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2020年,該專業升級改造為新興專業「土木水利與海洋工程」。
服務國家土木類重大社會經濟發展需求,依託山東大學學科綜合和國際化優勢,以培養一流土木工程人才為己任,以大平臺、大人才、大項目、大成果為支撐,建設國際知名、國內一流土木工程專業。堅持科研與教學相互促進發展,強化「產學研賽」協同創新,培養理論基礎厚實、工程素質優秀、綜合素養卓越,具有國際化視野、自主學習和自主創新意識,了解未來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的應用研究型領軍人才。
李術才教授
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大學副校長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青獲得者
依靠巖土工程學科發展優勢,教學與科研相互促進發展。巖土工程災害控制方向國際領先,解決了一系列隧道工程世界級難題,在國內土木工程學科有明顯引領優勢。擁有17個國家級和省部級教學科研平臺、長江學者和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
「產學研賽」特色培養模式。從國家重點工程中凝練科學問題,最新科研成果進教材進課堂,並以科技競賽為載體,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跨四經歷」人才培養機制。通過跨學科、跨學校、跨國境、校企協同育人體系,使學生開闊視野、活躍思維、優化知識結構,提升自主學習能力、適應環境能力、實踐創新能力。結合雙學位項目、暑期國際課程、國際學分計劃、海外夏令營等提高國際化視野。
專業大類核心課程: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1)、流體力學、土力學、土木工程材料、工程測量、工程地質、工程經濟學、工程製圖等。
建築工程方向核心課程:鋼筋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房屋建築學、鋼結構基本原理與設計、土木工程施工、工程概預算、地基及基礎、建築抗震設計、工程結構荷載與可靠度設計原理、結構力學(2)、專業英語等。
交通基礎設施工程方向核心課程:路線勘測設計、路基路面工程、橋梁工程、基礎工程、施工組織與概預算等。
城市地下空間工程方向核心課程:數學物理方法、彈性力學、鋼筋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地震勘探原理與方法、鋼結構基本原理與設計、電法勘探原理與方法、土木工程施工(3)、巖體力學、地下結構設計原理與方法、城市地下空間規劃、地鐵與輕軌、專業英語等。
已建立健全的畢業生持續追蹤反饋機制,通過校友座談、用人單位調研、跟蹤調查問卷、畢業要求達成調查問卷等形式,定期對畢業生進行追蹤調查。每年發放問卷約200份,收回約80%。
畢業生跟蹤結果:畢業生就業質量高,多就職於高校、科研機構及大型企事業單位,與學校定位、專業培養目標相契合;從事工作與專業相關度高達90.5%;畢業生對專業培養質量滿意度較高,對任課教師認可度很高,認為專業知識、實踐經歷對職業發展幫助大。近3年就業率和升學深造率分別為53%和45%,優秀學生進入歐美著名高校攻讀碩博士(如賓夕法尼亞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等),具有管理潛力的畢業生相繼進入政府職能部門工作(如國家發改委、住建廳、交通廳)。
參見山東大學本科招生網」錄取分數查詢界面,考生與家長可根據需要查詢本專業歷年錄取分數。
苗雨,土木工程1996級本科生
現任華中科技大學教授
我讀書那個時代這個專業還叫工業民用建築,還記得當時拿到錄取通知書時,自己被分配到土建與水利學院,我都不知道土木是什麼,在大學的四年中,是學院老師的引導讓我慢慢的喜歡上了這個專業,深刻的體會到工科老師的嚴謹以及這個專業所帶來的的責任與使命感。
大學四年的生活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我想對我後來的科研學習和生活影響最大應該有兩點吧,一是學院老師的專業知識都很紮實,(當然,我畢業已經20年了,現在山東大學的土木工程專業十分強大),最難能可貴的是當時老師跟我們亦師亦友,我們可以去老師家裡、辦公室聊聊自己的一些困惑,甚至可以是跟專業學習完全無關的話題,老師們都真正做到了人生導師,而不僅僅是專業教學,至今我在學校裡依然傳承了這種良好的習慣,學生找我可以討論任何事情;二是當時應該是全國唯一的一所大學實行了四年的軍事化管理(現在應該是沒有了),每天早上跑早操、疊軍被,宿舍裡住8個兄弟依然是那麼的整潔乾淨,記得那時要求連盆子裡牙刷的方向都要保持一致,這樣下來也養成了很多至今受用的好習慣。
張營營,土木工程2001級本科生
現任中國礦業大學教授
自己在校期間最大的體會就是要學會面對挫折,懂得感恩。母校是一個人才濟濟的地方,剛入學不久,就發現不少同學在自己原先最得意、最擅長的地方,竟然很容易就比自己強很多,加上偶爾的一點小挫折會讓我感覺社會不公平,開始自我否定,逐漸自暴自棄。很幸運的是,我周圍有一群良師益友,是他們一直在我身邊陪伴著我,幫我走出了困境。挫折教育,是每個人都必須上的一課。
只有學會客觀對待自己缺點,欣賞他人優點,激勵自我進步,才可能逐漸走向成熟。在人生的漫長馬拉松中,最重要的是堅持,只要想變得更強,就需要持續地爬坡,就需要付出更多失敗的代價,任何人都是如此。遭遇失敗,是因為你在追求進步;屢次遭遇失敗,是因為你一直在追求進步。在大學裡,我們不僅要學習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會感恩,需要學會理解和寬容。只有這樣,當遭受挫折的時候,才不只會看到生活眼前的苟且,更會看到詩和遠方,才能真正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孔德宏,土木工程2006級本科生
現任甘肅令牌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總裁
而立之年,回首在母校的往昔,歷歷在目。母校的哺育和恩師的培養,令我增長了見識,開拓了視野,豐富了知識,強健了體魄,錘鍊了性格,凝結了友誼。四年的大學時光,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回憶,也是人生和事業的起點。甫入社會,他人的青眼,是母校賦予的榮光;困難之際,常有校友相助,更兼授業恩師一如既往的指導和建議,凡此種種,成為我事業發展的堅強後盾。感恩之餘,唯有初心不忘,砥礪前行,將我的企業,我的事業持續做大做強,對社會做出更大貢獻,方不辜負母校對我的殷切期望,方不辜負母校的育人之心。為天下儲人才,為國家圖富強,需要我輩去證明。凡我在處,便是山大,讓母校以我輩為榮。不同地域,不同領域的我們與母校相互扶持,攜手發展,去見證更加美好的明天。
魯洪強,1992-1997年就讀於山東工業大學土木系
山東大學2009級建築與土木工程碩士生
現任青島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副院長
山感恩地,方成其高峻;海感恩溪,方成其博大。感恩山大,成就我「設計城市,實現人生」的夢想。感恩山大,讓我始終弘揚著用所學回報社會的責任,積極推動科技創新,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領域貢獻自己的力量。
來源:山東大學 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 編輯 / 萬釗廷 封面 / 周心怡 責編 / 宋沁潞 楊涪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