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自習的用戶。傅夢穎攝
自習室留言牆。翁安琪攝
原標題:付費自習室在深圳悄然興起
不到兩年時間已有76家門店,年輕人在這裡尋求自我提升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1月17日訊 (深圳晚報記者 周婉軍 實習生 傅夢穎 翁安琪)一米寬的書桌,一盞燈,一摞書……在專壹自習室桃園店裡,剛從單位下班的包瀚翔翻開了CPA(註冊會計師)的備考教材,開始投入地學習。
這個坐落於南山區田廈·翡翠明珠寫字樓15樓的付費自習室,約100平方米的空間分為公共休息區和自習區。公共休息區內設置茶水間、用餐區和外賣放置區,印表機、咖啡機、寄存櫃等設備一應俱全。自習區由低分貝區和靜音區組成,整齊排布著帶有隔板的連排桌椅,坐在裡面的每個人都埋頭專注於自己的世界。疫情發生以來,遠程辦公的需求量激增,自習室的一角又增設了討論間與直播間,滿足用戶的多種需求場景。
近年來,這樣的付費自習室在深圳悄然興起,不到兩年時間就從1家激增至如今的76家(門店)。付費自習室「走紅」背後的原因為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又該何去何從?近日,深圳晚報記者探訪深圳多家自習室,從經營者、消費者等不同視角進行解讀。
尋求自我提升的年輕人成為自習室主力軍
自稱「打工人」的包瀚翔目前正在利用業餘時間備考CPA。怎奈家中「誘惑」太多,圖書館關門時間又太早,都不是理想的學習場所。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通過網絡搜索發現離家不遠的地方就有一家付費自習室,便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下單了一張體驗券。那一天,離開學校後久違的專注感又回來了,此後他便成了這裡的常客。
包瀚翔坦言:「來自習室的人學的東西五花八門,但最終目的是一致的,都希望通過學習,提高自己的社會競爭力,從而獲得更多的自己想要的東西。」
陳豐是一家科技公司的品牌經理,在自習室裡常常一待就是大半天。他習慣將一天中最重要的工作集中在這段時間完成。陳豐也曾對比過公共圖書館和咖啡館等頗受歡迎的自習場所,認為雖然自習室的單位成本高,但勝在設施齊全,環境安靜,能最大限度提高他的工作效率。
付費自習室「織夢島」的創始人高杜告訴深晚記者,深圳付費自習室的受眾以18到35歲的年輕人為主,從年齡層可以窺見背後是人們為保持優勢、提升自我而努力的動力和熱情。與其他城市的自習室主要服務於升學、考研人群不同,在深圳的付費自習室裡,備考人群僅佔三分之一,更多的是自由職業者或上班族。
據艾媒諮詢2020年發布的《中國付費自習室行業發展潛力分析》公布的數據統計,43.2%的消費者去付費自習室的主要目的為尋求屬於自己的獨立空間,其次分別為日常學習或工作和求職準備(考研、考證、考公),佔比分別為40.0%和34.8%。
自習室,不止是自習
專壹自習室創始人彭雪娜告訴深晚記者,在初期調研中,他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不少深圳的年輕人下班後會選擇在車裡待上十分鐘,在相對私密的空間裡享受一段完全屬於自己的時間。劉俊傑引用社會學中的「第三空間」概念來解釋這一現象。
牡蠣自習室創始人劉俊傑說,「在城市生活中,家庭是『第一空間』、公司是『第二空間』,除此之外每個人都需要一個能讓自己在繁忙生活中透口氣的『第三空間』。『第三空間』的出現形式或許不同,它可能是咖啡店、圖書館、健身房,自習室自然也可以是其中的一種形式。」
「第三空間」無論是心理上還是物理上都是絕對屬於個人的,走進其中,就像打開了「勿擾模式」,人們能夠暫時拋開生活中的瑣事,安靜下來做自己的事情。
因此在打造自習室的時候,劉俊傑選擇了更加簡約、休閒的裝修風格,用大片低飽和度色塊填充空間,並刻意留出了較為寬敞的公共休息區,甚至在一家門店裡「種」上了樹。
彭雪娜稱,自習室是一個相當包容和開放的場所。這裡沒有過多的規則,更沒有複雜的社交關係,用戶來去遂願。相比起公共空間,彭雪娜更希望用戶可以將這裡當成自己的「私人領地」。
一個進來容易留下難的行業
付費自習室本是對城市公共資源的填補,人們對自我提升的迫切需求正為行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養分。在深圳,付費自習室還屬於新興行業。
從2018年1月,深圳首家付費自習室開業,市場供不應求,到從去年6月起,大批自習室紛紛湧現,幾輪大浪淘沙後依然入局者眾。劉俊傑認為,目前大部分自習室的經營者還沒想清楚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這是一門準入門檻很低,但存續門檻很高的生意」,劉俊傑說,「有人覺得花2萬塊錢租間房子,擺幾張桌子就可以開張了,這種模式本身是不可持續的。」
劉俊傑經營的牡蠣自習室是深圳目前唯一一家堅持委派工作人員駐店的自習室,他認為這是保障用戶體驗,維持品牌形象的最佳、也是唯一方式。他說,「無人化管理固然能節省人工成本,但一旦細節上出現紕漏,接踵而至的中差評很快就能拖垮一家店。」
與此同時,如今付費自習室的盈利模式普遍單一,導致這個行業有很明顯的天花板。當全部座位都被租滿,利潤空間也就到頭了。如何打破這個天花板,是自習室經營者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不過對於自習室的發展前景,多位創始人均持謹慎樂觀的態度,表示自習室的市場需求穩定,存在較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
彭雪娜主張在提供基本的自習服務基礎上探索多種經營模式,如利用場地優勢開展帶有社交性質的主題沙龍、桌遊專場等。此外,與有關部門、地產商等展開跨界合作也被列入發展規劃。劉俊傑則認為目前人們對付費自習室的了解和接受程度還不夠高,這個階段應當集中資源深耕一個產品,培養足夠的忠實用戶,這樣才有資本去尋找別的切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