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在科隆逗留一天然後出發到明斯特,可是周末的酒店都滿了,於是在科隆多待了一天。早晨起來推開窗,霧氣漸漸散去,藍天逐漸出現。穿過大街小巷到萊茵河邊,一路上遇到美麗的彩虹樓,畫畫的少年,運動的少女。科隆周末充滿活力。萊茵河邊看見一座高聳的教堂,就是大聖馬丁教堂。
大聖馬丁教堂建於12世紀-13世紀,以其宏偉壯觀的四分基塔頂和三葉草狀的地面形狀聞名。大聖馬丁教堂是科隆12座古羅馬教堂中最為壯觀的一座,在科隆大教堂建成以前,大聖馬丁教堂一直是科隆的代表,直至今日,大聖馬丁教堂和科隆大教堂的並肩而立,依然是萊茵河畔一道絢爛的美景。
從河邊往科隆大教堂走,會經過路德維希博物館。路德維希博物館建於1976年,德國著名的藝術資助人彼得?路德維希(Peter Ludwig)夫婦先後給這家博物館捐贈了774副畢卡索的作品。該博物館是除了巴黎畢卡索博物館和巴塞隆納畢卡索博物館外,收集畢卡索作品最多的博物館。同時還收藏了大量的現代藝術作品,收藏有有達利(Dalí)、波普藝術的代表人物裡希特施泰因 (Lichtenstein)以及沃霍爾(Warhol)的作品。
博物館還有一個攝影博物館Agfa-Foto-Historama,收集了前一個半世紀以來的攝影作品,同時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歷史圖片和照相機博物館,是攝影愛好者的好去處。大教堂的正門,雕刻著繁複的人物和故事。教堂正在坐禮拜,遊客只能在紅線外參觀。在科隆市區隨意亂逛,竟然遇到周末市集。市集裡有林林種種的攤位,飾物、裝飾品、二手皮具、家居、工藝品都有,在這裡可以淘到很多漂亮的小東西。
早上從科隆出發,經過三個多小時的火車,終於到達德國的自行車之城——明斯特。從明斯特火車站出來,對面就有公交站臺,明斯特(Münster)是德國北萊茵-威斯伐倫州北部的一座集古典建築藝術和自然田園風光於一體的美麗古城。除了老城區和大教堂,明斯特還擁有德國規模第四的大學。近5萬名大學生令這座城市洋溢著輕鬆愉悅的氣氛,城中處處是咖啡館,酒吧和夜間俱樂部。
穿梭在大街小巷的自行車是明斯特一道引人注目的風景,這座只有三十萬人口的城市擁有約五十萬輛自行車,被稱為德國的「自行車之都」,每天有十萬人騎著自行車來來去去,環繞內城區的道路禁止汽車通行,在這條環城林蔭道上,唯一的交通工具只有自行車,成為歐洲城市絕無僅有的景觀。德國人對自行車的熱愛從鈴上就能看出來,五花八門的鈴為自行車增添不少活力。
無數教堂勾勒出了明斯特的天際線,是這座城市鮮明的特點,它很早就有「北部羅馬」之稱。明斯特人有這樣一句俏皮話:「不論是下雨還是鐘聲響起——當它們同時發生時,就是星期天了。」明斯特大教堂是旅遊者必到之處,她是該州最大的教堂。現在我們看到的教堂原建於13世紀,為羅曼和哥德式風格,二戰中摧毀後於五十年代復原,教堂內部製造於中世紀晚期的華麗天文鐘讓人一飽眼福,它的日曆一直設定到2071年,教堂塔樓的一對綠色銅頂從遠處便能望見。
明斯特大教堂是少見的採光明亮的教堂。在教堂裡參觀時,一位不會英文的德國大叔用德語跟我說了很多話,指著一扇緊閉的大門,似乎是讓我進去。推開大門,只見一條長廊,大叔跟過來指向另一扇門,我納悶地走過去,發現原來教堂裡有一個漂亮的墓園。明斯特大教堂連接著Prinzipalmarkt廣場。Prinzipalmarkt廣場是明斯特的中樞,廣場兩旁林立著三角牆的貴族式城市住宅,住宅的拱廊下市雅致的服裝精品店和咖啡廳,廣場最引人注目的則是市政廳。
似乎剛好遇上節日,Prinzipalmarkt廣場熱鬧非凡。還有免費的食物供應。離開熱鬧的Prinzipalmarkt廣場,買了個冰淇淋繞著Aasee湖閒逛。Aasee湖位於明斯特老城的西南方向,是適合野餐以及衝浪帆船等水上運動的地方,很多當地家庭在周末時來到這裡度假。經過橋下,偶遇一位老人家在聯繫風琴,悠揚的音樂聲吸引不少路人駐足。明斯特人似乎很愛熱鬧,走到湖的另一邊,又遇上活動,人們坐在梯形的廣場上喝啤酒聽音樂。來到明斯特,一切都變得緩慢自然。經過花圃時發現幾隻可愛的野兔,可是一下子又藏起來了。我好奇地追著小野兔跑,一個大學男生騎自行車經過,以為我丟了什麼,於是過來問要不要幫忙。我們相視而笑,尋找了一會兒還是沒能拍到小野兔。男生陪我走了一段路逛起了明斯特。
從明斯特到柏林要轉一趟車,到達柏林已經是正午時分了。從柏林中央火車站轉s線到酒店,一出火車站就看見建築物的牆上滿是各種各樣的塗鴉。作為首都,柏林在德國的地位是毫無疑問的。在沉重的二戰歷史以外,柏林還是德國的藝術中心之一,還有更多的博物館展示著德國乃至世界的歷史藝術瑰寶,博物館島(Museuminsel)就集中了許多精華。到柏林第一個要去的景點必定是柏林圍牆。
柏林圍牆的遺蹟主要有三段,除了最著名的東邊畫廊以外,還有查理檢查站以西約200米的Niederkirchnerstra?e上的一段,和在北火車站(Nordbahnhof)附近的Bernauerstra?e上的一段。東邊畫廊上的塗鴉,是當代藝術家們的傑作,最出名的,莫過於「兄弟之吻」 (Bruderku?)。這齣自於一張真實的政治新聞照片,攝於1979年10月7日,是民主德國建國30周年期間,當時的蘇聯領導人勃烈日涅夫訪問東德,在籤訂了兩國未來的長期合作協議之後,如兄弟般的擁抱和親吻。塗鴉似乎成了柏林的一種文化。街頭的轉角處,隨時看見打扮時髦的年輕人在牆上塗繪。
奧伯鮑姆橋(Oberbaumbrücke)是柏林的施普雷河上的一座雙層橋梁,地鐵U1線從橋上駛過,建築師和政府官員 Otto Stahn將其設計成北德哥特磚砌建築式樣,運用許多裝飾元素,例如尖拱、十字拱、徽章,是該市的地標之一。它連接過去被柏林圍牆分割的弗裡德裡希斯海因和克羅伊茨貝格兩區,1994年重新開放通車,已經成為柏林統一的重要標誌。
柏林博物館島,是一個把五座博物館集結在一起的小島。建於1824-1930年之間。因文化和建築的紀念性意義,在1999年被UNESCO定為世界遺產。五座博物館分別是:柏林老博物館同其後的新博物館、國家美術館、博德博物館及佩加蒙博物館組成柏林著名的博物館島。穿過橋,看見一座綠色圓頂的建築物就是柏林大教堂。大教堂建於1894年-1905年,曾經作為王室的專用教堂,內飾極其華麗,它的室內金碧輝煌,裝飾著線條複雜的柱子和精美的壁畫,甚至柱頭都是鍍金的,地上建築有4層,最高處高達114米。
柏林大教堂(Berliner Dom)位於德國柏林市博物館島東端,菩提樹大街上。柏林大教堂是威廉二世皇帝時期建造的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新教教堂,也是霍亨索倫王朝的紀念碑。很多王室成員都長眠於此。教堂裡發現有中文宣傳冊《歡迎光臨柏林大教堂》,教堂偶爾也有風琴演奏會
喜歡小編作品的可以點擊上方的《關注》,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