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築設計 採用仿生學原理·
「青島國際院士產業核心區試驗區展示中心,注入了我40多年的設計理念,將會是我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建築設計。」法蘭西藝術院院士雅克·魯熱力近日告訴記者,此建築運用中國象徵性元素「龍」的形象進行設計,建築宛若「海龍」般掠過水麵,又呈青龍狀直衝雲霄,如同一件兼顧高雅與功能性的藝術作品,蘊含了全新的海洋空間建築設計理念。
據悉,新建築採用仿生學原理利用自然界中的各類元素來組成建築不同的部分。在集成綠化配置、通風和採光的設計上都強調自然化,對於圍護結構採用低耗能材料,在太陽能利用、地熱利用、中水利用、綠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術的使用上,具有資源利用高效循環、廢物排放減量無害等特點,充分展示人文與建築、環境及科技的和諧統一。「我對青島最大的印象,是青島有很長而且非常美麗的海岸線,青島人有著對海洋與生俱來的熟悉感,大海賦予了這座城市強大的力量。」雅克·魯熱力院士說,在未來的城市發展中,海洋能源的利用和海洋生態的保護尤為可貴,他會將青島這些海洋城市的優點結合到自己的設計當中。 總高度51米的海洋飛行器其中有31米是在水下,研究人員在水下能如同漂浮般工作;海上漂浮城市的設計靈感來源於蝠鱝,可容納7000名居住者在上面生活,海洋能源為這艘長約900米、寬約500米的大船提供動力及電力……雅克·魯熱力院士掌握的知識以及技術引起了海洋建築的變革。據了解,雅克·魯熱力院士先後創立了以其名字命名的藝術基金會和海洋空間建築設計中心,在1981年獲得國際建築師聯合會終身成就獎,並且被授予海事優秀勳章。
· 「『媽媽式』服務 在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多見」 ·
「我1973年第一次來到中國,沒想到這麼多年過去了,中國的變化實在是太大了。」雅克·魯熱力告訴記者,在第一次參加青島國際院士論壇時,他就被李滄區提供的政府的良好創業環境、資金支持、強烈的研發與技術革新需求等因素吸引了,當即與青島國際院士港一拍即合。作為一名有理想的藝術家,他非常希望自己的建築設計理念能在中國得到落地轉化。
頂尖人才出現的地方,往往能集聚一大批人才。記者了解到,位於青島國際院士港的中法融源(青島)文化藝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目前就擁有4名法蘭西學院院士,其中,除了雅克·魯熱力院士,還有擅長歷史古蹟修復及改建工作的世界著名古建築修復大師阿蘭·佩羅特,他曾被任命為法國歷史古蹟監察官,參與了聖馬洛的城牆修復、巴黎歌劇院的修復;以對色彩自如協調的運用而蜚聲於攝影界的世界著名攝影家布魯諾·巴貝,捕捉記錄了許多年代性的歷史事件,與世界著名文學家、作家合作出版了30多本書籍並獲得過法國騎士勳章;法國著名智慧財產權保護律師、中國國家美術館國際顧問迪埃·貝奈姆,致力於保護藝術家的權益,並擔任諸多作家、畫家、建築師的律師,已為超過600名藝術家提供免費的法律諮詢。 依託院士及其團隊的學識理念和工作經驗,中法融源這家國資控股的中外合資企業在建築設計、城市規劃、環境藝術設計、古建築及文物修復、文化藝術交流、智慧財產權保護等相關領域成為行業的引領者。 迪埃·貝奈姆院士說,他在與青島國際院士港工作人員交流時,被當地政府官員的務實精神感動,這不僅僅是一隻專業化、懂藝術的招商隊伍,「媽媽式+網際網路」服務更是無微不至,讓自己能專心搞研究,「這在全球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多見,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青島國際院士港將成為全球科技創新的源頭和各地爭相效仿的高地。」
· 李滄全域轉型 升華為「院士區」 ·
李滄區是青島的一個老工業區。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需要大量人才,國內外院士是頂尖人才。正是看中這一點,2016年6月李滄區啟動青島國際院士港建設。
2018年1月,山東獲批建設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院士港的建設被納入《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山東省委省政府關於做好人才支撐新舊動能轉換工作的意見》。省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出臺專門意見,青島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專門領導小組,支持青島國際院士港建設,建立起了省、市、區三級聯動的機制。 院士創新引領作用不斷提升,科技對資源的集聚效應持續增強,土地、平臺、資本、人才等各方面資源迅速形成了向院士港匯入態勢,院士們的產品「高精尖缺」帶來「核裂變」,李滄全域轉型升華為「院士區」的大幕就此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