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矛盾是家庭關係中最難處理的,兩個明明毫無關係的陌生女人,卻偏偏因為一個男人而有了交集。生活在同一屋簷下,又因生活習慣和觀念的差異而矛盾重重,到最後相看兩生厭。
婆媳矛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來說說婆婆要注意的三點,避免踩坑。
一 眼裡只有兒子沒媳婦,把媳婦當外人
很多媳婦自從進了婆家,就沒有歸屬感,其根源在於婆婆沒把她當自家人,認為媳婦是嫁進來的外人,從心裏面對媳婦排斥。
婆婆有沒有把媳婦當外人,媳婦是能感覺出來的,有的婆婆明顯偏袒兒子,區別對待兒媳,認為媳婦嫁給兒子,就是兒子的附屬品,就應該聽兒子的,有著舊社會的「男尊女卑」觀念。
有些婆婆區別對待很明顯,比如兒子兒媳吵架,婆婆不管誰的錯,就知道幫著兒子罵媳婦;兒子在家做一桌子豐盛菜,只有兒媳在家就清湯寡水,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曾經看過一個段子,婆婆有次來兒子家,看到桌子上放著一瓶止咳藥,就緊張地問媳婦是誰吃的,媳婦告訴她是自己老公吃的,婆婆聽後眼眶發紅,幾乎帶著哭腔詢問兒子哪裡不舒服,要不要緊,趕緊去醫院看看,千萬不能有事……
一周後,婆婆又來兒子家,看到桌子上有一盒消炎藥,急切地問是誰吃的,當得知是媳婦吃的後,緊張的情緒立馬消失,雲淡風輕地說了聲「哦」,婆婆不僅不關心媳婦的病情,還絮絮叨叨跟媳婦說:兒子的襪子要手洗,否則穿了不舒服……
媳婦氣憤地表示,婆婆不是拿我當外人,是壓根沒當人!連敷衍的關心都沒有!
婆婆拿媳婦當外人,區別對待,肯定會寒了媳婦的心,媳婦也不會把婆婆放心上,兩人水火不相容。
聰明的婆婆都懂得要搞好家庭關係,首先要跟媳婦處好,把媳婦放心上,真心疼她,贏得媳婦的喜歡和尊重,婆媳和諧了,兒子的小家庭也幸福滿滿。
二 沒有邊界感
沒有邊界感,是婆媳矛盾的開始。
有些婆婆總喜歡幹涉兒子兒媳的生活,什麼事都插手。比如人家小兩口吵架,婆婆不問青紅皂白就幫兒子說話,斥責媳婦,本來小兩口的小打小罵生生被婆婆攪和成不可調和的矛盾,夫妻矛盾轉變為婆媳矛盾。
有些婆婆認為兒子是她的,那麼房子也是她的,兒子媳婦的房間她隨意進出,甚至亂翻東西,作為媳婦會覺得不被尊重,毫無隱私。
有些強勢的婆婆喜歡當家作主,生活上的大事小事都要過問,什麼都要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完全不顧及媳婦的感受。結果就是,一邊是自己操不完的心,一邊是媳婦的抱怨連連。
電視劇《婆婆來了》裡面有句臺詞很在理:婆媳關係,遠香近臭,煩的就是臉大和沒有自知之明的。
婆婆要明白,兒子一旦結婚,你就要學會放手,畢竟日子是兒子兒媳過的,你要認清自己的角色和位置,你能做的就是,遠遠的看著他們就好,需要你幫忙的時候,你伸把手,需要支持的時候,你站在他們身邊。
界限感是婆媳關係和諧的良藥,聰明的婆婆,都有清晰的邊界感,知道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該管,懂得尊重媳婦。
婆婆的邊界感會讓媳婦心靈放鬆,並贏得媳婦的敬重。
三 沒有距離感
有些婆婆總想著和兒子兒媳住一起,理由也一堆:覺得方便照顧,老有所依,幫兒子給媳婦立規矩……甚至認為不一起住就是子女不孝順。
可是要知道,老人和年輕人畢竟是兩代人,觀念不同,生活習慣不同,生活在一起肯定矛盾重重。況且沒有幾個媳婦願意和婆婆住一起,覺得不自由,婆媳矛盾難處理。
不到萬不得已,老人最好不要和兒子兒媳住一起,分開住,彼此都有自己的生活空間,互不約束,但又不感情冷淡。這種距離還是婆媳關係的緩衝帶,彼此不越界又有分寸感。
如果住在同一屋簷下,婆婆要拿捏好跟媳婦的心理距離,不要總想著管媳婦,改變媳婦,讓媳婦聽自己的,現在不是舊社會,年輕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媳婦自然不願意被婆婆管著,你越管矛盾越多。
聰明的婆婆都懂得和媳婦保持距離,不約束不控制,尊重媳婦,讓距離產生美。
婆媳矛盾產生的原因五花八門,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每家的情況不一樣。婆媳矛盾跟婆婆、媳婦,還有夾在其中的男人都有關係,本文單從婆婆存在的問題述說,也希望有這些問題的婆婆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做婆婆的要從心裡把媳婦當成親閨女去疼,要懂得尊重媳婦,心裡有清晰的邊界感,這樣的婆婆,媳婦不僅喜歡還會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