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芋頭地理-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2020-12-25 上遊新聞

10-26 14:27:07 來源:二十四季私享家

俗語有「秋天吃芋頭,年年有餘頭」,可見芋頭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可不簡單。 一句「北粟南稻」總結得輕巧,實際上中國人的主食變遷卻要複雜許多,芋頭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擔當人類主食的歷史甚至比水稻要早。 

▲ 芋頭,俗稱芋艿、毛芋。 

1

中國芋頭江湖史 中國作為芋的起源地之一,《管子》《史記》便已都有關於芋頭的記載。秦時卓氏遷蜀,不遷往川北的葭萌,偏偏要去更遠的川西臨邛,為的就是川西盛產芋頭,有芋頭做保障,便可以不用挨餓。 擁有飽腹感的芋頭在秦漢時,便是四川一帶的地域性主食。《齊民要術》有「蜀漢既繁芋,民以為資」,說的就是在漢代四川平原,便有大面積種植水芋的情景,芋的生產在當時已經十分繁盛。

▲ 芋田

唐代時,許多平原地區普遍種芋,芋頭正式進入生產的鼎盛時期,「漢女輸㮔布,巴人訟芋田」概括了唐代東川富有特色的農業生活,杜甫有「園收芋粟不全貧」,可見在這個北方詩人心中,芋和和當時北方的主要糧食小米,有著同樣的地位。 芋頭既是主食,又是包容性極佳的蔬菜。成都人愛管芋頭叫「芋兒」,芋兒燒雞,早在唐代便有了。杜甫在成都寫作的詩篇中,有32篇寫到雞,從他種竹養雞的情形,再結合當時的烹飪手段來看,芋兒燒雞當時便已經是成都人的家常菜了。 

▲ 芋兒燒雞。

唐代的烹飪手法主要有蒸、煮、燒烤、燉。 早在五代和兩宋時,福建商幫便與北方沿海地區有貿易往來,並逐漸密切,福建商幫以煙臺港為自己的重要貿易基地,甚至在煙臺興建了天后宮,建築風格與南方的媽祖廟完全一致。因此山東的芋頭,很可能起初也是由盛產芋頭的福建人帶過去的。

▲ 煙臺天后宮

到了南宋,我國有些平川地區,還以芋區和粟隴為夏季主要農田景觀。而由於冬小麥的逐漸推廣,隨著冬小麥和水田稻的輪作,能用於種芋的閒田日漸減少。

南宋以後,芋便轉變為一般蔬菜了。不過,在廣大老百姓心中,芋頭依然有著其他蔬菜所不可比擬的代糧價值,也依然在各個角落替補著主食。

▲ 作為蔬菜的芋兒

2

中國芋頭地理 

芋頭的進化史,是人類不斷馴化野生芋的歷史,在西晉南北朝時,已經記載有十四種可以食用的芋品種,種芋的經驗已經相當成熟了,但實際上仍存在著大量無法分類的野生芋。 

芋頭隨著人口遷徙,不斷尋找和適應著新土地,逐漸地拓展著它的版圖。廣西荔浦芋頭原由福建人帶入荔浦縣,寧波奉化芋艿頭由福建、台州的「棚民」帶入,靖江香沙芋的栽培時間約始於南宋初期,山東萊陽毛芋由南方傳入…… 

▲ 棚民:指的逃荒的流民,無家可居,便在山上搭棚居住。 起源於熱帶和亞熱帶沼澤地區的芋頭,對溫度、土壤和水分都有著高要求,芋頭不耐旱,雖然在長期的栽培過程中,形成了水芋旱芋兩種栽培類型,但是無論是水芋還是旱芋,都需要大量水分。 

高溫高溼的環境要求,使得芋頭的種植嚴重地呈現往南方「一邊倒」的趨勢,讓這顆本土「芋」的普及程度,遠沒有外來的「洋芋」(土豆)高,甚至芋的個頭,也是從南往北的遞減。 

中國南方是芋頭的原產地之一,以臺灣和珠江流域最多,成長於這一帶的孩子,多是芋頭從小吃到大,大塊頭的粉糯,小個頭的黏糯,各有各的偏好。芋頭品種多,做法也多,尋常日子的芋頭粥、芋頭飯,小吃炸芋頭條、芋頭粿、芋球,宴席的翻砂芋或八寶芋泥,吃火鍋下個芋頭條也是尋常,頗有雲南人吃花的風範。 

▲ 芋包@艾格吃飽了▲ 油炸三角芋粿

長江流域的芋頭僅次於珠江流域,水嫩的小個頭尤為奶白滑嫩,蘇東坡的「香似龍涎仍釅白,味如牛乳更全清」形容貼切,也符合溫婉的江南味道。 最出名的有寧波奉化的芋艿頭,靖江的香沙芋有獨特慄香,甜口的有桂花糖芋苗,鹹口的有蔥燒芋艿頭,葷口的有芋艿燒鴨。

 

▲ 蔥燒芋艿頭

▲ 桂花糖芋苗

至於品種講究,金陵的桂花糖芋苗,首選的還是本地的上等芋艿,杭州人吃的最多的,也就是家門口菜攤的杭州紅芋。 ▲ 家門口菜攤的杭州紅芋

北方芋頭少,西北東北幾乎沒有,山東稱得上一枝獨秀,以萊陽芋頭質量算的上最優,河水衝積形成的特殊沙質土壤,具有豐富的腐殖質,讓挑剔的芋頭也能紮根北方。 南橘北枳,在南方可大如迫擊炮彈的芋頭,到了北方卻是雞蛋般嬌嫩小巧,芋肉也奶白滑潤,口感粘糯。 ▲ 拔絲 

土豆和芋頭同屬澱粉含量高的薯類作物,不同的是,芋頭不像土豆一樣單個孤零零地長大,芋頭的主塊莖(母芋)還會生出小個頭的子芋來,子芋還會生出孫芋、曾孫芋,按分櫱子芋的強弱,芋頭又被分為魁芋、多子芋、多頭芋三類。 

母芋獨大的魁芋多只能分布在長江以南,口感紮實粉糯,有濃鬱的芋頭香;以子芋為尊的多子芋則南北均有分布,母芋肉質粗,多是不吃的,精華的子芋黏黏糯糯,口感潤滑,能拉絲,有纏綿感;搞平均化的多頭芋廣西、臺灣盛產,母芋子芋都好吃,但種植難度最高,也最少。  

中國哪裡的芋頭最好吃? 

中國到底有多少種芋頭,是理也理不清的,但說到更實在的吃芋頭,各地民眾可都有話可說。

名氣最大的廣西荔浦芋頭

廣西荔浦芋頭在清代已經成為御上貢品,荔浦芋肉質鬆軟粉糯,以芋頭香味濃而被稱為「香芋」,切開以後能看到紫色的檳榔花紋,花紋越多的芋頭越好吃。 

地處北回歸線北側的荔浦縣,屬於亞熱帶溼潤氣候區,夏長冬短,水汽充足,非常符合芋頭的生長習性,因而芋頭生養得很好,芋頭品相和口感都極佳。 

葷口的荔浦扣肉,素口的芋頭煮白菜,或者直接清蒸,幹香酥糯,保持原汁原味,芋香在煙火繚繞間展現得淋漓盡致,直接吃或沾糖都是清爽有滋味。

 ▲ 荔浦扣肉

中國芋頭之鄉奉化

奉化芋艿有水、旱兩大類,尤以蕭王廟前葛芋艿頭最為出名,主栽的「紅芋艿」,母芋、子芋均可食用,母芋即稱「芋艿頭」,個大皮薄,肉粉無筋,糯滑可口鹹齏汁烤毛芋艿,是最地道的芋艿吃法,而在沿海地區,芋艿蘸蝦籽醬就成了最平常的美味,一白一褐的芋艿與蝦籽,又甜又鹹,搭配在一起是噴香香的人間美味。

▲ 鹹齏汁烤毛芋艿

▲ 芋艿蘸蝦籽醬

烤著吃,愈烤愈香,做羹作湯煮著吃,則滑似銀耳,糯如湯圓,細膩爽口,在中秋時節,鴨肥芋熟,取新鮮的芋艿燒鴨子,做成芋艿燒鴨,更是糯滑鮮爽到極致。

 

▲ 芋艿燒鴨

 芋中板慄靖江香沙芋

江蘇靖江的香沙芋擁有獨特的板慄清香和豆沙口感,長江中沉澱出來的沙質土壤,生養出更沙糯秀氣的靖江香沙芋。 對於在外拼搏的遊子,香沙芋是鄉愁。一道芋頭燒肉,是逢年過節的大菜,更日常還有甜芋頭糕、芋頭餅、芋頭排骨湯……

到了靖江,鮮美的蟹黃湯包也不要錯過,生祠堂、魁星閣、馬洲書院,都是值當一逛的古蹟,食之鄉味,再浸染它的文武歷史,感知更切,回味也更深。 

山東萊陽芋頭,北方芋界的佼佼者

奶白潤滑如雞蛋的萊陽芋頭,是北方芋頭界的佼佼者。 

萊陽的沙地特別適於芋頭生長,加以溫和的氣候,充足的光照,萊陽平均每畝產量為3500到4000千克,創中國北方地區最高紀錄,更遠銷國外,為外商所重視。

北方人吃芋頭少,吃法也簡單,蒸好蘸糖吃,甜甜糯糯,萊陽芋頭皮薄,液態蛋白質多使它極具明顯的拉絲感,黏潤香甜。

 

萊陽人在春節除夕守歲的時候,零點鐘聲敲過,全家人都要吃芋頭「討彩頭」,芋頭的諧音為「餘頭」,吃了芋頭,預示著來年一年的生活中,日子過得富富裕裕,有「餘頭」。

超級芋頭之鄉廣東樂昌 

廣東樂昌種植有世界最大的超級大香芋,檳榔芋可重達十斤。 

樂昌張溪芋的「炮彈芋頭」,皮薄肉嫩,纖維少,煮熟時鬆軟如棉,粉糯香甜。

切件蒸熟跟沙糖蘸食,與腊味一齊蒸,都是極佳,還有廣東美點「荔浦芋角」、「腊味芋頭糕」都值得一試。 擅長吃芋的潮汕也盛產芋,各縣皆有種植,其中揭東玉湖東寮芋、普寧洪陽水吼村芋等,都尤為出名,香港美食家蔡瀾評論潮汕人「把芋頭做得出神入化」,潮汕的反沙芋,原料只是簡單的芋頭和白糖,卻是皮脆肉香,酥甜糯口,熱乎著吃最帶勁。

 

▲ 反沙芋,圖源@水印

最會吃芋頭的福建人 

問芋頭怎麼吃,閩南閩北閩東閩西閩中娃都有話說。

甜口的芋泥春卷八寶芋泥芋球三角芋粿,甜口的鹹燜大芋頭芋包芋餃……說潮汕的反沙芋最絕,福建人可不服:「這不就是我們吃的掛霜芋嗎?」 ▲ 芋圓:芋頭和地瓜粉,包入瘦肉和紅白蘿蔔絲,剪開來蘸上花生粉吃,QQ彈彈,香氣撲鼻。圖源@傲客城市菜單

福建人的宴席上多有一道芋頭,閩中有鹹燜大芋頭塊,芋頭和海鮮加一點香菇炒,火一定要大,吸飽了汁水的芋頭外鮮香綿軟,內裡幹香松酥。閩南有甜芋泥,母芋蒸熟後碾壓成泥,和著豬油蒸熟,不要多餘調味,細膩綿軟,唇齒留香。 

▲ 鹹燜芋頭

 ▲ 芋泥

至於最家常的,還是媽媽煮的芋頭鹹燜飯,肉絲、蝦皮、蟶乾、包菜絲、韭菜絲等一併放進高壓鍋,加定量的水、米,燜熟即可,湯頭融進芋的糯軟而微微綿綢,芋頭則吸飽了海鮮乾貨和韭菜的油潤,更鮮鹹而有滋味。 

 

▲ 芋頭飯 

其實,中國大部分地區種植的芋頭,起初都是為了溫飽,而非口腹之慾,而正如陳曉卿說過的:「就是在這些剛剛就能達到的溫飽之需裡,一些關於食物的記憶便深深埋下了種子,歷經數十年都難以改變」。 

老一輩吃芋頭說從前的貧苦歲月,新一代吃芋頭說從前的童年味道,「從前」的味道總也綿長。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榮昌日報」 看熱點新聞-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新聞速遞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成果豐碩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10日在上海圓滿閉幕,截至11月10日中午12時,累計進場達80萬人。交易採購成果豐碩,按一年計,累計意向成交578.3億美元。
  • 中國的雪到底有幾副面孔 ? - 上遊新聞·匯聚向上的力量
    {"title":"中國的雪到底有幾副面孔 ?""url":"https://www.cqcb.com/manxinwen/manxinwen/2020-12-16/3427614.html", "image":"https://image2.cqcb.com/d/file/manxinwen/manxinwen/2020-12-16/2072beed7f1c497c704d23d71d0f8c28.jpg", "smalltext":"來自上遊新聞客戶端
  • 燈,一座城市的靈魂-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好像一直以來,「燈」都是一個充滿著快樂和希望的意象。公司有個企劃,想做一個遊戲,城市冒險類主題,吃金幣通關的那種。遊戲初版做成之後,總覺得哪裡不對,又說不上來。面對供應商「是否能告訴我們修改意見呢?」老底子兔子燈很吃香的,親手扎一隻兔子燈可是老上海人心中的童年記憶。後來大家喜歡起塑料花燈,有一年我扎的幾百個兔子燈都賣不出去。
  • -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長江挾帶著來自高原的力量自西向東逆地勢而貫穿市境嘉陵江、烏江等大河則自南北奔來開高山闢深峽最終造就了重慶山水的大開大合形成了眾多世界級的景觀而重慶人也擅長變著花樣將食物烹調得熱火朝天讓來的人躍躍欲試讓吃的人酣暢淋漓身為中國火鍋之都、小面之都重慶還有6個中國美食之鄉中華美食街數量排行全國第一(驚豔的「火鍋底料」蛋糕  圖@阿米咖啡與花)
  • 「討厭」的中國美食-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博愛一切食物的人真的無法理解為什麼會有人討厭某種「美食」物產豐富的中國大地孕育出包羅萬象的中國美食中國人千變萬化的餐桌上可能有著世界上種類最豐富的食材但並不是每種美食都能得到所有人的愛不少美食都具有爭議性愛的人,愛得徹底厭的人,
  • -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蹦床其實並沒有大家以為的那麼安全,尤其是到了最低點向上彈起,人處於超重狀態,衝擊力大,容易導致「揮鞭性損傷」,極易發生危險。希望大家加強安全意識既要玩得開心也要玩得安心來源:楚天都市報 中國數字科技館 安全芙蓉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
  • 大自然的少女心-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穿上軍裝在訓練場上英姿颯爽你們就是最美的「女神」來源:央視新聞、@央廣軍事、中國軍網等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
  • 看完,想他們了……-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最平凡的動作也最打動人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 ID:zgzs001)綜合整理自大米Vedio、北京晚報、天天看餘杭等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
  • 指甲與健康-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來源 | 高質量生活家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可以說,中國從南到北的氣候,在四川你都能體會。要是地方選對了,在橫斷山地區,不用一年,只用一天,你就會知道什麼叫四季。四川,對不起!四川這麼大,然而我們對四川的認知,往往都只限於成都、盆地和火鍋、熊貓。因為這些在網上曝光得最多,最出名。
  • -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03-18 21:23:29 來源:中國國家地理BOOK微信公眾號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浙江「台州」,並不在台州-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攝影/林天喜,本圖選自《風物中國志·密雲》1300多年間,「台州」從來沒有離開這個叫「臨海」的地方,直到1994年台州設立地級市,台州地區將行政中心從臨海市遷往更靠近大海的椒江區。▲ 雲遮霧繞的臨海城。
  • 推動兩地科技合作-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巫山:美景美食亮相央視-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先後獲得「中華名果」「中國氣候好產品」等殊榮。目前巫山全縣種植脆李產業涉及22個鄉鎮220個村,今年產值超過18億元,被稱為巫山農民致富的「金果果」。「此次,巫山脆李在央視『露臉』10多分鐘,將進一步提高其公眾認知度和美譽度。」巫山縣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說。
  • 關於楊絳的50件事-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四年前的今天,著名作家、翻譯家楊絳先生逝世,她是錢鍾書眼中「最賢的妻,最才的女」,也是讀者眼中堅韌,清朗,獨立,充滿力量和溫暖的女性。今夜,一起懷念先生。2016年5月25日楊絳走完了她的百年人生安靜、圓滿、豁達、樂觀除了是錢鍾書的夫人她還是難得的文學家、翻譯家、戲劇家在先生四周年忌辰之際我們摘選了和她有關的50件事或細微,或重大;或歡欣,或沉痛無論何種,都是一個世紀的沉澱希望她文字和經歷中那種安靜從容的力量仍可溫暖你的靈魂01楊絳本名楊季康,小名阿季,1911年7月
  • 一場別開生面的田間討論-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天氣寒冷,但大家卻聊得火熱,你一言我一語地分享著與梁平柚的故事,憧憬著美好未來……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歸僑僑眷喜迎中秋國慶佳節-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忠縣歸僑僑眷聯合會、僑聯婦女聯合會、僑聯名媛聯合會、香怡社區等單位選送的舞蹈《祝福你,盛世祖國》《兒行千裡媽牽掛》、歌曲《明月千裡寄相思》《我的中國心》、快板《僑聯連心友誼長》、旗袍秀《中國茶》等節目精彩紛呈,唱響了廣大歸僑僑眷對黨和祖國的祝福,展現了大家共享幸福生活、積極向上的風採。我縣80餘名歸僑僑眷代表參加活動。
  • 勵志留言牆 滿滿正能量-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鳳鳴中學舉行元旦文藝晚會-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歌曲《稻香》《年少有為》《快樂循環》等婉轉悠揚,唱出了學生們的青春時光;舞蹈《紅燈籠》《龍把子》《映山紅》等步伐整齊,跳出了生活的欣欣向榮;情景劇《扶貧抗「疫」》、抗疫小品《等你回家》等致敬了抗疫英雄;朗誦《青春中國心》歌頌了學生們對祖國的熱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