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松庭,笛子演奏家,作曲家。建國後,歷任解放軍第二十一軍文工團團員,浙江省歌舞團演奏員,浙江省藝術學校教員、藝術指導。曾任浙江藝術學校(現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名譽校長、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副會長、浙江省政協第六、第七屆委員,民盟浙江省委常委,浙江省音樂家協會主席,浙江省民族管弦樂學會會長。曾創吹笛循環換氣法。創作笛子獨奏曲《早晨》、《三五七》 、《婺江風光》等。著有《橫笛的頻率計算與應用》、《笛藝春秋》、《笛子演奏基礎教程》等著作,是中國第一位成功研製排笛、骨笛和銅管雙笛的竹笛大師。
俞遜發,笛子演奏家,上海民族樂團一級演奏員。生前系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上海音樂家協會表演藝術理事,上海市政協委員,於2006年1月21日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61歲。世人皆贊「古有俞伯牙,今有俞遜發。」俞遜發先生的笛樂造詣高超。由俞遜發灌制的笛子專輯《妝檯秋思》獲1992年10月北京全國第二屆金唱片獎併名列榜首,另外俞遜發演奏的由朱踐耳先生作曲的《第四交響樂》(為竹笛及二十二件弦樂而作的室內交響樂曲),於1990年秋榮獲瑞士「瑪麗·何塞皇后國際交響樂作品大賽獎」,這是中國人有史以來獲該項大獎。
張維良,笛簫演奏家,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學院國樂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中國音樂學院國樂系主任、北京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民族管弦樂協會竹笛專業委員會會長、華夏室內樂團團長、中國音協管樂研究會副會長、南京東南大學名譽教授。1986年灌制了中國第一張雷射唱片《簫的世界》。張維良創造性地在笛子演奏中運用了全音階及十二音序手法,將笛子的音域拓寬至三個八度。張維良曾為多部影視作品配樂,像《菊豆》中使用了壎、《霸王別姬》更是整部電影音樂僅採用一種樂器,這在電影史上尚屬少見。隨著這些電影走向國際,中國的傳統音樂也被世人所知。
唐俊喬,2000年9月,赴英國與倫敦交響樂團及馬友友合作首演《臥虎藏龍》協奏曲2。2002年2月,個人專場音樂會在中央電視臺播出。2016年9月14日,唐俊喬攜她的學生們在深圳音樂廳為深圳觀眾帶來一場竹笛音樂會。唐俊喬自幼隨父親唐德忠學習笛子,少年時代便屢次榮獲青少年器樂大賽金獎、一等獎。1986年,考入瀋陽音樂學院附中,師從孔慶山教授。1992年,進入上海音樂學院,先後師從趙松庭和俞遜發,因此而終身受益。1998年,擔任上海民族樂團笛子首席,成為中國第一位在民族樂隊中擔任首席的女性管樂演奏者。
曾格格,青年演奏家,自1997年起在國內外大力提倡及推廣民族音樂的發展與創新,巧妙的把竹笛,洞蕭,彎管笛,葫蘆絲,西藏豎笛,巴烏,尺八,排蕭,口笛,壎,篪等樂器融匯表現於現代音樂當中,美麗的形象與高超演奏的完美結合深受觀眾喜愛。音樂會除演奏傳統經典樂曲《牧民新歌》、《百鳥朝鳳》以外,更以小、中、大型樂隊伴奏及人聲與器樂的對話等多種表演形式,用竹笛、嗩吶、洞簫、玉笛、葫蘆絲、巴烏、西藏豎笛、篳篥等多種民族吹奏樂器來詮釋《陽光》、《雨中花》、《趕牲靈2010》、《花月夜》、《雪山》、《天上人間》、《國樂飛揚》等融匯了民族、古典、現代多種元素、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給人以聽覺和視覺上的震撼。
陸春齡,笛子演奏家,作曲家,南方笛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譽為「中國魔笛」,不論在笛子演奏的領城或是在整個中國樂界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越過半世紀的笛子教授生涯及藝術實踐形成其獨特的流派典範。陸春齡是我國灌制唱片,錄製音帶最多的笛子演奏家。各個時期,他對樂曲的處理都有明顯的不同。60年代初期,他的演奏淳厚,質樸,但已充分顯示出擅長以生動的音符塑造音樂形象、刻劃意境和渲染氣氛的功力。人們聽著他的演奏,常會隨著笛聲展開想像的翅膀,沉浸到他所創造的意境中。
陳悅,中國著名青年笛簫演奏家。六歲隨父親學習竹笛,十二歲成名,著名演奏家、教育家、南派笛子大師趙松庭先生的關門弟子。1中國音樂家協會民族管樂研究會、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員、中國竹笛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自幼師從趙松庭先生、蔣國基先生,後師從張維良先生。曾在國內外錄製發行了九張笛、簫專輯《情竹》、《無詞歌》、《遠行》、《簫色》、《亂紅·與鋼琴的即興》、《洞簫》、《中國之悅》,歐洲錄製和發行專輯《精神·東西方的碰撞》、《對話——簫與豎笛現代作品十首》。
張鍾中,青年竹笛演奏家,中國音樂學院竹笛專業碩士研究生;「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杯第二屆全國民族樂器演奏比賽」竹笛少年組優秀演奏獎;曾任華夏民族樂團竹笛聲部首席、viva-girl雅樂團成員,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型演出、學術交流活動,與國內外知名音樂家、音樂人合作。生於山東濟南,自幼學習音樂,12歲考入中國音樂學院附中,曾師從於劉鳳山、曲祥、馬寶山、張健老師;2005年起師從於著名笛簫演奏家、教育家張維良教授。2013年4月成功舉辦「天空蔚藍——張鍾中碩士畢業獨奏音樂會」。2013年1月參與錄製湖南衛視《我是歌手》欄目,為歌手沙寶亮伴奏《瀏陽河》、《往事隨風》。
伍國忠一九五七年生於廣州,七五年畢業於廣東人民藝術學院,七六年任廣東省粵劇團二團任樂隊演奏員。中國著名簫笛演奏家、國家一級演奏員,現為廣東歌舞劇院民族樂團副團長兼管樂聲部首席演奏家,中國音樂家協會常任理事,廣東音樂家協會會員。他的演奏風格極富人性,技法嫻熟,質樸而不俗,演奏音色甜美、細緻感人、風格獨特,曾出版了多張個人獨奏專輯,不少即興發揮的音樂華彩樂段更令聽眾耳目一新,難以忘懷。
蔣國基,國家一級演奏員,作曲家和吹管樂器的發明家,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理事、浙江省學會副會長、浙江歌舞團笛子演奏家,師從趙松庭。代表作有《水鄉船歌》、《採桑曲》、《雁蕩秋色》、《憶江南》、《西子湖畔採茶忙》並著有《蔣國基笛曲選》、《笛子入門教材》。蔣國基是一位天才橫溢的音樂家,他除了是國家一級演員外,亦是作曲家和吹管樂器的發明家.蔣國基師從笛子大師趙松庭,他於1976年全國大賽中一曲《水鄉船歌》嶄露頭角,自此在各類比賽連連奪冠,聲譽日隆,被海外報紙譽為"不可多得的神笛"和"充滿魅力的笛子演奏家".1996巨笛的試製成功填補了民族吹管樂器低音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