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慧能源創美好生活 開放透明傳南網情深」為主題的南方電網公司2018年社會責任報告、綠色發展年刊發布會暨2019年國企開放日(社會責任周)活動啟動儀式日前在廣州舉行。
活動當天,《中國南方電網公司2018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和綠色發展年刊正式發布。這份報告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評級專家委員會」評級小組評為「五星級」,這也是南方電網公司社會責任報告連續第九年獲得五星級評價。
《報告》顯示,2018年,南方電網公司西電東送電量2175億千瓦時,增長7.2%,創歷史新高;制訂實施清潔能源消納專項方案,全網非化石能源電量佔比達51.5%;制訂實施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和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兩個「26條」舉措,在廣東提前兩年實現國家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目標;幫助240個貧困點、8.1萬人達到脫貧標準。
當前,南方電網公司正在加快向智能電網運營商、能源產業價值鏈整合商、能源生態系統服務商轉型,努力成為新發展理念實踐者、國家戰略貫徹者、能源革命推動者、電力市場建設者、國企改革先行者,加快建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打造更優質用電環境
活動當天,記者來到位於廣州南沙自貿區的粵港澳大灣區首個電力營商環境體驗中心。營業員告訴記者,體驗中心將原有的8個櫃檯業務窗口縮減為3個。放置在大廳的全業務智能終端——EFM可以在線滿足用電業務全過程辦理。智能化服務「釋放」的服務人員則可以為更多客戶提供個性化的「貼身服務」。
如今,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各地對更優質的電力環境需求迫切。廣州南沙自貿區客戶電力需求的變化就是典型代表。記者在體驗中心了解到,該區域內工商企業多、用電需求急,用戶普遍更加關注電能質量、節能服務、電能替代等業務。
「針對工程施工用電急、周期短等特點,我們推出了『臨電共享租賃』服務。」中國南方電網公司廣州供電局市場營銷部主任蘇志鵬告訴記者,過去客戶向供電局辦理用電報裝後,需要自行購買高低壓電氣設備、變壓器等設施。現在,客戶可自行選擇有資質的服務商,由服務商負責建設和運維臨時供電設施,再以租賃形式向客戶提供臨時供電服務。此舉一改原先的項目業主一次性投資模式,變為按需租賃、竣工後回收再利用,真正降低了用戶成本。
據了解,為全面優化南方五省區的用電環境,南方電網公司還制定優化了行動方案,完善7方面20條舉措,以服務五省區高質量發展。
簡資料、減時間、減成本、減支出,這是南方電網公司的「減法」。2018年,南方電網低壓客戶接電時間同比減少34%,高壓客戶接電時間同比減少22%。在降成本方面,僅廣東一省就為客戶節省用電成本達380億元。
「減法」之外還有「加法」。具體來說,公開業擴流程、資料、時限、收費標準等,使服務信息更加透明;進一步加大配網建設和改造力度,全面消除配網過載、低電壓和城中村停電問題,使供電服務更加可靠。
如今,高質量的電力服務已成為南方五省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據統計,南方五省區一千瓦時電支撐GDP產出13.47元,這個數字在廣州和深圳更是分別高達22.95元和26.80元。
智能技術撐起高質量電網
優質電力「軟」環境的背後,是高質量智能電網的「硬」支撐。
據了解,南方電網公司智能電網規劃建設覆蓋了電力系統發、輸、配、用的全過程。具體來說,通過推動清潔發電,提升南方五省區綠色發展水平;通過建設安全高效的輸變電,提高電網供電保障能力;通過靈活可靠的配電實現配網可觀可控;通過構建多樣化的用電服務體系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
在中國南方電網公司旗下廣東電網中山供電局智能運維示範區記者看到,監控指揮中心裡,大屏幕上實時顯示出電網關鍵數據,技術員坐在屏幕前就能遠程監控線路和站點;變電站裡的機器人正代替員工進行巡視;鐵塔上安裝的攝像頭24小時不間斷地記錄著周邊的一切,任何影響電力設施的因素都能被各種「千裡眼」捕捉,並得以及時處理……
智能技術的應用使人工巡視操作銳減,工作效率和質量大幅提升。「節省下來的人力資源不會閒著,他們會轉入到設備檢修等對專業技術及經驗要求更高的工作崗位。」示範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近年來,南方電網公司在智能裝備、智能作業、狀態監測、態勢感知及智慧運行五大領域積極推進智能技術應用試點示範。2018年,全網應用機器人巡檢變電站達145座,開展無人機巡視31萬架次,機巡作業裡程超過40萬千米。與此同時,電力安全事件同比下降38%。
電網因「聰明」而變得更加可靠。2018年,廣州、深圳及珠三角六城市中心城區客戶平均停電時間小於1小時,達到世界一流水平;深圳福田核心區更是達到了2.5分鐘以內的世界頂尖水平。
清潔能源助力綠色發展
以運營智能電網為基礎,南方電網公司正「向上」整合新能源、分布式能源,「向下」整合智慧用能、需求側管理,橫向推動多網融合、多能互補,支持能源生產與消費的變革。
統計顯示,2018年,南方電網公司西電東送電量達到2175億千瓦時,西部巨量的清潔水能、風能等變成電能輸送到廣東。廣東近一半的電能均為清潔能源。同時,南方電網區域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到去年達到1.7億千瓦,火電僅佔全年發電量的49.3%,低於全國平均水平22個百分點。
「大電網已經可以完全支持綠色電能輸送了。下一步,我們將努力推動『微電網』發展,更好支持綠色電能的使用。」中國南方電網公司計劃發展部節能環保處處長胡飛雄表示。
此外,南方電網公司還加快推進電能替代工程。2018年,全網新建充電樁9605個、充電站374座,搭建起珠三角城際、海南島環島充電網絡,打通了北京至珠三角高速充電網絡。同時,越來越多停泊在港口的船隻改用電能,廣東省、海南省一批港口岸電項目建成,助力航運業綠色發展。統計顯示,去年全網完成電能替代電量224億千瓦時,預計2019年這一數字將上升到238億千瓦時。(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記者 龐彩霞 通訊員 張偉雄)
(責任編輯:單曉冰)