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口的路障石墩、人行道上的隔離欄、隔斷的盲道……對大部分行人來說,這些公共設施不會對出行造成任何影響。但是,也有一部分人,他們可能是行動不便坐輪椅的老年人,被路障隔離在了人行橫道外;可能是目不能視的視障人士,遇到斷頭的盲道「盲然」失措。
圖片來自浙江政協同心苑
前日,浙江省政協舉行民生協商論壇,圍繞「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開展協商議政。
會上,委員、專家、界別群眾代表相繼發言,提出對無障礙環境建設的意見和建議,省民政廳、建設廳、衛生健康委、體育局等省直部門和杭州市政府有關負責同志做出了回應。
建立工程竣工驗收前殘疾人代表試用體驗制
和以往的民生協商論壇有所不同,現場請來了幾位特殊嘉賓,全程還配備了手語翻譯。
坐在第一排的黃燕,戴著一副厚厚的眼鏡,穿著棕色毛絨大衣。她是視障人士。當主持人念到她的名字時,她接過跟前的話筒,有些緊張。主持人則鼓勵她「慢慢講」。
作為杭州市無障礙環境促進會副會長,對城市的無障礙環境建設她深有體會。「無障礙設施建設得好不好、能不能用,殘疾人、老年人等使用者最有發言權。為此建議建立工程項目竣工驗收前邀請殘疾人代表試用體驗制度。制定試用體驗的項目清單,選好試用體驗代表人選,邀請多種類別的輕、重度殘疾人參加。靈活使用體驗的組織方式,如果發現存在不符合建設標準的項目,不得通過竣工驗收和辦理備案手續。」
「不好意思,有點緊張,」結束髮言後,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大家報以掌聲。她提到的「試用體驗清單」的想法,得到了與會人員的讚許。
會後,黃燕告訴錢江晚報記者,「參加這次民生協商論壇是我的榮幸,會上大家講的都是我們切切實實需要的東西,很多話都說到我的心坎裡去了。」
圖片來自浙江政協同心苑
坐在黃燕旁邊的,是杭州市聾協主席胡曉峰,他用手語敘述了聽障人士的就醫困擾:由於溝通不暢,診療時只能用簡單的文字和醫生交流,容易造成誤診,有些人因文化程度偏低、年齡偏大,無法用文字溝通,遭遇突發病情,更是不知所措。
「根據聽力、言語殘疾人需求,邀請專業手語老師針對性地對醫護人員進行手語培訓。二級以上醫院要在導醫臺設立手語服務崗,負責協助聽力、言語殘疾人代為填寫病歷卡,提供就醫引導服務,協助病患與醫生的溝通等。」他用手語表達了這個建議。
將網際網路納入無障礙常態化建設
「582,我幫您!」今年6月,杭州市正式啟動「迎亞(殘)運」無障礙環境建設行動,開通了首條公交助行專線582路,得到社會各界廣泛點讚。
對杭州這條公交助行專線,上城區政協委員何琦也一直在關注,「582路讓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困難群體更方便地走出家門,融入社會,但還存在線路較為單一、個人出行需要預約等問題。建議增加出行線路,在醫院、市民中心等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出行需求較為集中的區域,再適當增加無障礙專線;固定出行班次,取消預約制度,採用定時發車,後續隨著使用群體的增多再增加班次。」
圖片來自西湖區政協
此前,西湖區政協組織了6場「我當半天殘疾人」體驗活動,對醫院、商場、汽車站、辦事中心、亞殘運場館和旅遊景點等重點場所,委員們進行全方位角色體驗。還組織了「請你來協商——加快推進高標準無障礙環境建設」協商活動,三級政協委員和群眾代表,圍繞無障礙環境建設現場出招。
西湖區政協委員高君也參與了這些活動。她建議,把無障礙環境建設作為老舊小區改造的重要內容,在小區主要出入口、住宅樓入口增設無障礙坡道,實現從大門進入樓棟零踏步。持續推進老舊小區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工作,列入「十四五」時期省政府民生工程,加大推進力度,對困難老年人、殘障人士集中居住的單元樓道加裝電梯要增設優撫條款,適當加大政府補助力度。
作為界別群眾代表,浙江大學教授卜佳俊則關注到了信息無障礙的話題。他提出,要出臺浙江省信息無障礙專項建設提升計劃,將政府網站和APP的設計、運行和管理的基本要素納入無障礙常態化建設範疇。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藍震 見習記者 柳依然
(來源: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