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第61屆IMO中國國家隊名單確定,來自杭州學軍中學的高三(1)班男生梁敬勳入選。這是杭州歷史上第一次,還是第一次有學生衝進國家隊。
接下來,梁敬勳將和其他5名同學代表中國,在9月21日-22日,通過參加第61屆國家數學奧林匹克競賽。
數學競賽向來是高手如雲,梁敬勳爭取到這一席位,並不輕鬆。
因為原定於3月5日舉辦的中國數學奧林匹克國家集訓隊集訓選拔無法舉辦,後根據《中國數學學會數學競賽委員會及全國中學生數學競賽工作組關於集訓隊選拔的相關通知》,按冬令營成績從第1名由高到低依次選取前5名為國家隊隊員。
第6名和第7名因冬令營成績相同,則通過6月7日組織的遠程加試(上下午各考210分鐘),確定最後一名入選隊員。梁敬勳在這個環節勝出,成功躋身國家隊。
聯繫上數學競賽教練邊紅平老師,他說:「國家隊選拔考試時,中國數學會指派2名專家教授現場監考,而且全程攝像機錄像+中國數學會同步線上視頻監考。試卷在考試前幾分鐘在考場內通過遠程傳輸,且在攝像頭監控下列印,考試結束後答捲紙馬上在攝像頭監控下拍照上傳至中國數學會。我送梁同學進考場後,按照中國數學會要求,他上午、下午各三個半小時都坐在座位上,中途沒去過廁所,沒有離開過考場,沒有離開過攝像頭,表現了堅韌的毅力。」他每一秒都記錄在攝像頭裡面,加上考前準備,將近四個小時穩坐不動,一般學生很難做到這樣的要求,考試比拼的不僅僅是能力,還有毅力。
「最近,梁敬勳去年進了國家預備隊,他在高等數學領域,已經走得很遠。很多人說學霸就是因為聰明,其實並非所有聰明的人都走得很遠,自律的人才走得遠。」邊老師說,數學競賽一般來說,一般都是四五個小時做3道題,很多同學考完會累得癱下來。數學競賽也不是說只考數學就夠,不僅要思考,還要很好的表達出來,競賽成功的選手,文章也寫得不錯。
邊老師說,整個學軍競賽團隊的文化氛圍都很好,老師的陪伴也很充分,比如早上晨跑,他早早就在操場上等同學們,人到齊了師生一起跑。「不過,現在我跑不贏學生啦,女同學都跑得比我快了。」
2017年,梁敬勳同學考入學軍中學,因初中在數學學科上的出色表現,一進校就加入了數學競賽團隊,第一年就取得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二等獎的優異成績。
2018年6月,他在寧波鎮海中學舉行的清華大學飛測中脫穎而出,成功取得清華大學一段線預錄取資格。此後,梁敬勳同學在今年第34屆中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上大放異彩,斬獲全國奧賽金牌,完成高二入選國家集訓隊的壯舉,同時被保送清華大學姚班。
2019年再次奪得第35屆中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第二次進入國家集訓隊。
今年3月,他又參加了羅馬尼亞數學大師賽,獲得金牌,這項比賽被坊間稱為中學生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難度超高的一項賽事。
來看看梁敬勳神一樣的競賽履歷:
2017年榮獲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二等獎;2017年榮獲中國東南地區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 2018年榮獲浙江省數學聯賽一等獎、浙江省第一名;2018年榮獲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一等獎;2018年榮獲第34屆中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第一次進入國家集訓隊;2019年榮獲第35屆中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第二次進入國家集訓隊;2020年榮獲羅馬尼亞數學大師賽金牌。2020年進入中國數學奧林匹克國家隊。
對於快報讀者來說,梁敬勳並不陌生,早在去年3月,他入選國家集訓隊保送清華大學時,記者就採訪過他。
當時他和同學戴宇軒一起去廣東,參加集訓。集訓的節奏非常快,其中有講座、自習、參觀,還有4場考試。數學競賽教練邊紅平帶隊陪同。
數學競賽團隊裡的金侃教練說:「這兩名同學入選集訓隊,是意料之中,他倆都很有天賦,又努力。一般情況下,老師把控好大方向後,根本不用擔心,他們會自己控制好學習節奏。」 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有時帶著一群競賽隊員出門坐火車時,有些同學可能在聊天,但這兩名同學永遠是在看書。他們不在你視力所及的地方時,也不用擔心,一定在看書或思考。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种放松的方式。」
梁敬勳能取得這些好成績,還得益於一支強大的競賽教練團隊。
邊老師是學軍中學教育集團文淵中學校長,國際著名數學奧賽金牌教練,著名特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所指導的學生多次獲國際金牌,有200多人獲全國數學聯賽一等獎,編寫書籍、發表論文200餘萬字,擔任《數學通訊》《中學數學》等雜誌編委。
數學競賽教練團隊還有幾位老師:
肖一君,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博士,學生時曾獲得高中數學聯賽全省第一名,西部奧賽第一名,兩次全國冬令營進入前50名,入選中國數學奧林匹克國家集訓隊。
2020年1月8日,「北大數學後備人才培養基地」籤約儀式在北京大學舉行。杭州學軍中學等23所中學進入首批「北大數學後備人才培養基地」建設中學名單。
【來源:都市快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