭的愛缺失讓她像海綿一樣,看見一點點愛就奮不顧身地撲上去,拼命地吸取,就怕愛走了,她會再度乾枯。
花花就是這樣一個女人,小時候家裡窮,又重男輕女,父母的愛永遠到不了她身上,她有一個哥哥一個弟弟,但是她需要做家裡的所有家務,洗衣服做飯打掃,哥哥弟弟有什麼需要,她也得積極響應,不然白眼是輕的,餓肚子挨打是常有的事。
初中畢業就讓父母送到了流水線上工作,整整五年,拿了工資就得寄回家,自己不能留一分錢,因為她所在的工廠是包吃包住的,不需要花錢。
而哥哥弟弟卻在家裡無所事事,依然會受到父母的真心疼愛,因為男孩子將來才會給他們養老送終,女孩子只是一個賠錢貨,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在出嫁前給家裡儘可能的多賺錢。
也只有她賺錢回家,父母才會給她一點好臉色,但是花花卻已經很知足了,過年回家的那幾天是她最幸福的時光,雖然父母哥哥弟弟才像一家人,她像一個外人。
那幾天她拼命幹活來刷存在感,家人給她一個微笑,一個問候就夠她開心很久了。然後她再默默地去打工。
後來她跟著別人去了酒店上班,聽說那裡工資更高,還時不時會有客人給小費。在那裡她遇見了史敏,他對她好,把她接回來和她一起住,會給她買任何她喜歡的東西。
花花心裡喜歡極了,史敏對她的好猶如一束光瞬間點亮了她的人生,她心裡甚至暗暗的想:只要你愛我,要我做什麼我都配合,只要你別離開我。你對我的好,就像我從別人那裡偷來的東西,我要想盡辦法留住它。
史敏是很幸運的,他只是付出了他很少的金錢和時間就獲得了花花死心塌地的愛,因為花花太貪戀史敏給的愛和愛裡的溫暖,那是花花一直想擁有又從來沒有真正得到過的。
史敏也沒想到花花會愛他愛得這麼熱烈,她對他的好那是完全無條件的,他說什麼就是什麼,即使後來知道他不是她的唯一,那又怎樣?她還是愛他,她很怕史敏會突然離開,總是不由自主地對他妥協。
也許花花對史敏的不是愛,而是她渴望得到愛,渴望在愛裡溫暖自己,所以她常常會在這段感情裡患得患失,花花因為缺愛總是會有兩個誤區:
01,是不是只要我一直付出,你就會一直留下了陪我?
缺愛的人比別人更渴望得到愛,為了得到愛,留住愛,花花會不由自主的的對史敏無條件的好,好到史敏都覺得有所虧欠,但是史敏心裡清楚,可以跟花花一起,但是不會跟她結婚。
花花年輕漂亮,溫柔賢惠,對愛玩的史敏是一個新奇的挑戰,玩累了就喜歡在花花懷裡歇息片刻。花花給他的感覺就是對他的無限崇拜,極大地滿足了他的自尊心。
但是花花永遠不知道自己好在哪裡,總以為自己不夠好,才不被人所喜歡。總是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優秀,對她的愛就像是對她的恩賜,她珍惜不已,又覺得自己不配擁有。
02,雖然你愛我,但我更怕你會突然消失。
花花總是怕史敏了解了「真正的她」,就會離開她,她最怕史敏愛的是幻想中的她,怕他一旦清醒就會決絕地走掉。
「你走了真好,不然我總擔心你要走」,花花時時刻刻都在擔心史敏會離開,她只有不停的付出再付出,只是她不懂,一段正常的感情,需要的是兩個人的共同付出,而不是一個人的單向卑微。
非魚寄語:
一個人的單向付出可以感動一個人一時,卻不會讓他感動一輩子。你的單向付出在最後都會成為他理所當然離開你的藉口,反而會被他厭棄,因為他在這一段感情裡相當於沒有付出過什麼,走的時候才會毫無顧忌,相反付出越多的人越不會輕易離開,因為到了最後他已經分不清自己是捨不得你還是捨不得他的付出。
缺愛讓人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覺得自己什麼地方都不夠好,能被別人愛就是一種幸運,就是對自己付出的肯定。如果那個人離開了你,肯定是自己做得不夠好,不夠完美,只要有什麼不好的事就否定自己,時時刻刻活在自卑裡。
所以花花能做的就是拼命對史敏好,其實這樣即使暫時留住了史敏,心裡也不會真正安定下來,只有正確認識自己,肯定自己的優點,會真正用心愛自己,才會在這段感情裡有主動權,才會真正贏得愛情,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