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願本科段填報即將結束,好多考生和家長朋友對是否「服從專業調劑」非常糾結。如果服從,可能被調劑到自己不喜歡的專業,有可能高分低錄;如果不服從,擔心會被退檔。那麼,填報高考志願,究竟是「服從」還是「不服從」專業調劑呢?
首先,不管你是「服」還是「不服」,我們都應該先知道「服從專業調劑」到底是什麼?「服」與「不服」意味著什麼?
高考志願採用的是平行志願錄取方法,考生和家長朋友的院校志願填報原則基本都是按「衝」、「穩」、「保」的梯度進行填報。這一梯度顯然是以院校投檔分數的高低為依據的,也就是說考生和家長朋友顯然也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是以先讀一個理想的學校為原則填報志願的。
而「服從調劑」是在你的高考成績超過高校的投檔線,電子檔案進入高校後才起作用的。這時,考生如果服從專業調劑,但沒有達到報考的第一專業志願錄取線時,可能會被其它專業志願錄取,甚至會被調劑到你不太喜歡的專業,但最終你總會被這所院校所錄取;所以,「服從專業調劑」不會影響你本來可錄取的專業,只在當你有高考分數達不到你所填報的專業時才有效(統計數據得知,有30%左右的進檔考生會被調劑到自己沒有填報的專業)。而考生如果不服從專業調劑,則可能會被退檔。退檔後,則會直接進入到下一批次的錄取。
因此,「服從調劑」是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
利:增加了考生被院校錄取的機會;
弊:可能讀不到自己喜歡的專業;但必須說,當你以高於投檔線不多的分數讀到你理想的學校,即使沒有讀到自己喜歡的專業,也是值得的。而專業志願有6個,如果填報得當,發生調劑的概率也不是很大,即使發生調劑,學校也會儘量將你調劑到相近的專業。對就業來說,專業只是方向,具體專業對個人未來的發展好壞的決定因素是比較小的。所以,「服從調劑」的風險顯然是比較小,雖然有利也有弊,但應該是利大於弊的。
那麼,考生到底應該是服還是不服專業調劑呢?
1.高分段考生可「不服」。對鎖定目標專業的考生,可不用填寫「服從調劑」。這類考生一般都是衝著早已鎖定的院校以及鎖定的專業而去的。如果第一批次錄取失利,在第二批次也能讀到自己滿意的學校和專業。或者,如果錄取失利,這些考生已經做好復讀再戰高考的勇氣和決心。
2. 留有足夠分數空間的考生也可「不服」。考生如果非常心儀專業,在填報院校志願時,可留下足夠的分數空間(最少15分以上),並且要做好退檔後的志願填報打算,或者做好復讀的準備;
3. 一般考生建議「服從」。更多考生填報志願時都是先選擇自己心儀的院校的,這個時候建議「服從」專業調劑,想讀心儀院校本來就要承擔非理想專業的風險;
4.二本高分段可「不服」。由於二本校院校較多,選擇空間大,可「不服」,但還是要注意做好院校志願的梯度,除非做好了復讀的準備;
關於「服從專業調劑」的政策,還需知道:
1.目前大部分一本院校或二本院校的院校公開承諾,只要考生服從專業調劑,保證不退檔。顯然,「服從專業調劑」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2. 國家的錄取政策也是「原則上」檔案「只進不退」,前提是要「服從專業調劑」;
3. 填寫「是否服從」時,不可空著不填,凡「空白」者高校將按不服從分配對待;
4. 不用擔心「服從專業調劑」可能會被調劑到一些中外合作辦學的高收費專業,中外合作辦學專業是「不填不錄」的,志願中沒有填寫中外合作辦學專業,是不會被調劑到這些專業的;
您的關注和點讚對我很重要,請方便時關注和點讚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