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年末至2020年年初,將近30餘所知名高校發布了清退本科生/研究生的公告,累計清退人數將近1500餘人,其中就包含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985強校。
從今年4月份以來,陸續又有高校對少數研究生進行了清退處理,比如吉林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南大學等高校,從清退高校公告來看,未在最長年限內完成規定學業成了主要的清退原因,多數高校博士研究生最長學習年限則可達15年。
而就在這兩天,211名校-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也公布了一份擬退學處理但未聯繫到的博士研究生清退名單,涉及到33人,原因也都是超過了最長的學習年限,未能如期畢業。公示期截止到9月1日,若名單中的博士生未能與母校聯繫,則默認通知已經送達。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簡稱西軍電,「兩電一郵」成員,是老一輩革命家創辦的工程技術高校,開創了全國IT學科先河,如今已是部屬211,全國首批重點大學之一,它產生了120多名將軍,28名兩院院士,綜合實力極其強悍。基本上西軍電畢業的博士研究生,都成為了我國電子信息領域的高級人才;所以上面這33名被清退的博士研究生著實讓人感到惋惜。
我們再來看看部分高校的清退信息:
今年7月,北京交通大學管理學院也發布公告,未在最長學習年限內完成學業的59名博士研究生,對其學籍做出分類處理,主要是清退為主。
今年4月,江蘇大學發布公告,對35名研究生清退學籍並做退學處理,在這一年裡,江蘇大學累計清退的研究生已達到60多名。
今年4月,吉林大學十多個學院同時發布公告,對百餘名研究生進行學籍清退並做退學處理。吉林大學在校生研究生數量龐大,所以每一批次的清退人員涉及面都很廣。
今年4月,上海大學對21名研究生進行清退處理,中南大學對10名研究生進行清退處理,清退原因也都是學業超期。
控制研究生質量的方式有很多種,清退學籍只是其中之一,還包括:研究生肄業、研究生結業、降格培養(主要是碩博連讀不合格,降到碩士繼續培養);但研究生清退是兩敗俱傷的局面,高校本意是通過吸納高質量的研究生來提升學校科研水平,而考生也是希望考取知名高校的研究生,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從而在社會中更有競爭力。
現今我國研究生培養機制還不夠完善,學校和學生更為關注畢業設計的考核,而忽略了課程學習的管理機制,課程學習似乎成為了一個「雞肋」,所以才會衍生出長時間不上課、最長時間未能畢業的現象;高校在培養研究生的過程中,應該在不同時間段進行學業預警,主抓課程質量和科研質量,多因素達標的研究生才是一名優秀的研究生,大家覺得呢?
本文由同學範原創,歡迎關注,每天與你分享教育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