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觀察:準大學生把自己當成「宇宙中心」,家庭教育應反思

2020-09-03 王營評教育


準大學生把自己當成「宇宙中心」,家庭教育應反思

教育觀察:準大學生把自己當成「宇宙中心」,家庭教育應反思

王營

近日,湖南第一師範學院一新生四處尋找學長學姐開學幫忙背行李,均未得到學長學姐的肯定答覆,之後便口出狂言,滿嘴穢語,儼然把自己當成了宇宙的中心。

此消息一出,一師範學生對此表示很鬱悶,網友表現出極大的憤懣,許多人跟帖說,這孩子「真沒家教」,「學校應該取消他的錄取資格」,「這樣的素質不配當老師」……的確,如果讓這樣的人當了老師,不知道會培養出什麼樣的學生。

別人幫你是情分,不幫是本分,作為一名高素質人群的準大學生,怎能在被他人婉拒後連最起碼的尊重都不懂?這使我想起幾年前,北京大學中文系資深教授錢理群在談到當下教育問題時,痛心疾首地說了一番後來被廣為傳揚的話:「我們的一些大學,包括北京大學,正在培養一些『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這名學生雖然還沒有正式進入大學,但其利己主義的表現已不能用「精緻」來形容,簡直是「高級」,應當稱其為「高級利己主義者」。

準大學生把自己當成「宇宙中心」,家庭教育應反思

孩子把自己當成了「宇宙的中心」,成了「高級利己主義者」,責任在誰?家庭教育難辭其咎。在獨生子女時代,每個孩子都是家長的「掌上明珠」,孩子自然也成了每個家庭的「中心」。父母傾其所有,想方設法寵溺孩子,一切圍繞孩子轉,自己不能以身作則,也不注重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不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一個不尊重別人的孩子背後,一定站著一個不善於尊重別人的家長;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背後,也一定有一個自以為是、是非不分的家長。

剛剛卸任的北京四中原校長劉長銘曾在許多場合表達過這樣的觀點:一個家庭,在正常的情況下,一定不要把孩子擺在家庭的中心或最重要的位置上。

這一觀點聽上去好像不符合情理,但箇中原因卻十分簡單:一個家庭若把孩子擺在中心地位,就會導致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的錯位,這種錯位很可能導致孩子在社交生活中的錯位——自我中心、目無他人、缺乏互助意識、不會換位思考、缺乏合作精神等,這就是許多孩子進入學校或走上工作崗位後不懂人際交往,產生一系列心理問題的直接誘因。

如何擺脫這一困境?要從改變家庭生活做起,從父母自身做起,在教育孩子成才之前,先把孩子教育成一個人格健全的人。

準大學生把自己當成「宇宙中心」,家庭教育應反思

父母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首先就要成為這樣的人。孩子的做人也需要學習,而學習始於模仿,家長就是孩子學習、做人的榜樣。在家庭生活中,父母的一切行為都會暴露在孩子的視野中,因此父母在孩子面前要真誠、真實、表裡如一、做好表率,這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原則。

成為優秀家長,並不是說家長要具備多麼高的學歷,或畢業於多麼著名的學府,或具有多麼顯赫的社會地位,而是說家長身上要具有優秀品格——誠實、善良、寬容、勤奮、堅毅、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等。這些優秀品格會在孩子身心上進行「複製」,引導他們學會為人處世之道。

作為家長,同時又是教育者,要努力發現和挖掘隱藏於每一個生活細節中的教育因素,善於把生活中的小事變成引導和教育孩子學會做人的契機,切不可一切以孩子為心,對孩子的錯誤得過且過。對於孩子的過錯,家長也不可過於寬容,該批評的批評,該懲罰的懲罰,同時要檢點自身,是否給孩子帶來了不良影響。

(作者王營,蒲公英評論特約評論員。此為蒲公英評論網站首發作品,轉載請務必標註來源,違者必究。本文選自作者新浪博客)

相關焦點

  • 「大學生快遞郵寄髒衣服回家洗」誰該反思
    是不是該反思一下。老子云「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孟子》中也有記載:「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 作為一名大學生,自己的髒衣服都要靠快遞來解決,那麼還怎麼去指望你「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目前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該好好反思的問題了!  很多時候我們都怪孩子沒有擔當,成長緩慢,其實我們有沒有查查到底是什麼原因滯後了孩子成長?
  • 宇宙中心
    宇宙一切事物,絕不會憑空消失。都在流轉變化。但是,有一個點例外。不可移動之點。佛陀曾說,整個宇宙圍繞這個點旋轉。象徵宇宙中心。能量中心點。另一種宇宙中心便是神山。古希臘的奧林匹斯山頂住著宙斯眾神。世界第一個高峰珠穆朗瑪峰8848米。卻並不是最神聖的山。青藏高原最神聖的應是岡仁波齊。
  • 對於大學生來說,家庭教育的影響!
    家長往往是將學生送到學校後即認為自己的責任已告一段落, 接下來的教育應該是學校的責任。有的只是依靠電話聯繫, 一些貧困家庭甚至連電話費都無力負擔, 對自己子女的在校表現基本上一無所知, 甚而有些學生出現了重大思想問題, 家長在很長時間內都難以弄清事實真相。
  • 教育的局部缺失引發生命無端逝去 ——大學生墜亡案輿情觀察
    輿情觀察 1、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引發輿論關注兩天之內,時隔不到10個小時,一南一北兩名大學生分別選擇自殺,引發輿論的極大關注。10月15日,江蘇大學通報學生墜亡事件一天內,在全網的搜索結果超過36萬,相關諮詢報導約6.9萬篇。
  • 這個暑假,「準大學生」別荒廢
    隨著高考招生進入錄取階段,考生們也將陸續收到盼望已久的通知書,成為即將跨入大學校門的「準大學生」。十餘年寒窗苦讀終於有了結果,很多「準大學生」會產生「報復性」放縱心理,把吃喝玩樂當成了度過這個暑假的主要方式。本市心理諮詢師、父母效能培訓師楊明瑾提醒,高考後,「準大學生」可以適度放鬆,但還是應度過一個有意義的暑假,切勿荒廢了寶貴的時間。
  • 反思家庭教育,從尊重孩子開始
    因為孩子接受的信息量大了,甚至在某些方面超過了父母,由是對父母的話漸漸有了自己明晰的判斷。如果他覺得父母說的話不正確,那為什麼還要聽呢?就是「正確的廢話」也是吸引不了孩子的。所以,做父母的,反思家庭教育,首先要從尊重孩子開始;或者說,尊重了孩子,才會促動自己反思家庭教育。特別是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要把他當成家庭中一個平等的成員來相待。
  • 新中國70年家庭教育經驗與反思
    6月23日,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和中國兒童中心聯合召開主題為「新中國70年家庭教育經驗與反思」研討會,與會專家從歷史分期、政策指導、現實需求、社會治理、未來趨勢等角度回顧新中國成立70年來家庭教育事業發展的成就與經驗。
  • 新東方家庭教育中心謝琴: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
    :各位搜狐網友大家好,歡迎來到搜狐訪談間,坐在我身邊的這位是新東方家庭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主任謝琴老師。  謝琴:各位搜狐的網友大家好,我叫謝琴,我是新東方泡泡少兒英語的負責總監,同時也是新東方家庭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主任。  主持人:想問一下謝老師,目前家庭教育在中國受重視程度是怎樣的?  謝琴:說到「家庭教育」,我們可以把這四個字拆分來看,成為兩個詞。
  • 教育及家庭教育的目的
    只有極少數父母問過「家庭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麼?」。我們還跟很多父母討論過家庭教育的內容,他們認為就是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讓孩子增長知識。但父母們對品行的標準沒有統一認識,對增長知識的具體內容也不清晰。這些情況也反映在父母獲取家庭教育知識的問題上,他們對闡述家庭教育總體思路的內容基本不願了解,當然,市面上很多關於家庭教育的書籍,也沒有介紹家庭教育總體思路和目的,極少數書籍雖對家庭教育的目的有所闡述,又過於理論化和套路化,由於缺乏操作性,實際上沒有任何價值,從家庭人才戰略去討論家庭教育目的的書籍乏善可陳。
  • 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
    文化素質教育應如何調整、創新,才能適應充滿變化的新時代?  夏中義教授認為,對文化素質教育的理解,不外乎如下兩種:一是把文化素質教育當成技藝型教育,唱歌、跳舞、拍照,甚至插花、打高爾夫球,都成了文化素質教育的分支;二是知識學層面,所謂文理相通,讓理科生學文,讓文科生學理,很多高校都這麼做。實質上,文化素質教育的重點是教大學生精神成人,即在價值根基上懂得做人的道理,並把這些道理內化為德行,來規範行為,提升心靈,這才是文化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核。
  • 觀察反思成就教師自主發展
    通過不斷反思,我們發現,問題就在於我們過多地為教師設計了專業發展途徑,他們反而無所適從。實際上,我們一直崇尚的幼兒自主發展,同樣適用於教師成長。教師專業發展也應是自主自發的,而非被設計的。為促進教師快速成長,我們開始探索基於觀察反思的教師自主發展共同體的構建。
  • 中國兒童中心:中國家庭教育應提倡共情潤心教養概念
    新華網北京5月11日電(記者李菲)中國兒童中心主任叢中笑11日在在京召開的《共情潤心工程——嬰幼兒心理社會能力發展與培養》新聞發布會上指出,當代中國家庭教育受傳統思想影響,注重兒童智力因素培養,缺乏對兒童非智力因素的關注;注重對兒童的「管理」、「
  • 大學生不識日本國旗 最該反思什麼?
    經調查,目前已經對誤掛「旭日旗」的學生進行了嚴肅批評教育,並在全校深入開展「四史」教育(據11月20日《中新網》)。    事件發生之後,涉事南京師範大學表態,要求學院和同學深刻反思檢討。並提出了具體三條整改意見,一是堅持立德樹人導向,在全校深入開展「四史」教育,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二是加強對校園文化活動的管理和指導,完善工作制度,嚴把思政關口,守好校園陣地。
  • 不輸-晴璟 家庭教育社區輔導中心揭牌
    始終本著「教育孩子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的理念,為社區家長提供家長提供家庭教育公益服務。2019年參加關愛貧困地區留守兒童家庭志願行,平時也樂於家庭教育讀書活動,多次參加各種讀書會,影響周邊家長,個人也不斷的提升家庭教育素養,不斷的自我提升,是不輸家庭教育特聘的家庭教育志願者,特聘家庭教育講師,家庭教育指導師,為不輸提供很多很多的建議,策略和方案,為的是喚醒更多的父母重視家庭教育。
  • 《2018小學家庭教育白皮書》發布
    在當前的教育體制下,家長與孩子究竟該如何處理彼此間的關係?1月7日,西瓜視頻聯合光明網、字節跳動算數中心共同發布《2018小學家庭教育白皮書》。  《2018小學家庭教育白皮書》發布 家庭每天教育時長為2小時  看片會現場,西瓜視頻聯合光明網、字節跳動算數中心共同發布《2018小學家庭教育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
  • 教育觀察:教師應把論文寫在「課堂」和「講臺」上
    教育觀察:教師應把論文寫在「課堂」和「講臺」上教育觀察:教師應把論文寫在「課堂教育觀察:教師應把論文寫在「課堂」和「講臺」上事實證明,凡是管理不好學生,且教學工作一塌糊塗的老師,無論他發表因為把教師當成了研究者,所以很多地方在教師評定職稱時,把獲獎、發表多少論文,承擔那級教改實驗課題當成了一項硬指標。如果某位教師缺乏這些項目,無論課講得多麼好,教學成績多麼突出,也往往被拒之門外。由此導致基層學校部分教師急功近利,不安心於本職工作,把主要精力用於寫論文、發論文、搞課題研究上,結果論文發了不少,高級職稱也評上了,教育質量卻依然如故。
  • 漫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銜接
    在孩子學習成長環境裡,家庭教育為孩子成長、早期教育起到重要的作用。從不同成人成長經歷來看,孩提時他們的家長也走過不少彎路,待孩子成為學生進入學校,教師的作用不斷增強。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需要家校共育,需要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之間的銜接,更需要學生的教師尊重不同孩子的差異性,需要教師用愛與尊重喚醒學生的知行合一。
  • 由「尹李育兒之爭」,談家庭教育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尹建莉基於「愛和自由」的尊重信任式教育理念和李玫瑾的「中式幹預」教育做法,二者各有自己的專長,各有自己的立論和主張,各自擁有支持的粉絲群體。問題就在於,由此爭論一些父母產生了質疑,到底誰說的對,到底應該聽誰的,到底應該按照誰的說法去做。對於不懂家庭教育的父母來說,到底應該如何進行理性判斷和選擇,這的確有些「燒腦」,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 每個成年人都應細細研習的《家庭教育》
    這是陳鶴琴先生將畢生精力奉獻於家庭教育研究和實踐的原因。他說這句話的時代背景是20世紀20年代,當時他感覺到大人們都習慣性地將孩子們當成附屬品,無知又專制地看管著。同時,幼教的三大病「外國病,花錢病,富貴病」大肆流行,令他憂心不已。
  • 布魯可建構的「自轉」與「公轉」 小糯米的家園協同教育周記 15 家庭教育中如何運用協同教育的公轉原理
    自轉是圍繞自身的質量中心軸的旋轉,公轉是圍繞共同的質量中心在各自的軌道上的旋轉。宇宙間衛星繞著行星公轉,行星帶著衛星繞著恆星公轉,恆星帶領它的成員,萬古不息地繞銀河系的中心公轉,銀河系和其它星系也在運動,這種運動是否是繞什麼公轉,限於人類的觀測能力,沒有答案,但我的想像加推理,星系應該圍繞宇宙的中心在公轉。宇宙作為一個整體,也在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