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我們買了新手機,那真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一天24小時恨不得供奉起來。要是一不小心手機掉了,就感覺自己心頭被割了一刀,心痛的不得了。
很多人會給手機帶上保護套,貼上鋼化膜,360度無死角保護。
但是市場上鋼化膜品類繁多,便宜的2、3塊一張,貴的兩三百一張,差價這麼大,那他們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一張膜的好壞主要取決於這幾點:
1是指紋油的性能,越光滑的越好但是這其中又包含了耐磨度的區別,有些開始挺光滑,用沒多久就不光滑了說明耐久度不好。
2是膜的厚度,一般是越薄越好,因為薄的比較難生產,成本也會變大,你可以用手掰一下,彎的程度越高說明越好。
(取決於鋼化程度,鋼化時間長的4小時左右,少的1.2小時)但是這一點對我們用起來其實沒有多大區別,就是薄的靈敏一點,輕一點。
我們經常會看到某寶上店家的描述,什麼9H硬度啦,透光率啦,某某牌的玻璃,防指紋抗藍光等等。
其實玻璃不存在9H硬度這種描述,按莫氏硬度,指甲是2.5,普通鐵是4-5,普通玻璃是6,康寧大猩猩玻璃是6.5,特種玻璃可接近7,石英(沙子主要成分)是7,鑽石是10,所謂的9H在描述鉛筆芯上倒是有,連4都不到。
所以你看上面的硬度就知道,只要是玻璃做的膜,那些用小刀要是在上面劃的根本沒有意義。
再說到上面的康寧大猩猩玻璃,玻璃一般分為進口和國產,進口的有日本旭硝子(AGC)、中央硝子、德國肖特和美國康寧
還有不良商家直接用AGG玻璃哄騙不懂的消費者。
接著是透光率,一般鋼化膜能達到95%就很不錯了,再往高的就是瞎忽悠,防指紋就是上面上過的第一點,指紋油,高級一點的是電鍍的,比較順滑持久,抗藍光就算了吧,除了讓你的屏幕在陽光下看起來很藍外,沒啥實際意義。而且大部分藍光膜都是假的。大概是當初眼鏡行業弄出來的一個噱頭賣點?
以上這些成本一共要多少呢?
玻璃材料最差的大概3毛左右,最貴的大概3塊(玻璃好壞決定了鋼化膜硬度,同時鋼化時間長的好於短的)。
指紋油成本2毛到1塊之間
玻璃貼膠成本2-5毛
所以可以算出最便宜的鋼化膜出產價1塊多點。
那好的呢?2.5D弧邊加幾毛錢,加絲印顏色或是碳纖維軟邊加1塊左右,像三星的某些 曲面手機的膜需要熱彎這個成本在3塊以上。再加個防藍光功能?3塊錢左右。邊緣強化2塊錢。邊緣碎了,玻璃不爆邊?1塊。
這大概就是所有工藝了,如果上述步驟都用最好的
玻璃用進口的好玻璃,成本大概是40塊往上走點吧。一般來說,工藝越複雜,不良品會越多所以會提高成本。
假設工藝都一樣的話,最好的玻璃和最差的也就差那幾塊錢。所以買9.9包郵,還是買200的膜你就自己看著辦咯。
我一般喜歡去阿里巴巴買一堆出廠價的膜,壞了就換,壞了就換,撕膜的感覺簡直不能再爽。
喜歡我們的小夥伴請為我們點讚關注並轉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