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星期二)渭南限行尾號2和7
【限行提醒】根據《渭南市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和渭南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關於渭南城區空氣重汙染期間實施機動車禁限行交通管理的通告》等有關規定,12月1日(星期二),渭南市主城區及各縣(市、區)城區機動車限行,限行車輛號牌尾數2和7。
禁限行區域
臨渭區:濱河大道以西,漢馬街以北,渭清路以東,渭河大街以南;
高新區:崇業二路以東,西潼路以北,渭清路以西,310國道(不含)以南所有區域路段(除明確註明之外,以上路段均包含在禁限行區域內)。
禁限行規定
每日7:00-20:00限行兩個車牌(含臨時)尾號(若尾號為英文字母,以車牌最後一位數字為準)的機動車,即星期一限行1和6,星期二限行2和7,星期三限行3和8,星期四限行4和9,星期五限行5和0。
渭南今天到12月2日將有雨雪天氣
據渭南市氣象局預測,11月30日到12月2日我市有雨雪天氣:受低槽和冷空氣共同影響,11月30日到12月2日我市將有一次明顯的雨雪天氣過程。主要降水出現在1日白天,全市陰天有小到中雪,南部山區中到大雪;其餘時段陰天有雨夾雪或小雪,南部山區有中雪。積雪深度1到2釐米,南部山區新增積雪深度4到5釐米。另外,3日全市日平均氣溫下降3到5℃。
渭南疾控發布8項緊急提醒
十二月進入冬季,氣溫逐漸下降,氣候乾燥,時有寒潮和霧霾侵襲,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注意防寒保暖,在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做好對冬季易發傳染病(新冠肺炎、流行性感冒、水痘等呼吸道傳染病、諾如病毒、出血熱等)預防。同時做好在霧霾天氣時的個人防護和交通出行安全。在這裡也提醒使用燃氣和煤爐取暖或沐浴的市民應注意預防一氧化碳中毒。
一、注意: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持續蔓延,境外疫情輸入的風險仍然存在,國內時有本土零星散發病例發生,防控形勢複雜嚴峻。在這裡提醒大家要時刻保持警惕,在思想上對疫情防控和個人防護仍然要高度重視、不能麻痺大意,外出時請戴好口罩、不聚集、保持安全距離。
健康提示
1、無論是境外(含港澳臺地區)入境人員,還是從國內疫情中高風險地區來渭返渭人員,要第一時間主動向所在社區(村組)報備,配合相關部門做好隔離和健康管理工作。近期如非必要,請大家不要前往中、高風險地區。確須前往者,請提前了解目的地防控要求,並嚴格做好個人防護。
2、正確洗手,外出回家後、飯前便後、觸摸公共設施後、咳嗽或打噴嚏後等均要洗手。居住及工作環境中室內要定期開窗通風。
3、農貿市場、商場、超市、公共浴池、酒店、養老院、醫院重點場所及人群聚集現場的工作從業人員應做好通風消毒、健康監測,嚴禁工作人員帶病上班。
4、隨身攜帶口罩、科學佩戴口罩。尤其是在醫療機構就醫,乘坐飛機、長途汽車、地鐵、公交車、計程車等公共運輸工具,進入展覽館、博物館、電影院、網吧等密閉空間時,應注意佩戴口罩。
5、市民購買各種冷凍食品,特別是進口魚、肉、海鮮等冷凍食品時,要選擇正規市場、超市。儲存和加工食物時生熟分開、及時清洗,減少接觸生魚生肉等食品原料,食物燒熟煮透。
6、如出現發熱、咳嗽、腹瀉、乏力等症狀,要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及時到發熱門診進行診療,就醫過程儘量避免乘坐公共運輸工具。
二、注意:流行性感冒
根據我市近年發病數據統計,每年的12月至次年的1月是我市流感發病高峰期。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高熱、頭痛、四肢酸痛、乏力和伴有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狀,人群普遍易感。其主要通過空氣中的飛沫、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或與被汙染物品的接觸傳播。
健康提示
1、要保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衛生,勤洗手,注意室內通風和清潔,在流感高發期,儘量不到人多擁擠、空氣渾濁場所。
2、勞逸結合,要注意合理作息,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平時多喝白開水;加強戶外體育鍛鍊,提高身體抗病能力。
3、平衡營養,不挑食、不偏食,多吃蔬菜水果,適當搭配粗糧和雜糧。
4、接種流感疫苗特別是患有慢性疾病者、老年人、體弱者等對象要及時進行流感疫苗接種。
5、學校校醫及醫療機構應加強流感樣病例的監測,發現病例及時報告。加強學校教室及醫院等場所的消毒,幼託機構、中小學校加強晨午檢制度,切實落實缺課、缺勤登記及追蹤制度。學校如發生流感暴發,必要時應採取停課措施。
三、注意:諾如病毒
諾如病毒感染是一種由諾如病毒引發的急性腸道傳染病,感染髮病以輕症為主,其傳播途徑多樣,常常因吸入糞便或嘔吐物產生的氣溶膠、間接接觸被排洩物汙染的物體而傳播感染。主要症狀為發熱、噁心、嘔吐、腹痛及腹瀉。兒童嘔吐較多,成人腹瀉較多。諾如病毒具有高度傳染性和快速傳播能力,易在學校、幼兒園、醫院、養老院、工廠等集體單位引起暴發疫情。
健康提示
1、注意飲食衛生。不吃腐爛變質食物,生吃蔬菜、瓜果一定要洗燙、剩飯剩菜要加熱後再吃,食具要經常消毒。
2、搞好飲水衛生。不喝生水,保護好水源,嚴防汙染。飲用水用具要定期消毒,保證飲水衛生。
3、講究衛生。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常剪指甲、勤換衣服。平時多進行體育活動,增強體質。
4、託幼機構、學校等集體單位應加強食品及飲用水安全管理。食品從業人員出現腹瀉、嘔吐等胃腸不適者應暫時脫離崗位。做好班級晨、午檢及因病缺勤登記工作,一旦發現兒童、學生出現聚集性嘔吐、腹瀉等症狀,應及時報告。
四、注意:出血熱
腎症候群出血熱(HFRS),是由流行性出血熱病毒(漢坦病毒)引起的一種以發熱、出血和腎功能損害為主要臨床特徵,以鼠類為主要傳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群對本病普遍易感. 一般青壯年發病率較高,病後有持久免疫力。鼠向人的直接傳播是人類感染的重要途徑。其傳播途徑主要是由於接觸宿主動物及其排洩物經皮膚、消化道或呼吸道傳播,也可能經蟎媒傳播。
健康提示
1、防鼠、滅鼠是消滅本病的關鍵。要注意生活和工作場所的防鼠滅鼠工作,及時清理環境,做好環境衛生,有效減少老鼠的藏身之地。
2、阻斷傳播途徑,首先要防止病從口入,要做好食品衛生、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防止鼠類排洩物汙染食品和食具。同時,要防止從呼吸道感染病毒,應減少在塵埃大的區域活動,在清掃環境衛生時,應先用水灑溼,再清掃。
3、廣泛開展出血熱防治知識的教育宣傳工作,提高群眾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提醒民眾避免接觸鼠類及其排洩物,儘量不要留宿在果園等戶外場所,以防蟎蟲叮咬。
4、接種出血熱疫苗是預防流行性出血熱最經濟、最有效的方法。對於出血熱高發的縣(市、區)要做好重點地區、重點人群的出血熱疫苗接種工作,加強疫情監測。
5、對不明原因發熱(39-40℃)、曾接觸過老鼠、吃過被鼠咬傷的食物、被老鼠咬傷,破損皮膚接觸過鼠汙染的器物等,應及時到醫院就診,避免誤診。
五:注意:布病
布魯氏菌病(簡稱布病)又稱懶漢病,是由布魯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傳染病,主要臨床表現為長期發熱、多汗、乏力、關節疼痛、肝脾及淋巴結腫大。患布病的家畜是人類感染布病的主要傳染源,我市布病的主要傳染源是羊。
健康提示
1、要到正規、沒有布病疫情的羊場購買羊只,不要貪圖一時便宜購買來路不明的羊只,同時定期對羊群進行檢疫和免疫接種。
2、飼養家畜要圈養,人畜分居,避開水源,不要散養和混放。對飼養過牲畜的場所應進行消毒,特別是出現牲畜流產時,要避免直接接觸流產物和死胎,應立即對其進行徹底消毒處理。
3、飼養牛羊、接羔、擠奶、清潔圈舍時應做好個人防護,穿著工作服,佩戴口罩、橡膠手套等防護用品,並經常消毒、換洗。勞作後要徹底清洗手部,注意個人衛生。
4、注意飲食安全,不喝未煮熟的牛羊奶、不吃半生不熟的肉及內臟;牛奶、羊奶要煮三沸後飲用;吃涮鍋、燒烤時,要把肉煮熟透了再吃;做飯做菜時砧板做到生熟分開。
5、從事牛羊飼養、收購、屠宰加工、獸醫等行業的人員,在工作過程中要穿著防護服裝,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出現可疑症狀及時醫治。
六、注意: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以冬春兩季多發,主要發生在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病人是主要傳染源,易感兒童接觸後90%發病。臨床上主要以發熱及皮膚和黏膜成批出現周身性紅色斑丘疹、皰疹、痂疹為特徵,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發生在胸、腹、背,四肢很少。
健康提示
1、保持環境整潔,空氣流通。在學校及託幼機構等場所中,應加強教室的通風、換氣,也可採取紫外線照射、84消毒劑擦拭等方法進行消毒。
2、水痘病人在出疹期要嚴格隔離,至皮疹全部結痂為止(自發病起21天左右),防止水痘患者再次與易感兒童及孕婦接觸。學校及託幼機構每天要做好晨檢工作,發現疑似病例及時報告並通知患兒家長到正規醫院就診。患兒須在家隔離治療,待病情痊癒後才能復學。
3、接種水痘疫苗是預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措施,要按相關接種要求及時和全程接種疫苗。
4、要講究個人衛生,勤剪指甲、勤洗手,特別是患水痘的學生,要防止抓破皰疹引起感染。打噴嚏、咳嗽和清潔鼻子後及時洗手。
七、注意: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是較為常見的生活性中毒和職業性中毒。在生產和生活環境中,含碳物質燃燒不完全,都可產生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中毒原因多以燃煤取暖為主,還包括炭火取暖、煤氣熱水器使用不當、人工煤氣洩漏等。當前正值一氧化碳中毒高發季節,提醒城鄉居民切實提高警惕,及時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以避免中毒事件的發生。預防一氧化碳中毒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健康提示
1、用煤炭取暖的住戶,居室內火爐要安裝煙囪,煙囪接口出要順茬接牢,嚴防漏氣。沒有煙囪的煤爐睡前必須移至室外,同時注意房屋通風。
2、定期檢查燃氣管道、爐灶、燃氣的安全性。使用煤氣或天然氣做飯時,一定要有人照看。
3、不要長時間在密閉車廂內靠發動機供暖,更不能在發動機持續燃燒時在車廂內睡覺。長時間在開著發動機且停滯的車內停留時,要保持車內的通風換氣。
4、一旦發現有人煤氣中毒,應立即打開門窗,將中毒者移動到通風良好空氣新鮮的地方,松解中毒者衣扣,保持呼吸道通暢,並及時撥打急救電話。
八、注意:霧霾天個人防護
以PM2.5為首要汙染物的重汙染天氣俗稱「霧霾」。大氣中的PM2.5為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所有顆粒物的總稱,顆粒物的主要來源是燃煤和工業汙染、揚塵、汽車尾氣等,其直徑約為頭髮絲的二十分之一。PM2.5在大氣中可停留較長時間,不容易去除,且能吸附多種有害物質,其危害主要是由吸入汙染物而引起的咳嗽、喉嚨疼痛、眼睛疼等症狀,如果是有支氣管和肺部病史的人群,還可能會誘發出現支氣管哮喘、阻塞性肺疾病。
健康提示
1、公眾減少戶外活動。兒童、孕婦、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患者應儘量避免戶外活動。
2、及時關閉門窗,不要在室內吸菸。此外還應避免烹炸等可能加劇室內空氣汙染的行為。同時根據汙染情況,儘量避開汙染尖峰時段,每天開窗1-2次,每次10-20分鐘。如果室內人員較多,空間狹小,則應增加開窗次數。
3、如有條件,可使用空氣淨化設備。
4、如必須外出,應儘量減少室外活動的時間和強度,並佩戴合適的口罩,戴口罩時注意要保證口罩和臉的貼合,不要漏氣,同時嚴格按照使用說明定期更換口罩。外出回來及時清洗面部及裸露的皮膚。
轉發擴散!
提醒身邊的人注意!
(來源:渭南日報、渭南交警、渭南青年網、渭南疾控)
點個「在看」
轉發,讓身邊朋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