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土點的形態頗多:有的像探槽的形式,垂直走向,有一定的規格,但只挖到巖層的原生露頭,有的為了追索礦體或重要的標誌層而順走向揭露;有的因重要的地質現象出露不清而揭露一定的範圍。總之,揭露的範圍一般無一定的形式或規格,大小亦不一定,同時一般只揭露到原生巖層為止。因此,一般的素描方法都採用測平面圖及剖面圖的辦法。而且一般採用半儀器編錄(皮尺、羅盤、小鋼捲尺、或森林羅盤儀、塔尺、三角函數表等)。
剝土點的一般素描方法如下:
一、若剝土範圍不大,而且地形坡度不大,用皮尺放在剝露的適當位置上,當作標尺劃出其剖面。再用小鋼捲尺及羅盤,勾劃標尺兩側的地質界線。如圖1,AB剖面線可選作標尺。
圖1 剝土點素描圖
二、若剝土範圍較大,而且地形坡度也較大,則其平面圖需要作水平校正。校正方法視剝土地質情況而定:如為沿脈剝離,可測若干短地質剖面圖,將短剖面按其空間分布的平面投影位置,相應地落在平面上,然後將平面圖上各剖面之間的界線於實地測繪而成;並根據各剖面確定剝土範圍及形態。否則於野外用森林羅盤儀及塔尺、視距表(或皮尺、羅盤)於野外實地定點,測繪各種地質界線及剝土範圍。
三、一般情形下,不用地質記錄表,僅在素描圖上附文字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